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門閥?門閥就是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就是古代所謂的“貴族世家”。比如我們現在總說的韓國的財閥集團,就差不多屬於這一類。在古代,這些世家大族有的綿延百年,幾百年,實力和勢力都極為雄厚,可以說左右著封建王朝的政和國計民生。
世家大族古已有之,比如春秋時期,三家分晉,將春秋晉國分成了韓趙魏三國,而當時,韓趙魏三家都是晉國的世家大族,可見其實力之強橫。而到了後漢三國,魏蜀吳三家最終又歸於晉,不得不說,事有輪迴,應了那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啊。
而到了晉朝時,實行的是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這種選官制度其本質就是為了保證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本來當初設定這種選拔制度是為了打壓地方氏族豪強,可結果呢,一個豪強把另一個豪強打下去了,結果前一個豪強勢力越來越大,等於是此消彼長了,朝政還是氏族豪強說的算。
而普通人想晉升,你找皇帝可能都不好使,都得去找這些世家大族們,給他們先做門客,慢慢地展露才華讓他們看上你,你才有出頭之日,所以當時的封建社會下,有句話就是“你可以得罪皇帝,但是千萬別得罪這些世家大族。”
《琅琊榜》大家都看過啊,裡面有個琅琊世家。晉朝時,在山東琅琊,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唉,琅琊這名字多好聽)有一個琅琊王氏,就是當時東晉最有權勢的氏族之一,我們熟知的書法大神王羲之就出自琅琊王家,這個王羲之啊領的是個大將軍銜,你說他一介文人做的哪門子大將軍啊,但是不管,世家出來的,怎麼著先得這個“坑”給占上。
當時封建王朝的這些世家大族啊,權勢很大,特權也很多,比如可以自己任命下屬官員,那肯定都得找自己家的人或者忠於自己的人了,還可以自己豢養軍隊,名義上是護院兵丁,實則就是地方武裝部隊,甚至於實力都在封建王朝的正規軍之上。並且在他們所屬的領地還有自己的一套民生賦稅制度等。
這造成的後果就是世家大族人口越來越多,門客越來越廣,實力越來越強,強到隨時能夠威脅封建王朝的中央皇權。當時的皇帝們啊,不是沒看到這一點,他也想搞一搞這些世家大族,但無能為力啊,滿朝文武一眼望去全是這些家族的人,而這些家族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還來回的相互通婚,以這種姻親的方式把幾個大族聯絡在一起對抗皇權,這讓當時的皇帝怎麼辦啊。
特別是到了晉朝時期,門閥大族也是越來越猖獗,左右著國家政治經濟的命脈,皇權也日益被削弱,再加上當時晉朝的皇帝們也確實沒幾個像樣的,這就造成了一種什麼局面呢,皇權、外戚、宗室王爺和世家大族,四方勢力攪和在一起,這晉朝不亂套才怪了。
說到這個外戚,也是一樣,本來都是孃家人,非得管人家婆家的事,就比如那個司馬衷的媳婦賈南風,司馬衷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你說這樣一個老爺們還不得被媳婦和孃家人欺負死啊,果不其然,這皇后賈南風帶著自己的一幫親戚就把持朝政。
由此這外戚也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勢力,也成了世家大族了,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不快的,那就打唄,“八王之亂”一起來,各方勢力是連年征戰,把一個晉朝打的是千瘡百孔名不聊生,後續還爆發了“五胡亂華”,西晉徹底完犢子了。
所以說啊,這世家大族呢,在某個歷史時期可能有點用處,但多數情況下都是對社會發展有阻礙作用的,就單憑著只准自己的氏族子弟當官這一條就是阻礙歷史前進車輪的,在後期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了“不論身世,有才者居之”的政策。
再後來隋文帝打下了“科舉制”的雛形,隋煬帝時期得到發展,大唐建立後“科舉制”越發完善,在武周時期,科舉制才得到了正式的確立,從那時起,普通百姓才真正有了晉升的方式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