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古代社會,土地和人口幾乎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了,有了土地和人口,就有吃的,有吃的就有人替你打仗,然後掠奪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所以,恩格斯在說:“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善衍。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於共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的制約。”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一、袁紹統治下的人口

前面的文章說過,官渡之戰前:

袁紹表面據有冀州、青州、幽州和幷州,實際上佔據了冀州大部分地區(這是其最核心的根據地);幷州的上黨、太原二郡及雁門郡和西河郡的部分地區(大約四個郡);幽州的西部(大約七個郡)及青州的濟南、安樂、平原等郡(大約西北三郡)。

冀州有九大郡國,分別是魏郡、鉅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趙國、勃海。下面,根據《後漢書·郡國志》我大致羅列一下這些郡國所屬縣城及人口:

◎魏郡高帝置。雒陽東北七百里。十五城(鄴、繁陽、內黃、魏、元城、黎陽、陰安、館陶、清淵、平恩、沙、斥丘、武安、曲梁、梁期),戶十二萬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萬五千六百六。

◎鉅鹿郡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廣平國,以其縣屬。雒陽北千一百里。十五城(廮陶、鉅鹿、楊氏、鄡、下曲陽、任、南和、廣平、斥章、廣宗、曲周、列人、廣年、平鄉、南䜌),戶十萬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萬二千九十六。

◎常山國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國,以其縣屬。十三城(元氏、高邑、都鄉、南行唐、房子、平棘、欒城、九門、靈壽、蒲吾、井陘、真定、上艾),戶九萬七千五百,口六十三萬一千一百八十四。

◎中山國高祖置。雒陽北一千四百里。十三城(盧奴、北平、毋極、新市、望都、唐、安國、安憙、漢昌、蠡吾、上曲陽、蒲陰、廣昌),戶九萬七千四百一十二,口六十五萬八千一百九十五。

◎安平國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樂成,延光元年改。雒陽北二千里。十三城(信都、阜城、南宮、扶柳、下博、武邑、觀津、堂陽、武遂、饒陽、安平、南深),戶九萬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萬五千一百一十八。

◎河間國文帝置,世祖省屬信都,和帝永元二年復故。雒陽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樂成、弓高、易、武垣、中水、鄚、高陽、文安、束州、成平、東平舒),戶九萬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萬四千四百二十一。

◎清河國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為甘陵。雒陽北千二百八十里。七城(甘陵、貝丘、東武城、鄃、靈、繹幕、廣川),戶十二萬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萬四百一十八。

◎趙國秦邯鄲郡,高帝改名。雒陽北千一百里。五城(邯鄲、易陽、襄國、柏人、中丘),戶三萬二千七百一十九,口十八萬八千三百八十一。

◎勃海郡高帝置。雒陽北千六百里。八城(南皮、高城、重合、浮陽、東光、章武、陽信、脩),戶十三萬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萬六千五百。

袁紹的領地中,冀州的渤海郡是一個超級大郡,人口超過百萬。冀州的其他諸郡也都六十多萬人口,所以不論從地域上還是人口上,冀州是袁紹統治最核心的地區。

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冀州的人口應在五百九十三萬左右。

青州有濟南、平原、樂安、北海、東萊、齊國等六個郡國。但官渡之戰時,曹操已派臧霸奪取北海、東萊、齊國三郡,所以袁紹實際佔有的基本上是濟南、平原、樂安三郡。

◎濟南國故齊,文帝分。雒陽東千八百里。十城(東平陵、著、於陵、臺、菅、土鼓、梁鄒、鄒平、東朝陽、歷城),戶七萬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萬三千三百八。

◎平原郡高帝置。雒陽北一千三百里。九城(平原、高唐、般、鬲、祝阿、樂陵、溼陰、安德、厭次),戶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萬二千六百五十八。

◆樂安國高帝西平昌置,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陽東千五百二十里。九城(臨濟、千乘、高菀、樂安、博昌、蓼城、利、益、壽光),戶七萬四千四百,口四十二萬四千七十五。

