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風起霓裳》以大唐為歷史背景

《風起霓裳》以大唐太宗和高宗兩朝為故事的歷史背景,以裴行儉和庫狄琉璃的愛情為主線,同時還穿插著大唐前期的眾多歷史事件為脈絡,真實風雲人物也將陸續出現在後續的劇情之中,一件褘衣引發的諸多風波,皆因楊妃可能被封后的傳言而起,楊妃給唐太宗李世民生的兒子李明也出場了,這個人在歷史上又有什麼生平與事蹟呢?

太子晉王李治照料唐太宗李世民

在《風起霓裳》中,十四皇子曹王李明於貞觀二十二年出場,在太宗病重期間,他與母妃楊氏一起探望太宗;楊妃仗著太宗的寵愛提出讓共同的兒子曹明來侍奉太宗,以分擔太子晉王李治的責任,而李明直接不給李治面子說是為了父皇的安危,才決定來侍疾,話裡話外的意思是擔心太子李治照顧不周,甚至要暗害太宗,這種說法的確火藥味十足,李治聽了自然不高興,李明並不買李治的賬,這是直接的“上眼藥”。

《風起霓裳》裡的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同時,李明還討好太宗說,自己根本不喝酒了,而太宗的病情也不能喝酒,太子李治卻比較喜歡以酒交友,並且召集門客,多有動作,這是李明在太宗面前明顯攻擊太子,讓太子李治十分難堪,可見李明真的有奪嫡之心,有取李治而代之的意味,太宗李世民自然不喜歡看到兒子之間發生爭執,便打發他們一起離開,而讓楊氏來侍奉自己。

《風起霓裳》中的唐高宗李治

離開父皇寢宮以後,李治和李明兩位兄弟在宮門口又發生了針鋒相對的辯論,李明是舊士族老門閥的代言人,他們反對科舉取士的改革,希望保持住既得的利益;而太子李治是改革派,本來就打算上書陳奏科舉改革之策,加上裴行儉的建議,更堅定了李治的決心,只有讓選拔人才的制度更公正,才能讓國家更安定、更富強;毫無疑問李治的做法是一個有為儲君應該做的,而曹王李明無疑是因循守舊派,這哥倆的政見不同,也成為《風起霓裳》中的一大看點。

《風起霓裳》裡的大唐士子

其實在真實歷史中的曹王李明,並沒有影視劇裡的這般模樣,他根本沒有與太子李治叫板的實力與資本,這一切都源於他的出身和來歷。

曹王李明,字為公,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四子,也是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非常特殊,是曾為齊王李元吉王妃的楊氏,也就是說李明的母親楊氏原來是父皇的弟媳。

《風起霓裳》裡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明除了是太宗兒子,歷史留有其名之外,他的書法水平極為精湛,這也是他的著名標籤,他尤其擅長飛白書行書,是李唐皇室中數一數二的書法家,而且有記載,李明的書法水平甚至高於其父皇唐太宗,是太宗諸子之中,書法造詣最高者,而且其模仿王羲之的行書,可以達到以假亂真,其書法水平可見已然登峰造極。

“特善飛白,不減其父。”

電視劇《風起霓裳》之劇照

難怪在《風起霓裳》中他很不服氣太子李治,並揚言李治並非是最有才之皇子,只因佔了是長孫皇后嫡子的光,這是李明拐彎抹角說自己更有才的意思,按照歷史上他的書法水平,他也的確有這個底氣這麼說,可惜因為歷史變遷,如此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其作品到了明朝以後就消失了,再未曾見於世,不得不說留下了不少的遺憾。

“曹王明行書絕時,飛白亂王右軍,有唐以來一人而已。”

影視劇裡的唐太宗與楊氏

而如此有才的李明,其一生不太得志,都源於他的尷尬身份。原因就在於他的生母楊氏,楊氏的前夫李元吉曾助“隱太子”李建成多次害過太宗李世民,後來便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太宗先下手為強,把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同時斬殺,後來又把其子嗣盡數誅滅。

《風起霓裳》裡的楊氏生下太宗第十四子李明

根據歷史記載,太宗李世民對於其嫂子鄭觀音沒有明確的侵奪記錄,但是對於李元吉的齊王妃楊氏卻納入宮中,一度非常寵愛,根據相關記載,楊氏長得非常漂亮,勾魂攝魄,也深得太宗李世民之歡心,李世民揹負輿論壓力,都要納楊氏,可見楊氏必有過人之處。

唐太宗李世民與生了皇子李明的楊氏

太宗對楊氏寵愛有加,甚至一度想在長孫皇后仙逝以後,立楊氏為後,因大臣魏徵的上書才作罷,沒有封其為後;但楊氏依然受幸而孕,還是給太宗生下了小兒子曹王李明

“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

歷史並沒有明確記載李明生於哪一年,根據考證,直到貞觀二十三年太宗駕崩,李明也不過是少年,最多十幾歲,不會超過十五。

《風起霓裳》裡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魏徵勸諫並阻止太宗冊封楊氏為皇后之後,太宗彷彿恍然大悟,他對於楊氏的態度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下令在自己駕崩以後,不允許楊氏陪葬昭陵,而且從始到終也沒給過楊氏一個明確的後宮名分,太宗的後宮中有三位比較有名的楊氏,另外兩位都有妃子封號,唯獨李明生母楊氏,沒有獲得,因此影視劇中稱楊氏為楊妃,並不準確。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個兒子

