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前半葉,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要小很多。一戰的主戰場就在歐洲,是歐洲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跟新興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爭鬥。
歐洲各國互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表面上看跟美國毫無關係,美國一開始也保持著中立態度,為啥後來美國又宣佈加入一戰?
問題的本質還是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總統是伍德羅-威爾遜,此人深諳政治經濟學,在一戰中八面玲瓏,為美國爭取到了巨大的利益,取得了盟友的信任,甚至還得到了191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你就說這個人有多牛吧。
身處北美洲的美國,和戰火肆虐的歐洲隔著一個大西洋,一戰根本燒不到美國本土。伍德羅-威爾遜在一戰開始時,並沒有選擇站邊,而是採取了中立態度。因為不管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誰贏了誰就能掌控歐洲。對於美國的利益來說,這兩方兩敗俱傷,才是最佳的結果!
緊接著,美國軍火商們就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作為原本是英國殖民地的美國,英國自然跟美國關係近一些,而且英法當時實力較弱,必須支援一波。美國軍火商跟協約國之間進行了繁忙的軍火生意,從1914年到1917年,美國和英法的軍火貿易額就達到了32億美元。除了賣軍火,美國還放起了貸款,從英國手裡賺了大量的英鎊。
美國表面上中立,實際上暗中支援協約國,德國就忍不了了,決定對英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也就是說只要跟英國來往的船隻,不管是軍艦還是商船,統統擊沉!美國自然明確反對,因為這些商船大部分都是美國的!
美德因此關係破裂,並在1917年2月正式斷交。既然已經撕破臉皮,伍德羅-威爾遜拿出了一份德國跟墨西哥的通訊記錄,當然是對美國不利的資訊。美國國內輿論一邊倒支援對德宣戰。就這麼,美國參加一戰被認為是一場正義之戰!
美國在一戰期間,總共向歐洲派出了上百萬兵力,這是美國步兵第一次大規模遠征,美國人的鬥志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不到1億人的美國竟然有1400萬人註冊應徵,一戰中美軍陣亡11萬多人,算是陣亡人數最少的國家了。
就這麼,美國成為了歐洲的“英雄”,為自己在一戰後瓜分世界拿到了決定性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