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宮內等處女子嬤嬤媽媽裡折肉銀底賬》雍正五年八月四阿哥福金出現,使女六人。(四阿哥弘曆是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與福晉富察氏成婚的,說明四阿哥在成婚以前已經有了六個侍妾。)
雍正七年正月
四阿哥下官女子六人。嬤嬤二人,媽媽裡二人。
四阿哥福晉家下女子八人。
長子嬤嬤二人,媽媽裡二人。
長女嬤嬤一人,媽媽裡二人。
雍正八年
九月四阿哥下官女子十人,
十月四阿哥下官女子九人。(病故一人)
雍正九年四月二十,總管王朝卿等差司房太監盧玉堂傳說:“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因遇喜每日外添的肉一斤”
“四阿哥二女添嬤嬤一人,媽媽裡二人。每人每日肉一斤,折銀四分七釐,自五月初一添給,記此。”
五月二十七日總管王朝卿等差司房太監盧玉堂傳說:
“四阿哥三女添嬤嬤一人,媽媽裡二人,每人每日肉一斤,折銀四分七釐,自六月一日添給。”
雍正十年七月三十日總管陳福傳說:
“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病故,將他每日所食肉一斤,折銀四分七釐,自八月初一日止退。”(四阿哥侍妾還剩八人)
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蘇培盛等差司房太監張福傳說:“寶親王下官女子因遇喜添守月姥姥二人,每人外加肉一斤,折銀四分七釐,自本月初一添給。”
雍正十二年二月指婚那拉氏為寶親王側福晉,十一月初八日迎娶成婚。(親賜側福晉)
雍正十二年三月初一,寶親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為王之副福金,欽此。(超拔側福晉,十二月初五遇喜的這位寶親王使女,推測應該是高氏。如果沒有生育的功勞,被超拔為寶親王側福晉是不可能的,大阿哥永璜生母出身滿洲八旗都沒能成為側福晉,所以高氏也許生育過,弘曆當了寶親王之後可以有兩個側福晉,正好雍正給指婚一個出身極好的側福晉那拉氏,弘曆自己就替寵妾請封了一個側福晉,得到雍正批准。)
至雍正十二年,寶親王有福晉一人,側福晉二人,官女子七人(使女高氏被封為側福晉)共有妻妾十人。
那麼寶親王潛邸的這十個人身份是誰呢?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世宗憲皇帝崩,寶親王入繼大統,隨後詔封后妃。
雍正十三年詔封情況:
福晉富察氏為皇后。
側福晉高氏為貴妃。
側福晉(輝發)那拉氏為嫻妃。
格格富察氏追封哲妃。(十三年七月薨)
格格黃氏為追封儀嬪。(詔封黃嬪後不久薨)
格格蘇氏為純嬪。
格格金氏為金貴人。
格格海氏(珂里葉特氏)為海常在。
格格陳氏為陳常在。
格格張氏為裕常在。
乾隆二年冊封情況(括號內為最終位份,哲妃在貴妃高氏晉封皇貴妃的第二天,追晉皇貴妃):
皇后富察氏(孝賢純皇后)
貴妃高氏(慧賢皇貴妃)
嫻妃那拉氏(繼皇后)
純妃蘇氏(純惠皇貴妃)
嘉嬪金氏(淑嘉皇貴妃)
海貴人珂里葉特氏(愉貴妃)
陳貴人陳氏(婉貴妃)
裕常在張氏(裕常在)
我們捋一捋這些潛邸舊人與乾隆年齡的差距。
1711年:乾隆皇帝
1712年:皇后-孝賢皇后——比乾隆小一歲
1713年:純嬪-純妃-純貴妃-皇貴妃-純惠皇貴妃——比乾隆小二歲
1713年:金貴人-嘉嬪-嘉妃-嘉貴妃-淑嘉皇貴妃——比乾隆小二歲
1714年:海常在-海貴人-愉嬪-愉妃-愉貴妃——比乾隆小三歲
1716年:陳常在-陳貴人-婉嬪-婉妃-婉貴妃——比乾隆小五歲
1718年:嫻妃-嫻貴妃-皇貴妃-皇后——比乾隆小七歲
慧賢年齡應該與孝賢、純惠、淑嘉差不多大。
乾隆四十五年,七旬的乾隆皇帝謁陵,面對四、五十年前同床共枕而早已作古的后妃們,感慨萬千。
已是別多時,能無一寫悲。
七旬忽我逮,百歲任他期。
幻景徒驚速,故人不愁遺。
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
“隨皇后殯地宮者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辭世,亦增悵然。”
可以看出慧賢皇貴妃與淑嘉皇貴妃如果活著年齡也快七十歲了,所以慧賢皇貴妃應該不是和孝賢皇后同歲就是和純惠淑嘉同歲。至於哲憫應該比乾隆都大。這裡沒提她,應該活著就超過七十歲了。哲憫皇貴妃在乾隆與孝賢皇后蜜月的時期懷孕,並誕育長子。也許是她得到了乾隆的“初夜”。不過寶親王還有最少兩個早逝的侍妾,不過俱沒有追封。
至於婉嬪與裕常在有兩種可能。
第一是雍正八年進入潛邸的。
第二就是側福晉那拉氏的家下女子被寶親王收房。康雍時期福晉家下女子八人,側福晉家下女子四人,使女家下女子一人。乾隆以後側福晉名額多了,待遇降了。福晉家下女子八人,側福晉家下女子二人,使女家下女子一人。而根據乾隆元年檔案貴妃高氏有家下女子四人,官女子四人,而嫻妃那拉氏有家下女子三人,官女子三人。純妃、嘉嬪、海貴人都有家下女子一人,唯獨陳貴人(婉嬪)與裕常在下都沒有家下女子。這兩個人也許有一個是側福晉那拉氏的家下女子。
婉嬪也很神奇,四十六歲開始(乾隆二十六年)每年壽辰賞銀少給一百兩(妃、嬪各三百兩。貴人一百五十兩。常在一百兩。)五十五歲開始每年壽辰按照常在例給(又少給一百兩)。乾隆又在婉嬪整壽特地準備禮物賞給她。七十歲整壽恢復正常待遇三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