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生創造了無數奇蹟,成功挑戰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就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和命運的奇蹟中的奇蹟來說,至少有兩個:一是遵義會議後,他成為中央領導的實際核心,用兵如神,使瀕臨絕境的紅軍化凶為吉、轉危為安,成為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
二是轉戰陝北,運籌帷幄于山峁溝壑之間,決勝千里於江河湖海之外,使中國人民革命戰爭達到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和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如果說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的轉折點,那麼轉戰陝北則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
放棄延安是為了收復延安毛澤東轉戰陝北的一年,對於中國共產黨具有鎖定乾坤得天下的意義。
1947年春,蔣介石不惜一切代價要佔領延安。當時敵我力量對比是十比一,毛澤東決定主動放棄延安。黨內外軍內外很多同志想不通。毛澤東指出,蔣介石以為佔領了延安,就勝利了,但實際上只要他一佔領延安,就輸掉了一切。因為大家都知道了他破壞和平,不得人心。
毛澤東還解釋道:譬如一個人,揹著很重的包袱,裡面盡是金銀財寶,碰見強盜要搶他的財寶。如果他捨不得暫時扔下包袱,手腳很不靈便,跟強盜對打起來,就會打不贏。如果他把包袱一扔,那就動作靈活,不但能把強盜打退,還可能把強盜打死,最後也就保住了金銀財寶。我們暫時放棄延安,就是把包袱讓給敵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來更主動,更靈活,這樣就能大量消滅敵人。到了一定時機,再舉行反攻,延安會重新回到我們手裡。
毛澤東闡釋了放棄延安是為了收復延安的辯證法。我將它視為非凡之人的非凡之論,這是他一貫辯證思想的昇華。
轉戰陝北期間的三大奇謀毛澤東轉戰陝北371天,所走之地溝壑縱橫,山峁林立,地理環境異常艱險惡劣,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在這1年零5天的時間裡,經常遇到三難:一是行軍難,二是吃飯難,三是住宿難。但就是在這樣極端艱難險惡環境中,毛澤東不僅充分展現了他非凡之人的非凡意志和毅力,而且顯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非凡之膽略和奇謀。
第一奇謀:與敵周旋,不過黃河。毛澤東率領轉戰的中央縱隊800多人,要以“蘑菇戰術”,拖垮胡宗南的20多萬精兵,粉碎蔣介石的重點進攻。陝北轉戰,酷似長征。黨中央輾轉行軍,大迂迴運動,在強大敵人緊逼追擊下跋山涉水、櫛風沐雨;在千山萬壑中領著敵軍從一個溝壑轉移到另一個溝壑。有時,兩軍相距僅四五里路,有時僅隔一個山頭。
最危急的時刻之一,是在安寨王家灣轉移到靖邊天賜灣那段時間裡。一是敵軍先頭部隊距離中央駐地王家灣這個小山村很近,敵軍兩支大部隊向王家灣突襲過來;二是那兩天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山道濘滑,戰士們拉著毛澤東等領導人在狂風暴雨中跋涉山峁。敵人在漫山遍野搜尋。稍有不慎,就會被發現。
任弼時提出,還是過黃河暫避一下好。但毛澤東堅決不同意,說中央留在陝北,首先我要留在陝北,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過黃河。胡宗南正希望我過黃河哩!我不過黃河,就可以拖住他,既使他不能投入別的戰場,減少別的解放區的壓力,也能在這裡消滅他。
隨毛澤東轉戰的胡喬木親歷了這場爭論。他回憶寫道:毛主席一聽弼時同志講“過黃河”就很紅,儘量剋制地解釋道:胡宗南就是想把我們往東趕,即使消滅不了我們,只要趕過黃河就是他們的勝利。現在向東是絕路,會落入陷阱。兩人差不多爭論了一天,最後還是恩來同志打了圓場,提出先向北走一段,然後再向西北方向轉移。
毛澤東這樣不顧個人安危,以堅韌的毅力和高度的鎮定轉戰陝北一年,既穩定了黨心民心,也使蔣介石在河東消滅中共中央的圖謀泡湯。胡喬木寫道:毛主席力排眾議,堅持要把黨中央留在陝北,確是一個偉大的戰略部署,也是他在書寫自己一生歷史的輝煌篇章中的“得意之筆”。
第二奇謀:經略中原,指揮大軍千里躍進。毛澤東轉戰陝北,不僅直接謀劃西北戰場,而且運籌全國解放戰爭。他後來說過:在陝北,我和周恩來、任弼時在兩個窯洞裡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周恩來也說,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揮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轉戰陝北時,全國戰場總的形勢,我人民解放軍是戰略防禦。但就是在這個十分艱難的時候,毛澤東已在精心策劃轉入戰略進攻。到1947年7月間,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作戰,殲敵110多萬,國共兩軍兵力對比的懸殊情況有了很大改變。儘管還是敵強我弱形勢,但毛澤東決定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蔣管區去。他多次調整作戰計劃,最後下決心實施以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挺進中原、開創新的中原解放區為主軸的“三軍配合、兩翼牽制、中央突破”的戰略部署。
