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之後的20多天,北平被日軍的鐵騎踐踏,全國一片譁然。

一個13歲的少年,在面對國恨家仇時,義憤填膺。少年當眾撕毀了一面日本國旗,並朝上面吐了幾口唾沫。而這還不足以發洩他心中的怒火,他又用力在上面踩了幾下。

隨後,少年的父親在家接待了他讀中學的學校校長。校長此刻憂心忡忡,他對少年的父親說,

“趕快讓孩子走,這件事估計很快就被人告發。走晚了就來不及了。”

送走了校長,少年的父親把少年叫到身邊,幫孩子整理整理衣服,臉色凝重,語重心長地告誡孩子,

“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科學對國家有用。”

這樣的話出自一身文學細胞的父親的口中,少年略略顯得有些詫異。雖然對家有萬分的不捨,但是少年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只得帶著父親的囑託,在大姐的陪伴下,從祖國的北方輾轉來到了祖國的南方一一昆明。

13歲雖然是懵懂的年齡,但是父親的囑託他卻牢牢地記在心裡,就像一粒種子,歷經滄桑之後長成了參天大樹。他立志一定要用科學知識來武裝頭腦,去報效國家。

鄧稼先獲得博士學位後的照片

這位少年就是後來的“娃娃博士”,“兩彈元勳”鄧稼先院士。

鄧稼先出生於1924年,祖籍是安徽。鄧稼先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鄧以蟄曾經在北大和清華當過教授,是教育家和美學家。

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出生於翰墨世家,他是清代篆刻家和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而鄧以蟄的父親鄧藝孫是教育家,曾經做過安徽教育司長。

鄧以蟄與陳獨秀情同手足,二人早年曾一同留學日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後來,鄧以蟄求學的腳步繼續向歐美進行,他還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過哲學。

鄧稼先的祖輩,父輩都非常厲害,不但掙下了一份非常大的家業,而且能人輩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孝子賢孫。

而鄧稼先的岳父許德珩和岳母勞君展也都是了不起的人物,許德珩曾跟著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是教育家,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勞君展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富貴之家,在巴黎大學曾跟著居里夫人學習,後來在居里夫人的鐳研究所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任教。

這樣的家庭,這樣的氛圍,孕育了偉大的鄧稼先,我們也就不足為奇了。

鄧稼先在家排行老三,有兩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

鄧稼先小時候是在北平度過的,從小聰慧的他,三歲識字背書,5歲在北平讀過了小學,然後是初中,高中一年級。高中二年級起,他來到了昆明讀書,後來大學四年是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的。

鄧稼先與許鹿希

1945年8月大學畢業之後,鄧稼先有短暫的工作經歷,曾經在中學當過不到一年的老師,1946年6月到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任助教。

22歲當北大助教,鄧稼先人生可謂一片光明。可是,鄧稼先還是渴望出國學習的機會,他想鍛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鄧稼先小時候在清華園居住時,與一起長大的楊振寧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中學同學,大學同學。這份珍貴的友誼源遠流長,一結就是一輩子。

1971年,在那個特殊年代,楊振寧回國,要見的親友團中,第1個人就是鄧稼先。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這也讓鄧稼先提早回到了北京,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拯救。為此,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對楊振寧一直心存感激。

1947年,鄧稼先考取庚款赴美留學,但是要自己聯絡美國的學校。當時,有人覺得鄧稼先放棄了北大的工作非常可惜,且“天馬上就亮了”,勸他不要走。

鄧稼先非常急肯定地說,“國家建設更需要人才,我學成一定會來。”

1948年,經兒時的夥伴,摯友楊振寧介紹,他來到了美國普渡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

當時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讀書,那裡學費比較高。權衡再三,楊振寧幫鄧稼先聯絡了學費比較低,但是綜合評價比較高的普渡大學。