對於楊氏後期的冷遇,基本上是跟她曾是齊王李元吉王妃有關,太宗心存芥蒂,一直有所介懷,而且這種不待見還延續到了楊妃所生的兒子曹王李明身上;在太宗高宗兩朝,李明的處境都很一般,李明在後來還被過繼給了李元吉做兒子,也就是說從當時的宗室出身制度上來講,李明都不算是太宗的兒子了。

“貞觀二十一年,始王曹,累為都督、刺史。高宗詔出後巢王。”

曹王李明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兒子

根據歷史記載,在楊氏去世的貞觀二十一年,李明被冊封為曹王,在貞觀二十三年,李明被賜食邑八百戶

太宗駕崩以後,皇九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把曹王李明的食邑提升到一千戶,同時委任李明為梁州都督,後來又陸續讓他去虢州蔡州蘇州等地擔任刺史,如此頻繁地更換李明的屬地,其實充分說明了高宗對於兄弟的猜忌,也是李明繼續不被皇帝待見的明證。

《風起霓裳》裡的太子李治

本來歷朝歷代,作為皇帝的兄弟,都是高危出身,可是李明自己依然不知檢點,他在擔任蘇州刺史的時候,就飛揚跋扈,魚肉鄉民,而且仗著自己是高宗的兄弟,目無法度,當時的長史孔禎曾多次勸說李明要收斂,李明覺得自己的王爵很穩固,皇帝不會拿他怎麼樣,而孔禎拿著西漢淮南王的事例來提醒李明,李明依然我行我素,對孔禎的善意提醒十分不滿。

《風起霓裳》中的唐高宗李治

孔禎是個正直的人,後來他在處理李明親隨虐待下屬的案件時,秉公執法,將李明的親隨亂杖打死,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孔禎這麼做也是降低老百姓對李明的民怨,是在變相幫助他,否則李明的罪責會更大。

《風起霓裳》中的曹王李明

李明自己實在不知道檢點,他忘了自己的身份特殊,稍有不慎,就會授人以柄,他跟當時的太子,也是自己的侄子李賢過從甚密,而李賢后來謀劃了叛亂,事情敗露以後李賢太子之位被廢,李明也被扣上了與李賢通謀的罪名,於是李明的爵位從曹王被降為零陵郡王,同時流放到邊遠之地黔州,直到這個時候李明才幡然醒悟,他才後悔自己以前沒有聽從孔禎的勸說,導致瞭如今的禍患。

《風起霓裳》裡的武媚娘

在唐高宗統治後期,武后一手遮天,他大肆殘害皇家李氏宗親,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子李弘李賢她都能狠下心來,對於其他人更是“砍瓜切菜”,為的就是掃清以後執政的一切障礙,而李明自然不能倖免於難,武后安排黔州都督謝祐逼迫李明自裁,李明自知掙扎無用,便自殺而死。

《風起霓裳》裡的少年武媚娘

唐高宗其實在執政晚年,已經感覺到了武氏的威脅,發現了她權柄太重,但是已經無力迴天,他內心並不想害死自己的兄弟,可是大權旁落,他對於武氏害了李明也無可奈何,為了有所表示,也能告慰十四弟,他下令罷免了黔州一地的所有官員,也算作為皇兄對兄弟的一番情意。

“永隆中,坐太子賢事,降王零陵,徙黔州。都督謝祐逼殺之,帝聞,悼甚,黔官吏皆坐免。”

《風起霓裳》中的武媚娘

武則天在高宗駕崩以後,輔立中宗睿宗,後來乾脆自己成為女皇,神龍政變以後,她還政於中宗李顯,幾乎被屠殺殆盡的皇族李氏宗親才算緩了過來,到睿宗李旦統治時期,他想起了自己的這位小叔李明,便下令把他的陵寢遷回長安,並賜其陪葬昭陵,贈諡號為“恭”,而李明也總算在身後迎來了恩榮,且回葬到了父皇身邊。

“景雲中,陪葬昭陵。”

《風起霓裳》的故事發生於大唐皇朝

李明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李俊李傑李價李備李偲;在武后統治時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兒子李俊、李傑都被害死;中宗復位以後,封李傑兒子李胤承繼了曹王,後來又改封李明第四子李備為曹王,李備後來參與叛亂,爵位又回封給了李明孫子李胤,李明一脈的傳承也得以延續,並且成為李氏皇族譜系中儲存比較完整、宗族比較清晰的一支,這也說明了李明不絕其後,不絕其嗣,也算另一種層面的極大成功。

3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簡說五代南漢5位奇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