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青州濟南、平原、樂安三郡人口應在一百八十八萬左右。

幷州有上黨、太原、上郡、西河、五原、雲中、定襄、雁門、朔方等九個郡國。根據我們的分析,由於黑山軍,匈奴、烏桓、胡、羌等勢力的影響,袁紹在幷州實際上大致佔據上黨、太原二郡及雁門郡和西河郡的部分地區(大約四個郡);

◎上黨郡秦置。雒陽北千五百里。十三城(長子、屯留、銅鞮、沾、涅、襄垣、壺關、泫氏、高都、潞、猗氏、陽阿、穀遠),戶二萬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萬七千四百三。

◎太原郡秦置。十六城(晉陽、界休、榆次、中都、於離、茲氏、狼孟、鄔、盂、平陶、京陵、陽曲、大陵、祁、慮虒、陽邑),戶三萬九百二,口二十萬一百二十四。

◎西河郡武帝置。雒陽北千二百里。十三城(離石、平定、美稷、樂街、中陽、皋狼、平周、平陸、益蘭、圜陰、藺、圜陽、廣衍),戶五千六百九十八,口二萬八百三十八。

◎雁門郡秦置。雒陽北千五百里。十四城(陰館、繁畤、樓煩、武州、汪陶、劇陽、崞、平城、埒、馬邑、滷城、廣武、原平、彊陰),戶三萬一千八百六十二,口二十四萬九千。

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幷州上黨、太原、雁門郡、西河郡人口只有區區的七十八萬左右。

幽州有涿郡、廣陽、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 、遼東屬國等十一個郡國。其中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遼東屬國、樂浪郡大致公孫度勢力範國,幽州袁紹的有效統治也就大約七個郡。

◎涿郡高帝置。雒陽東北千八百里。七城(涿、逎、故安、范陽、良鄉、北新城、方城),戶十萬二千二百一十八,口六十三萬三千七百五十四。

◎廣陽郡高帝置,為燕國,昭帝更名為郡。世祖省並上谷,永元八年復。五城(薊、廣陽、昌平、軍都、安次),戶四萬四千五百五十,口二十八萬六百。

◎代郡秦置。雒陽東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高柳、桑乾、道人、當城、馬城、班氏、狋氏、北平邑、東安陽、平舒、代),戶二萬一百二十三,口十二萬六千一百八十八。

◎上谷郡秦置。雒陽東北三千二百里。八城(沮陽、潘、甯、廣甯、居庸、雊瞀、涿鹿、下落),戶萬三百五十二,口五萬一千二百四。

◎漁陽郡秦置。雒陽東北二千里。九城(漁陽、狐奴、潞、雍奴、泉州、平谷、安樂、亻虒奚、獷平),戶六萬八千四百五十六,口四十三萬五千七百四十。

◎右北平郡秦置。雒陽東北二千三百里。四城(土垠、徐無、俊靡、無終),戶九千一百七十,口五萬三千四百七十五。

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幽州袁氏有效統治的人口只有區區的一百五十八萬左右。

綜上,根據《後漢書·郡國志》,官渡之戰時,袁紹有效統治區域人口的數量應該在一千萬左右。

二、人口的準確性

然而《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基本是東漢順帝年間的。

至於孝順,凡郡、國百五,縣、邑、道、侯國千一百八十,民戶九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萬二百二十。

到了漢末獻帝年間,人口經歷了極其複雜的變化。

1.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戰亂帶來的人口銳減。漢末先後經歷黃巾軍起義,地方農民的起義,朝廷及地方對黃巾軍的剿滅,地方勢力之間的相互廝殺(比如屠城)等等,導致人口迅速殘忍的減少。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王粲《七哀詩》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蒿里行》

《三國志·杜畿傳》:杜恕於太和年間(227—232年)上疏稱:“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

《三國志·陳群傳》載其青龍年間(233—236年)疏:“今喪亂之後,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

《三國志·蔣濟傳》載其景初年間(237—239年)疏:“今雖有十州,至於民數,不過漢時一大郡。”

