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近代軍閥群雄角逐的時期,任何人如果抓住了機會,那麼便很可能會一統中國,而其中兵力最盛者,向來都會更為被看好。

然而,正所謂盛極必衰,若不能保持好盛的勢頭,那麼走向衰也是必然的。他本可以一統中國,但卻因一疏忽而導致全軍覆沒,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應徵入伍

1897年,駐紮於天津的淮軍聶士成部,因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傷亡慘重,奉命招兵擴充隊伍。而曾經當過水師營學兵的吳佩孚,便決定投筆從戎,到天津應徵入伍,踏上了他的軍旅生涯。吳佩孚生於1874年,字子玉,是山東蓬萊人。誰曾想到,這樣的一個人,後來竟然會被認為有能力一統中國呢?

軍旅生涯

於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之時,吳佩孚跟隨第三鎮統制曹錕,鎮壓山西的革命軍,並升為第三標標統,隔年又改稱為第三團,而吳佩孚則任團長,到了1914年又升任第六旅旅長。

在戰爭過程中,吳佩孚曾三次將曹錕從鬼門關拉了回來,對此曹錕感激萬分,他誓與吳佩孚共進同退、不離不棄,並且向袁世凱稟報了吳佩孚的功績,因此吳佩孚被授予陸軍中將。

但是,護國運動的風起雲湧,使袁世凱遭遇稱帝危機。

1916年6月,袁世凱病亡,北洋軍閥集團分裂成直、奉、皖等派系。為掌控北京中央政權,各派逐鹿日漸激烈。

之後,吳佩孚帶兵擊敗了率辮子軍進京復辟的張勳,段祺瑞領銜內閣,通電各省取消獨立服從中央,而孫中山則利用不服氣的南方軍閥發起了“護法運動”。段祺瑞計劃“武力統一”,其中最精銳的軍隊,就是吳佩孚的陸軍第三師了。

當時的吳佩孚任前敵總指揮,與護法軍作戰,並連克重鎮,時稱為“常勝將軍”。

一統中國最有望者

從當時的社會輿論來看,國人將國家統一的希望寄託在吳佩孚身上。因為當時的孫中山並沒有自己的軍隊,而云南、廣西以及廣東軍閥們也都各有各的打算。因此,只有吳佩孚的希望最大。

1922年,是吳佩孚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候。吳佩孚在直皖戰爭中擊敗皖系,權傾中央。他被授予將軍府孚威上將軍稱號,並出任直、魯、豫三省巡閱使,在當時是實力最強,控制地域最廣,同時也是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軍閥。

並且,在這一年的9月8日,《時代》週刊竟然破天荒地將吳佩孚作為封面人物刊登出來,並稱他為“中國最強者”。

疏忽未覺內部矛盾

吳佩孚的第三師是直系的王牌部隊,而馮玉祥手下的3萬部隊也是一支勁旅。然而,他們幾乎完全相反的性格,使得兩人的關係一直很不融洽,因此兩人的摩擦不斷,並且還常常當面發生言語衝突。甚至,馮玉祥還曾稱吳佩孚就像一個“鄉下大娘”。

當時,由於吳佩孚對日本人的不合作態度,因此日本人將目標轉向了馮玉祥。他們通過張作霖向馮玉祥輸送了軍費物資,而馮玉祥則同張作霖暗中勾結。

於1924年10月時,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在前線牽制了吳佩孚,而馮玉祥趁機則發動了政變,一舉推翻了直系政府,而吳佩孚也因此而四面楚歌,最終只能被迫退出了歷史舞臺。

之後,馮玉祥則是與張作霖瓜分了直奉二戰的成果,由此取得了角逐中央政權的資格,在4年後的1928年,馮玉祥的西北軍以及成為全國最大的私家軍隊,他成了蔣介石最強勁的對手。

諷刺的是,也是這一年,馮玉祥也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被稱之為中國最強者,而封面的前一任中國人,則是他的老領導吳佩孚。都是因為吳佩孚的疏忽,才讓馮玉祥趁機而入,最終將多年努力付諸東流。

退出歷史舞臺

當時的吳佩孚在國民軍以及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率殘部逃往了四川託庇於楊森。到了民國二十一年1月31日到北平定居,吳佩孚受到張學良的優待,以種花、養鳥、著作以及研究佛學等安度晚年。

民國二十八年的12月4日,吳佩孚因吃餃子而被骨屑傷了牙齦,最後入日本醫院治療。日本牙醫受到了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的指使,將其殺害。

民國二十九年1月21日,舉辦了吳佩孚將軍的追悼大會,蔣介石還親臨致祭並送輓聯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參考資料:《吳佩孚》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日本”,這二字是什麼意思為何日本學者知道後,都想改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