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現代男子常見的短髮造型不同,古時候的男子全部都是長髮飄飄。有一句老話說得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按照這個說法,在沒有什麼太大變故的時候,普通男子的頭髮不剪不剃。從公元前的春秋戰國一直到明朝末期,大多數男子基本採用的都是把頭髮扎為髻的頭型。
哪怕是在明朝之前的元朝,漢族男子依然堅持自己的髮型傳統。元朝政府也沒有搞什麼強迫漢族人民移風易俗的政策,但清朝卻不一樣。滿族人站上統治地位之後,他們就開始對傳統漢族人的衣著服飾髮型進行大肆改革。
晚清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根本不能靠近
滿人信仰的宗教是薩滿教,在薩滿教裡,頭髮這一在人體最頂部的部位被認為是最接近上天神靈的地方,他們認為人死之後的靈魂就在這一部位。
滿人在統治中原之後也收到了一部分漢族思想的影響,他們開始看重起自己的辮子來,有些士兵在臨死前會將自己的辮子剪下來,用它代替自己回到家鄉埋葬在墳冢裡。
1621年,努爾哈赤在攻下遼瀋後,就開始強迫漢族人進行剃髮活動。清兵正式入關攻佔北京,對剃髮的要求更為嚴格,不管是前朝什麼身份的人,不剃頭的違令者都要“殺無赦”。
在這一嚴厲政策下,還有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說法,如若有一個村莊的村民沒有及時剃頭,那麼方圓幾裡的村民都要遭殃,“揚州十日”、“嘉靖三屠”等屠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的。
本來人們束髮帶冠,在休息之餘還是可以將頭髮散下來清洗一番的,可這要是編成了辮子,大家就沒多少時間精力去把它拆解下來再去清洗了。
晚清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根本不能靠近
不光辮子,清朝的長衫、馬褂以及旗袍等服飾也同樣不適合平常做工務農,寬寬大大的,十分容易髒,並且一層接著一層,洗起來也很麻煩。所以我們在查閱記載之時,都會發現他們的衣服大多數是以深灰色為主,追求耐用耐髒。
清朝的男人和已婚婦女日夜勞作,生活艱苦,十有八九很少洗頭,那個時候人們用來洗頭的也都大多數是皁角等植物,清潔力度也不夠。
在這種情況下,剃頭挑子幫人洗頭的職業應運而生,這些人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幫人洗頭,不過做這種工作的人成本也不會很高,他們手裡的工具也往往不會消毒的清洗,有些時候洗了還不如不洗。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那些平時沒什麼事情做的王公貴族,底下的平民頭頂都是又髒又臭的。
辮子之所以難以清洗,注意還是因為它太過複雜。清朝的要求的髮型和我們現在在影視劇裡看的不一樣,他要求人們把腦袋四周頭髮全部剃掉,只留下一撮如銅幣大小的頭髮,將這些頭髮留長再編成小辮。
銅幣本來就不大,頭髮量少,自然酷似老鼠尾巴,這種又小又精細的髮型拆開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更不用說清洗了。
到了冬天,氣溫低,那個時候又沒有吹風機的出現,人們洗完頭壓根兒就沒有地方去吹乾,甚至會結冰,為了方便,人們基本上一個冬天都不會洗頭。
晚清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根本不能靠近
有些時候人們還會碰上特殊時期,例如國喪祭祀大事,這個期間全國上下全部百姓為了禁忌要全部不可以沐浴洗頭,這要是夏天那就更受不了了。
長時間不清洗自己,再加上生活環境塵土漫天,人們身上很容易滋生細菌寄生蟲,幹活的時候多了身上還會夾雜點汗味,久而久之自然就是一個行走的味道發散器,現在我們想想都會覺得無法忍受。
當時在中國的國外傳教士曾經在文字中這樣描述:“清朝男人的辮子味道令人作嘔,天氣熱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靠近。”由此可見,當時清朝底層人民的生活環境是多麼惡劣。
參考文獻:
[1]黎東方,《細說清朝》,2003,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