鄧稼先與楊振寧‍

在普渡大學讀書不到兩年時間,鄧稼先在26歲就拿到了普渡大學的博士學位。鄧稼先如此年輕就拿到了博士學位,令人刮目相看,被大家稱為“娃娃博士”。

1950年,鄧稼先報國心切,在拿到博士學位9天之後,他帶著一腦袋的原子核知識和送給父親的尼龍襪子,就匆匆坐上輪船,回到了國家,他兌現了自己當初出國的承諾:我學成後我就會回來。

回國後,鄧稼先先後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57年起,鄧稼先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工作,調到了第二機械工業部工作。

鄧稼先與許鹿希一家四口

而1946年,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助教的時候,找到了一生的知己,靈魂伴侶一一北大的才女許鹿希。

1953年,鄧稼先和許鹿希結為秦晉之好。1955年他們的女兒鄧志典出生,1956年,他們的兒子鄧志平出生。

許鹿希在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因為優秀被留校任教。後來成為博士生導師,在教育戰線上耕耘近50個春秋,從事人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國難當前,方顯英雄本色!1958年8月,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鄧稼先接到了一份特殊的工作。從此他隱姓埋名28年,與妻子許鹿希過上了聚少離多的生活。

那一天,鄧稼先回家特別晚。他告訴妻子,自己要調動工作,去哪裡工作不能說,做什麼工作不能說。

鄧稼先與許鹿希

鄧稼先接著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自己以後就要隱姓埋名,離開了大眾的視線。以後不能照顧老人,家庭和孩子,甚至不能通訊。

此時,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才剛剛度過了5年的幸福的婚姻生活,他們的女兒典典才三歲,他們的兒子平平才兩歲。

鄧稼先與許鹿希並肩坐在床邊,看看一雙熟睡的的兒女,相對無語。沉默之後,許鹿希對鄧稼先說我支援你。

許鹿希說我去給你收拾東西,她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抹眼淚。她把丈夫為數不多的衣物一一疊好,塞進了包裡。

一夜無眠,鄧稼先開始了告別妻兒 28年的艱苦日子。自此夫妻二人,聚少離多。妻子許鹿希一邊工作,一邊獨自一人承擔起了孝敬老人,撫養子女的生活重擔。

鄧稼先與一批大學生組成工作團隊,到了戈壁灘,過上了“單身漢”的日子。

1959年8月,蘇聯單方面終止了與我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撤走全部專家,帶走了所有的資料。

在艱苦的歲月裡,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沒有任何技術支援的前提下,一切靠自己。

不論是酷暑還是嚴寒,鄧稼先都帶領著團隊在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下做核實驗。面對重重困難,他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就是在這種令人不可思議的艱苦條件下,鄧稼先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開拓者和奠基者,他與自己的團隊主持設計了中國的氫彈和原子彈。

鄧稼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1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伴隨著壯大的原子彈蘑菇雲,鄧稼先和他的團隊沸騰了。

此後,鄧稼先他們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中國的第1顆氫彈爆炸成功。這創造了世界上的最快速度,此項研究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蘇聯用了6年零3個月。

這項中國速度相比美國提前了55個月,比法國提前了70個月,比蘇聯提前了43個月。

在那個年代是大國開展核軍備競賽的年代,而原子彈,氫彈都是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有了兩彈,我們也就有了話語權。

但是鄧稼先和20多個大學生組成的團隊,在研究原子彈氫彈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在荒涼的戈壁灘上,他們動手自己建的房子,自己建造試驗場地,自己鋪路,蓋各種實驗場所。

他們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裡,一起摸索著前進。那時候由於計算工具落後,他們在計算資料時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往往是24小時不停歇,3班倒。

“哎呀,一個太陽不夠用。”鄧稼先雖然疲勞至極,但是加班加點的他,依然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鄧稼先

為了核試驗,為了祖國的建設,鄧稼先不怕犧牲。有一次在地下做核試驗,一個機器出了問題。

這樣需要人下去檢查,風險是非常大的。鄧稼先身先士卒,不顧眾人的勸阻,親自下去解決問題。故障排除之後,大家隨便吃飯慶祝一下,可是鄧稼先剛抿了一口酒就倒下了。

緊急的搶救進行中,當時鄧稼先的血壓指數為0。搶救了兩天兩夜,醫生才把從鄧稼先從死神邊上拉了回來,結果他睜眼的第1句話就是,“研究報告出來沒有?”