1947年6月底,劉鄧12萬大軍在魯南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序幕。在7月下旬小河會議後,毛澤東決定陳謝大軍立即從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建立豫陝鄂邊根據地。9月下旬,陳粟18萬大軍分多個地段越隴海路南下,在豫皖蘇邊建立了根據地。所謂“兩翼牽制”,一翼為陝北。小河會議後,彭德懷揮師北上攻打榆林,以吸引胡宗南主力北進,利於陳謝大軍挺進豫西。
另一翼為山東,毛澤東電令陳粟組織東線兵團在膠東發動進攻,將敵軍重兵吸引到海邊,配合在山東西線作戰的陳粟大軍和挺進中原的劉鄧大軍。這“兩翼”配合“三軍”逐鹿中原,起到了強有力牽制作用。
所謂“中央突破”,毛澤東在小河會議上解釋說:蔣介石搞了個黃河戰略,一個拳頭打山東,一個拳頭打陝北,想迫使我們在華北與他決戰,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兩個拳頭這麼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我們呢?給他來個針鋒相對,也還他一個黃河戰略,緊緊拖住這兩個拳頭,然後對準他的胸膛刺上一刀。賀龍指著地圖說:太好了!劉鄧對著前胸開刀,陳謝打他的肋骨,陳粟擊其後背,這不是挺厲害的三把刀麼!這個陣勢像個品字。
這樣,三路大軍近40萬人馬實施戰略展開,縱橫馳騁於江淮河漢之間,到1948年5月建立並鞏固了擁有3000萬人口的新中原解放區。這對於改變戰爭形勢起了決定性作用。毛澤東高度評價中國革命已經達到了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實現這樣偉大的歷史轉變,誰能想到是毛澤東在轉戰陝北那種極端艱苦而險惡的環境中運籌的。
第三奇謀:戰場形勢好轉的曙光剛剛升起,就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這是毛澤東在1947年10月到佳縣神泉堡後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提出的。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他開始以主要精力研究和制定黨在各方面的政策和策略,包括土地改革、工商業、統一戰線、整黨整軍、新區工作等。
12月下旬,中央縱隊轉移到米脂縣楊家溝,召開“十二月會議”。毛澤東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書面報告,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他告誡全黨:現在敵人已經孤立了,但是敵人的孤立不等於我們的勝利。我們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錯誤,還是不能取得勝利的。因此,他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萬萬不可粗心大意的至理名言。
西北戰場在敵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採取“蘑菇戰術”,與胡宗南部在陝北高原盤旋打轉。經過五戰五捷,胡宗南精銳之師遭受沉重打擊,陝北形勢完全改觀。毛澤東決定過黃河,去謀劃奪取全國革命勝利大方略。
一年轉戰奠定中國革命勝利之基解放戰爭3年多,轉戰陝北的一年,既是作戰最艱難困苦的一年,也是戰場形勢實現根本轉變,奠定中國革命勝利之基的一年。除三支大軍逐鹿中原、兩翼牽制實現戰略反攻外,毛澤東指揮東北戰場和華北戰場也取得一連串重大勝利,還有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發展和國統區第二條戰線的開闢等,從而中國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毛澤東在“十二月會議”上說:二十年未解決的我黨優勢問題現在解決了。這是一個偉大的事變。這個事變所以帶著偉大性,是因為這個事變發生在一個擁有四億七千五百萬人口的國家內,它將必然地走向全國的勝利。這個事變所以帶著偉大性,還因為它發生在世界的東方,在這裡,共有十萬萬以上人口(占人類的一半)遭受帝國主義的壓迫。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由防禦轉到進攻,將引起這些被壓迫民族的歡欣鼓舞。
轉戰千里,既使陝北由被動轉為主動,又使我全國戰局由防禦轉為進攻,久已企盼的中國革命高潮終於到來。毛澤東在1930年就說過:“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1948年3月下旬,毛澤東東渡黃河,告別他生活和戰鬥了13年的陝北人民,去迎接這輪光芒四射的朝日了!
(作者為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2019年12月下旬,中央黨校、軍事科學院、中共陝西省委有關部門和中共榆林市委在陝西榆林市共同舉辦“中共中央轉戰陝北”高階理論研討會,作者在會上作了主旨發言。本文由作者據主旨發言補充修改而成)
原標題為《轉戰陝北 鎖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