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國(220年至265年)
濮陽在魏國境內。
魏黃初七年 (226年)
曹操的兒子曹袞,也就是曹丕的同父異母弟弟,被封為濮陽王。太和二年(228年),曹袞來到濮陽上任。曹袞崇尚節約儉樸,敦促妻妾紡線織補,形成習慣,成為家屬日常的事務。太和五年(231年)冬天,曹袞回京朝見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中山王,但他對濮陽依然念念不忘,以至於重病時還囑託說:“過去衛國大夫蘧瑗埋葬在濮陽,我看到他的墳墓,常常想到他遺留的風範,希望依託於賢人的靈魂長眠地下,營造我的墳墓的界址,一定要到那裡去選在它的近旁。”
魏青龍五年(237年)
冀、兗、徐、豫四州大水,魏令所在開倉賑救災民。
▲西 晉 (265年至317年)
武帝泰始二年(266年)
置頓丘郡,頓丘縣、陰安縣為其屬縣。
武帝咸寧三年(277年)
晉武帝封兒子司馬允為濮陽王,任越騎校尉。改東郡為濮陽國,治所在濮陽,轄今濮陽縣、範縣等地。289年,司馬允改封淮南王,濮陽國改回為東郡,郡治仍設濮陽。離開濮陽後,司馬允遇司馬倫篡位,他帶兵平叛,眼看功成,不想被騙遇害,與帝位擦肩而過。
惠帝光熙元年(306年)
北方義軍首領汲桑率眾數千,攻打頓丘。
懷帝永嘉元年(307年)
晉義軍進逼頓丘郡治。太守魏植起兵抵抗,不久戰敗而死。
永嘉二年(308年)
三月,匈奴族漢王劉淵率軍進佔汲郡(今浚縣西南)、頓丘。十二月,漢將石勒、劉曜攻佔頓丘郡。
愍帝建興二年(314年)
九月,晉北中郎將劉演率軍攻克頓丘郡治,斬石勒所任頓丘太守邵攀。
▲東晉及十六國 (317年至420年)
元帝大興二年(319年)
濮陽屬後趙。
穆帝永和六年(350年)
六月,後趙將張賀度率兵伐魏,與冉閔戰於倉亭一帶。後趙軍兵敗。
永和十二年(356年)
東郡治所移鄄城(今山東省鄄城縣),濮陽為其屬縣。
簡文帝鹹安元年(371年)
濮陽歸前秦。
恭帝元熙元年(407年)
濮陽歸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