如果這些說法如實,那麼從太和至景初(227—239年)這十幾年間魏國的全部人口才抵得上漢朝的一個大郡。根據葛劍雄先生的分析,這些資料顯然是不正確的。葛劍雄先生認為,陳群等的話無非是極言當時人口損耗之嚴重,因而不惜誇大事實。這也從反面證明了點,即當時的官方包括那些頗留意經濟時務的大臣,根本沒有掌握比較準確的戶口數字,或者說連大致的戶口數字都不知道。[1]更不用說文學作品裡形容的“十不存一”、“百遺一”了,那顯然是更不可信的。

2.戰亂帶來的次生災害,比如疫病。

東漢以來的瘟疫也是有記錄在案的。桓帝至漢獻帝時代發生的“人疫”,66年間競然多達9次。

還有戰爭過後大量無人掩埋的屍體,在腐爛後極易形成疫病。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

這裡不得不提,“建安七子”中一半是得了疫病死的(建安二十二年 ,劉楨、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感受下疫病的威脅),這都還是名士,老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3.戰亂還造成了人口的隱匿。

其實人口隱匿的原因不光是戰亂,只不過在戰亂時候這個現象更嚴重了而已。現在有個共識就是中國古代,起碼中古時代,很多看起來突然的人口銳減不是真的沒有人了,而是中央政府動員老百姓的能力減弱了,也就是豪族在於官府搶佔人口。造成這個情況的最大原因就是人口隱匿。一方面是士族及地方土豪為了自己的利益主動隱藏人丁不報,這是絕大部分原因。一方面就是老百姓破產或者為了躲避戰亂,無奈下主動歸到大地主名下。

歷代封建王朝,都很注意人口統計。因為人口統計是封建統治者徵發兵役和謠役、課斂賦稅的依據。然而,統計數字往往不實。主要是在封建制度下,存在著官吏貪汙舞弊、士族挾藏人口、人民逃亡隱匿等問題。歷代封建王朝,針對上述問題,多制定相應措施作為預防或補救,當然,這些揩施都是從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的。由於歷史的和階級的侷限性,這些措施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2]

葛劍雄先生也強調,東漢的戶口嚴因是東漢的戶口嚴重失實,不能簡單地用作確定人口總數的依據。……從東漢初年就出現了戶籍隱漏,直接影響朝廷賦稅收入的突出問題。光武帝於建武十五年(39年)下詔州郡檢核頃畝和戶口年紀,卻在豪強地主的抵制下不了了之。強有力的開國皇帝尚且無法解決,以後政治日漸腐敗以至動亂就更將戶籍視為具文。整個東漢一代,被豪強地主所霸佔或庇廕的大批徒附宗族、賓客、部曲、奴婢大都沒有列入戶籍統計,利用東漢的戶口數來考察人口數量時,絕對不能離開這前提。[3]

4.戰亂迫使人口遷移。

當時中原地區的人們,逃避戰亂的方向,一個是劉虞統治的幽州,一個是劉表統治的荊州地區,一個是劉璋統治的益州地區。這樣,其實是造成了幽州與荊州、益州在東漢末年人口增長的。

但是,我們看到很多資料,居然描述益州與揚州等地的戶口也是銳減的情況,這種情況就很不符合常識。

如果說中原地區戶數最突出的矛盾口數太少還能用黃河流域持續多年的戰亂和天災來解釋的話也可以理解。但是南方蜀、吳兩國戶口之少就無論如何說不通。戰亂和天災對南方的影響遠不如對北方的那樣嚴重,南方大多數地方甚至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而且由於北方移民的遷入,人口還會有所增加,怎麼可能減少大量的人口呢?

