首頁>歷史>

黃河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但是她是一位“嚴厲”的、喜怒無常的“母親”,冷不丁的她就發神經氾濫一次,每次氾濫,兗、徐二州及豫州東部就淪為沼澤之國。固然早在大禹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治理黃河了,但是直到兩漢之際,黃河之患仍然非常嚴重。由於東漢以洛陽為首都,洛陽相較於關中更靠近黃泛區,洛陽的繁榮更與黃泛區息息相關,因此光武帝多次下詔治理黃河。但是由於缺乏有經驗的治河專家,光武帝的治河成績並不大。儘管如此,光武帝的治河決心還是激勵了一些關注治河事業的人士,有不少學者潛心研究河患,以求找到有效的治河之法。這些學者中的最傑出代表是王景,王景最終找到科學的方法成功的治理了黃河。王景為什麼能成功呢?這與他的個人意志、研究方法和科學做法有關。

王景治河的個人意志。

王景(約公元30-公元85),樂浪郡謅邯(今朝鮮平壤市順安縣)人,生於沒落官宦之家。王景的八世祖王仲是膠東半島人,曾任劉邦的孫子、漢文帝時期的濟北王劉興居的國相,後來劉興居起兵叛亂,王仲擔心受到牽連,遂辭官,並舉家遷居樂浪,到王景父親時,王景家已經不是貴族了。

王景自幼就在讀書時關注黃河氾濫問題,光武帝的治河詔書使他立下透過治河獲取功名以光宗耀祖的決心。王景為自己取了個字叫做“仲通”,我認為這是王景在表達自己的決心,即透過疏通黃河使自己的功業直通先祖王仲,以光復王仲的顯赫家世。

王景治河的研究方法。

王景生活的樂浪郡跟黃河並不沾邊,年輕時的王景並沒有資財支撐他去實地考察黃河,於是他就憑藉有關黃河的歷史資料對照研究樂浪郡的主要河流列水(其上游今已不存在,下游為今大同江)。列水發源於白頭山南麓,在赴戰嶺山脈中向西南蜿蜒穿行,流經平壤平原,最後注入黃海。王景不辭艱辛,不怕危險,多年間徒步實地考察了赴戰嶺山脈中的列水水情。他發現,列水彎曲著流淌,每個拐彎處它都會被阻礙流水的山腳激起滔天巨浪,巨浪為什麼沒有氾濫成災呢?那是因為山脈如同列水高高的堤壩阻礙了列水。

王景從古代史書中發現,黃河氾濫時的河道也是彎彎曲曲的,黃泛區因而出現一道道黃河故道,黃河水之所以衝出河道,原因就如同赴戰嶺山脈中的列水一樣在拐彎處形成巨浪,但是黃泛區是平原,即便堆起很高的河堤,也無法比擬赴戰嶺山脈,所以黃河拐彎處的巨浪尚未成為巨浪之前就已經越過河堤離開河床了。因此,王景透過反向思維認為,利用黃河歷史上決堤衝出的水道,分流黃河干流水,使之流向淮河,是可行的治河方法,但是靠加高堤壩來保證水道的安全卻不是好辦法,好的辦法應該是取直分流黃河干流的水道。

王景治河的科學做法。

永平十二年(公元69),漢明帝下詔徵尋治河專家,以再次治理黃河,王景帶著自己的治河方案赴洛陽覲見漢明帝。漢明帝讚賞他的方案,命他主持治河。

王景透過數月考察,決定以疏浚汴河作為分流黃河的主要水道。汴河本來是彎彎曲曲的,它從滎陽(今河南滎陽西)西北引黃河水,經過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睢陽(今河南商丘)、虞縣(今河南虞城)、下邑(今安徽碭山),至徐州入泗水,最後從睢陵(今洪澤湖中部)入淮河。汴河不僅彎曲,有的河段還因河床過高而不能通流。

王景組織數十萬民工,透過繞開或挖通那些高河床,儘可能取直汴河,減輕河水向東南流淌時對汴河堤壩的衝擊和破壞力。這樣,經過兩年努力,汴河還是汴河,但它已經不再那麼彎曲了,更不再是季節河了,它成功地把黃河跟淮河連線起來,分擔了一部分黃河水,客觀上加高了黃河河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黃河氾濫的風險。

漢明帝對王景的治河成就予以充分肯定,並於永平十五年(公元72)拜王景為維護治河成就的河堤謁者。十年後,漢章帝拜王景為徐州刺史,讓他親自治理自己的治河成就受益地——黃泛區。

當然,東漢時期的淮河是直通大海的,睢陵以下的河段也非常寬闊,王景的分黃之法因而能夠行得通。但是,隨著帶有大量泥沙的黃河水流入淮河,淮河河床遂逐年增高,到清朝時期,淮河下游終於淤結,這樣,汴河和泗水的分黃功能也就消失了,而淮河還變成了災害頻發的河流,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淮河之患才得以根治。儘管疏浚汴河、泗水以引黃入淮最終引發了淮河水患,但是淮河水患的形成畢竟經過了近兩千年的漫長時間,王景在緩解對古代中國更加重要的黃河的水患方面,還是功大於過的。

董元奔史論(077)廢長立幼有條件

董元奔史論(078)太子莫由皇后生

董元奔史論(079)仁孝謙卑漢明帝

董元奔史論(080)榮華富貴礙手腳

董元奔史論(081)誰說知臣莫若君

董元奔史論(082)四輪沉浮第五倫

【編輯】董堯。

1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扶弟魔”太后遇上“不靠譜”皇帝,好好的大漢江山從此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