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1年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大清王朝宣告壽終正寢,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清朝從八國聯軍戰爭之後就已經沒有希望了,之後的十一年不過過是在苟延殘喘,至於你在這期間搞的時候為什麼立憲改革,那不過是哄騙老百姓,因為你最後這個內閣是一個皇族內閣嗎?權利還是掌握到你愛新覺羅家族的手裡,這算哪門子的改革?可是隻要我們拿著放大鏡細細地回望這一段歷史,就會發現,真實的晚清十一年,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改革聚人心事情還得從1900年說起,這一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倉皇逃到西安,這個時候中國的政局是相當的懸了,八國聯軍佔據的北京,西安那邊有一個大清王朝的正統中央政府,東南五省的,封疆大吏們剛剛搞了一個東南互保,可謂是一個國家三個中心,面對這種局面當時的慈禧太后打出了一張改革牌,希望憑藉這張牌來拉攏人心。
光緒
之所以打這張牌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山河破碎千瘡百孔,國家都已經搞成這個鬼樣子了,不改能行嗎?第二個原因則是慈禧老太后本人的原因,這一年的慈禧已經是66歲了,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媳婦,她執掌這個國家已經四十多年,最後弄成這種局面,到下面怎麼跟愛新覺羅家族的列祖列宗交待呢。第三個原因則是阻擋改革的所有反對勢力都已經被外國人清算了,改革的環境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好哇。於是慈禧老太后設立了發改委,把袁世凱張之洞李鴻章這些人都任命成發改委主任。
慈禧
這一次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商業,自古以來中國就有重農抑商的傳統,朝廷宣佈,設立商務部,並且制定各種有關於商業的法律來保護商人,商人如果做生意做到一定的成績可以做官,這簡直就是開天闢地的頭一回啊。第二項改革就是廢除科舉制度採用新型考試製度選擇現代化人才。第三場改革是訓練新軍,比如袁世凱小站練兵。
李鴻章
不得不說這些改革措施是有效的,就在那幾年,大清國的GDP,是突飛猛進,多項經濟指標顯示都是非常的良好,彷彿,王朝就要在慈禧太后的帶領下走向偉大復興的大清夢,這是改革的第一階段。老太后其實還是換湯不換藥,改革的領域都是些非關鍵性問題,真正涉及到愛新覺羅家族權力的一點都沒碰。
張之洞
立憲謀大權到了1905年發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改革的路線,如果說之前的改革還是不痛不癢的政治經濟改革的話,那麼這一次的改革就是涉及到皇權了,那一年日本跟俄國兩個流氓在中國東北打了一架,日本人大獲全勝,這就讓清朝人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黃種人是可以打敗白種人的,東亞人也可以實現大國崛起。
當時的世界只有大清和俄國還是絕對的君主專制,其他國家基本上不是君主立憲制就是民主共和制,這清朝人就想了,日本人現在這麼能打,是不是因為君主立憲的原因呢?如果我們也實行君主立憲了會不會也像日本人一樣實現大國崛起呢?這個想法一冒出就停不下來,民主共和制,當然是不能選擇的,那就選君主立憲制吧,當時的世界有兩種君主立憲制,一種是英國式的虛君,另外一種就是日本跟德國的實君,那當然是選擇實君了,於是清政府決定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學習日本先進經驗,好死不死的這時候孫中山他們的革命黨對五大臣執行刺殺,這就更加堅定了慈禧老太后君主立憲的決心了,敵人反對的,那我們就支援嘛。
孫中山
慈禧老太后之所以要進行立憲改革主要基於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就是維護愛新覺羅家族的皇位千秋萬世。你看看,日本天皇英國女皇不就是這樣嗎?今天都還在呢。另外一層心思就是希望藉助立憲改革這面大旗收回清政府已經失去五十多年的權利,自從太平天國運動以來,江南的封疆大吏們尾大不掉,不久前的八國聯軍戰爭中,這幫人更是狗膽包天,居然搞出了一個東南互保。正好藉助這次改革來一次權力大洗牌。
機關算盡太聰明公元1907年,大清王朝的掌舵者,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先後的離開了人世間,改革最怕就是遇到這種事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經犧牲。接過慈禧太后權力的是他的外甥兼侄子攝政王載灃,這是一個堅定的改革派。那為什麼不讓載灃直接做皇帝呢?這裡頭有慈禧太后的一點點私心,她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沒有後代,如果同輩的載灃當皇帝同治就絕後了,只好把載灃的兒子溥儀過繼給同治。
載灃的改革決心雖然堅定不移,可他卻沒有慈禧的威望和手腕,越是堅定越是悲慘。當時有官員上書説:改革不能急 要摸著石頭過河。載灃的回覆是:滾。不是要立憲嗎?各地方開始出現諮議局,主要成員是各地鄉紳,這些人在封建皇朝不是商人就是維護鄉土秩序的地主,哪裡參與過國家大事?一招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存在感必須要刷的,既然不能做事就要喊口號,比如有廣西財政很大一部分是靠賣鴉片得來的,他們就說鴉片害人應該禁止,廣西巡撫說:話是這麼說,能不能給我點時間另開財源。諮議局:不行。廣西巡撫:那我不幹了。諮議局:解散。光欺負地方巡撫還不夠,還要喊點更響亮的口號:原定九年完成立憲,能不能三年。他們搞了個55萬人請願,還有人以死明志。載灃真是怕了他們:就依你們,三年。可這幫幹不了事的傢伙,必須得靠政治口號不斷地刷存在感:三年還是太短了,能不能一年。後來覺得一年還是太長,能不能三個月啊?一個國家的政治精英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潛移默化的改造,驟然身居高位必然會帶來無窮災難的。
攝政王載灃
清政府本意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力量來搞中央集權,卻不想玩火自焚。這群人本來都只是地方性力量,載灃他們卻想用進入中央政府實行立憲改革的蛋糕誘惑他們,企圖誘導他們交出地方權力,結果卻搞得自己舉止失措。後來在這幫傢伙的時候推動下清政府無奈三個月立憲,搞出了一個皇族內閣,清政府想的是:這個內閣雖然是皇族,可沒有一個保守派哦,這樣權力既留在我們家, 又能實行立憲改革,一舉兩得。地方派:改革就是要分取你們家的權力,感情現在還是在你們愛新覺羅家族手裡,騙子。
武昌起義
三個月後武昌起義,大清朝天崩地裂,我們要知道這場起義革命黨佔領的不過武昌三鎮,可一夜之間江南各省紛紛改旗易幟,孫中山他們要是有這份本事也不至於流亡海外了。更何況他們要是真能掌控江南又怎麼會過了幾個月就把江山送給袁世凱,無非就是這幫江南實力派對清政府失望透頂,想要找一面更加高大上的旗幟來反清罷了,這面旗幟用完就可以丟了。
大清王朝不乖乖固本培元卻想著吃什麼速效藥,結果不治身亡,可見國家大事這玩意真不能用陰謀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