所有在場的人聽到這句話都哭了,大家一是佩服鄧稼先為革命獻身的精神,二是心疼他太拼了。

多年的連軸轉,鄧稼先透支著自己的身體健康。特別是在一次空投試驗中,氫彈從飛機上下來卻沒有開啟降落傘,直接掉在了地上摔碎了。

萬幸的是,氫彈沒有爆炸。這是一個危急的事情,必須要把氫彈找回來。

尋找這個目標是一個危險的工作,但是如果找不到的話更是一個定時炸彈。

當時有100多人參與了尋找,鄧稼先也親自去了,最後還是被鄧稼先找到了。

鄧稼先像是撿到寶貝一樣,雙手捧起了碎彈片,發出了歡呼聲。

那麼鄧稼先為什麼如此重視這次核彈事故?其實他就是想檢視這次事故的嚴重程度,會不會造成核材料洩露?會不會對周邊的地區造成核汙染?

檢視之後,他發現大部分核材料沒有洩露,他放心了,輕鬆地說沒事了。

其實做這方面的研究,他比誰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受到了非常非常嚴重的放射性侵害。

1985年8月,28年前離去的鄧稼先回到了北京。醫生檢查了他的身體狀況,強迫他住院,因為此時他的肝臟破損,小便中,骨髓裡都被侵入了放射物。

他首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之後,又經歷了幾次大小手術,共計5次手術。正如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所說,放射性對鄧稼先的侵害已經到了骨髓裡。

在鄧稼先病重期間,他的摯友楊振寧曾經去醫院探望他,半開玩笑地問他得了多少獎金?

鄧稼先

鄧稼先非常認真地說,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原來當時在1985年頒發的原子彈特等獎的獎金是1萬元,單位每人都有份,按照10元,,5元和3元三個等級分發的。

鄧稼先去世前一個月才公佈身份,國家給他配了一輛轎車,他象徵性地進去坐了坐,說國家的心意他領了。

在病床上,在生命最後的300多天,鄧稼先一直被疼痛所困擾。雖然他靠著打止痛針堅強地與疾病抗爭,但是,他一直在堅持做研究,寫了20多萬字的文章,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20多萬字的文章,別說是一個病人,就是一個普通人,健康的人,其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

鄧稼先在醫院裡獲得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枚獎章一一全國勞動模範獎章,而他是全國第1個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獎章的人,可以說這枚獎章首先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原子彈爆炸蘑菇雲

得到這枚獎章,鄧稼先非常激動。他表示。自己只不過是做了一小份份內的事情,得到這樣高的榮譽,非常榮幸。下一步爭取努力恢復健康,再為國防科研事業盡力。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享年62歲。從1958年從事這項研究,鄧稼先這位“娃娃博士”,楊振寧的摯友,隱姓埋名28年,62歲為科研獻身。

臨去世之前,鄧稼先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工作,他的遺囑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隻手撐天空。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崑崙。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這首歌,唱出了鄧稼先為國奉獻的一生。

黃大年(中國地球物理學家)說,“看到他,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麼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樑。”

楊振寧一直非常佩服鄧稼先,在知道鄧稼先的研究成果時,曾經激動得掩面而泣。楊振寧曾讚譽鄧稼先,“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作為一代巨匠,譜寫了中國人的強國之夢,照亮了世界歷史的天空。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人民的楷模!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比大哥張學良還橫,是大帥府裡唯一敢跟張作霖頂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