5.結論

根據葛劍雄先生的分析總結,三國人口總數可能超過1000萬。《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是東漢順帝年間全國有近五千萬人口。根據這兩個資料,我們可以大致得出,東漢末到三國,全國人口的減少比率大概是五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二了。雖然沒有“十不存一”那麼誇張,但是也是非常慘烈的了,比較接近的了。

據此,我們可以大概得出,袁紹有效統治區域內的人口,大概是二百萬。下面分析曹操統治區域人口時,也採用這個比率。

三、曹操統治下的人口

曹操表面據有豫州、徐州、司隸和兗州。實際上佔據了兗州整個州、司隸六個郡,豫州大部分地區、徐州整個州、九江郡部分地區(揚州),南陽郡部分地區(荊州)等地。

兗州有陳留、東郡、東平、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八郡(國)。曹操基本能統治整州的人口。

◎陳留郡武帝置。雒陽東五百三十里。十七城(陳留、浚儀、尉氏、雍丘、襄邑、外黃、小黃、東昬、濟陽、平丘、封丘、酸棗、長垣、己吾、考城、圉、扶溝),戶十七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萬九千四百三十三。

◎東郡秦置。去雒陽八百餘里。十五城(濮陽、燕、白馬、頓丘、東阿、東武陽、範、臨邑、博平、聊城、發乾、樂平、陽平、衛、穀城),戶十三萬六千八十八,口六十萬三千三百九十三。

◎東平國故梁,景帝分為濟東國,宣帝改。雒陽東九百七十五里。七城(無鹽、東平陸、富成、章、壽張、須昌、寧陽),戶七萬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萬八千二百七十。

◎任城國章帝元和元年,分東平為任城。雒陽東千一百里。三城(任城、亢父、樊),戶三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十九萬四千一百五十六。

◎泰山郡高帝置。雒陽東千四百里。十二城(奉高、博、梁甫、鉅平、嬴、山茌、萊蕪、蓋、南武陽、南城、費、牟),戶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萬七千三百一十七。

◎濟北國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雒陽東千一百五十里。五城(盧、蛇丘、成、茌平、剛),戶四萬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山陽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陽東八百一十里。十城(昌邑、東緡、鉅野、高平、湖陸、南平陽、方與、瑕丘、金鄉、防東),戶十萬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萬六千九十一。

◎濟陰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陽東八百里。十一城(定陶、冤句、成陽、乘氏、句陽、鄄城、離狐、廩丘、單父、成武、己氏),戶十三萬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萬七千五百五十四。

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兗州人口有四百零五萬人口左右。

司隸校尉部有河南、河內、河東、弘農、京兆、馮翊、扶風等七郡。曹操也基本控制了這個地區。

◎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陽,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二十一城(雒陽、河南、梁、熒陽、卷、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菀陵、平陰、穀城、緱氏、鞏、成睪、京、密、新城、匽師、新鄭),永和五年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萬八百二十七。

◎河內郡高帝置。雒陽北百二十里。十八城(懷、河陽、軹、波、沁水、野王、溫、州、平睪、山陽、武德、獲嘉、脩武、共、汲、朝歌、蕩陰、林慮),戶十五萬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萬一千五百五十八。

◎河東郡秦置,雒陽西北五百里。二十城(安邑、楊、平陽、臨汾、汾陰、蒲板、大陽、解、皮氏、聞喜、絳、永安、河北、猗氏、垣、襄陵、北屈、蒲子、濩澤、端氏),戶九萬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萬八百三。

◎弘農郡武帝置。其二縣,建武十五年屬。雒陽西南四百五十里。九城(弘農、陝、黽池、新安、宜陽、陸渾、盧氏、湖、華陰),戶四萬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萬九千一百一十三。

◎京兆尹秦內史,武帝改。其四縣,建武十五年屬。雒陽西九百五十里。十城(長安、霸陵、杜陵、鄭、新豐、藍田、長陵、商、上雒、陽陵),戶五萬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萬五千五百七十四。

◎左馮翊秦屬內史,武帝分,改名。雒陽西六百八十八里。十三城(高陵、池陽、雲陽、礻殳祤、頻陽、萬年、蓮勺、重泉、臨晉、郃陽、夏陽、衙、粟邑),戶三萬七千九十,口十四萬五千一百九十五。

