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有很多聞所未聞的珍奇異獸,而且在現實中也有與其對應的動物。但在眾多神獸中地位最尊貴,最受國人崇拜的就是“龍”。

傳說中龍是一種能呼風喚雨的神獸,古代天子都自稱龍的化身,而華夏兒女也以龍的傳人自居。但是龍是否真實存在過,時至今日依然是一個迷。

因為沒有人親眼見過這種神獸。只是在繪畫、服飾、建築上看過龍的形象,所以孰真孰假尚未有定論。

據史料記載,夏朝有一位君主,曾命手下養過兩條“龍”,這又為龍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那麼他們養的是真實的龍嗎?

第一、華夏圖騰文化之“龍圖騰”

圖騰是由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衍生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幾乎都有本民族的圖騰。

例如,蒙古族崇尚狼、鹿,遂以狼圖騰和鹿圖騰作為民族標誌;而漢族人最崇拜的圖騰就是“龍”,但龍圖騰與眾不同的是,它並非單一動物構成。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會特別疑惑,被華夏民族奉為第一圖騰的龍,難道不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動物嗎?

據古籍中記載,龍圖騰最初的形象是蛇身,而且可以追溯至伏羲時代,但這也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而已。

但隨著時代不斷進步,大多數現代專家比較偏向於“集合成物”的說法,即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在在遠古氏族社會時期,以黃帝為首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而當時華夏族的圖騰就是蛇。

後來在不斷兼併其他氏族部落的同時,不斷將他們的圖騰融入華夏族的圖騰,進而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之後,最終經過組合形成了“龍圖騰”

據說龍是由九種不同動物或圖騰組合而成,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1987年於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發掘出了6000多年前用蚌殼擺成的龍,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說法。

第二、“孔甲養龍”劉累夜逃魯山

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任君主,據《竹書紀年》記載,孔甲僅位9年便去世了。雖然他在位的時間比較短,但做出的荒唐事卻一籮筐,他在位期間每天都有美人、美酒、佳餚為伴。

相傳,孔甲繼位的第三年,有一天天降一雌一雄兩條龍,並落在了朝門之外。而降龍之地位於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

孔甲忙命人占卜吉凶,有臣子答曰:“天降二龍不升,乃祥瑞之兆。陛下出旨,有能養者,賜於養之,待其自升。”

於是孔甲便讓“養龍專家”劉累飼養這對龍,剛開始的時候養龍奇人劉累可謂得心應手,但好景不長雌龍不知因何緣故死亡。

而劉累為了迎合帝王的口味,不得不痛下狠心將雄龍也殺死了,但龍肉有限孔甲的食慾卻是無限的,所以很快兩條龍就被他吃光了。

古籍上記載劉累:“自思死者可醢,生者何敢近去殺之。只得把兩句閒言支吾,使臣去了,遂連夜逃於魯縣河南魯山。”那麼劉累飼養的是真龍嗎?很顯然肯定不可能是擁有騰雲駕霧法力的龍。

第三、劉累飼養的是什麼東西

上文曾提到過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掘出了有史以來最早的“龍”即蚌龍。這種龍絕非大家想象中的神龍,它只是原始先民用貝殼擺出的一幅龍的影象。

蚌龍的尾巴十分粗大,而且周身長滿了鱗片,腹部長著四肢並有爪子,它的形象怎麼看都感覺像鱷魚。

考古學者曾在山西陶寺遺址,發現了距今已有4300年的彩繪龍紋陶盤。根據推算孔甲也生活在這個時代,而這個彩繪龍紋陶盤上的龍,簡直和現在的鱷魚相似度高達90%以上。

殷商遺址出土的甲骨文中發現的“龍”字,彷彿長著遺一張血盆大口,字形的身軀很短並畫上了幾隻爪子,根本不可能是龍的樣子。

《周易》中也曾記載過“龍”的形象,其中血盆大口、不可離水等特徵,也都指向了鱷魚這種兇猛的動物。

可見劉累飼養的並非真龍,而是現在司空見慣的鱷魚,而孔甲吃的龍肉自然就不存了。根據考古文物的鑑證可知,早在幾千年以前北方也曾有鱷魚出沒,而劉累飼養的“龍”,應該就是這種水中的猛獸。

結 語

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中都有“龍”的情結,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畢竟龍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早已經超越了圖騰本身的形象寓意,更多的是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一種抗爭精神。但事實卻很骨感,龍確實是組合而成的神獸,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中國人心裡的地位。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四國“追逐”戰:蒙古打西夏、西夏打金、金打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