◎右扶風秦屬內史,武帝分,改名。十五城(槐裡、安陵、平陵、茂陵、鄠、眉阝、武功、陳倉、汧、渝麋、雍、栒邑、美陽、漆、杜陽),戶萬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萬三千九十一。

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司隸校尉部人口有三百一十萬左右。

徐州有東海、琅邪、彭城、廣陵、下邳五個郡國。曹操在擊敗劉備後,也基本控制了這個地區。

◎東海郡高帝置,雒陽東千五百里。十三城(郯、蘭陵、戚、朐、襄賁、昌慮、承、陰平、利城、合鄉、祝其、厚丘、贛榆),戶十四萬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萬六千四百一十六。

◎琅邪國秦置。建武中省城陽國,以其縣屬。雒陽東一千五百里。十三城(開陽、東武、琅邪、東莞、西海、諸、莒、東安、陽都、臨沂、即丘、繒、姑幕),戶二萬八百四,口五十七萬九百六十七。

◎彭城國高祖置為楚,章帝改。雒陽東千二百二十里。八城(彭城、武原、傅陽、呂、留、梧、菑丘、廣戚),戶八萬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萬三千二十七。

◎廣陵郡景帝置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國,以其縣屬。雒陽東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廣陵、江都、高郵、平安、氵夌、東陽、射陽、鹽瀆、輿、堂邑、海西),戶八萬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萬百九十。

◎下邳國武帝置為臨淮郡,永平十五年更為下邳國。雒陽東千四百里。十七城(下邳、徐、僮、睢陵、下相、淮陰、淮浦、盱臺、高山、潘旌、淮陵、取慮、東成、曲陽、司吾、良成、夏丘),戶十三萬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萬一千八十三。

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徐州人口有二百七十八萬左右。

豫州有潁川、汝南、梁國、沛國、陳國、魯國等六個郡國。曹操也基本控制了這個地區。

◎潁川郡秦置。雒陽東南五百里。十七城(陽翟、襄、襄城、昆陽、定陵、舞陽、郾、臨潁、潁陽、潁陰、許、新汲、焉陵、長社、陽城、父城、輪氏),戶二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三。

◎汝南郡高帝置。雒陽東南六百五十里。三十七城(平輿、新陽、西平、上蔡、南頓、汝陰、汝陽、新息、北宜春、氵隱強、灌陽、期思、陽安、項、西華、細陽、安城、吳房、鮦陽、慎陽、慎、新蔡、安陽、富波、宜祿、郎陵、弋陽、召陵、徵羌、思善、宋、襃信、原鹿、定潁、固始、山桑、城父),戶四十萬四千四百四十八,口二百一十萬七百八十八。

◎梁國秦碭郡,高帝改。其三縣,元和元年屬。雒陽東南八百五十里。九城(下邑、睢陽、虞、碭山、蒙、穀熟、焉、寧陵、薄),戶八萬三千三百,口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八十三。

◎沛國秦泗水郡,高帝改。雒陽東南千二百里。二十一城(相、蕭、沛、豐、酇、穀陽、譙、洨、蘄、銍、鄲、建平、臨睢、竹邑、公丘、龍亢、向、符離、虹、太丘、杼秋),戶二十萬四百九十五,口二十五萬一千三百九十三。

◎陳國高帝置為淮陽,章和二年改。雒陽東南七百里。九城(陳、陽夏、寧平、苦、柘、新平、扶樂、武平、長平),戶十一萬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萬七千五百七十二。

◎魯國秦薛郡,高後改。本屬徐州,光武改屬豫州。六城(魯國、騶、蕃、薛、卞、汶陽),戶七萬八千四百四十七,口四十一萬一千五百九十。

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豫州人口有六百一十七萬左右。

張繡歸順曹操後,張繡佔據的荊州南陽郡宛城一帶也歸入曹操統治,但是,可以明確的是,曹操並沒有對南陽郡進行全盤佔領,而是隻佔據了小部分。所以,其實際控制人口真不好估算。揚州九江郡也是這個道理。我根據自己的分析,劉表給與張繡宛城,目的是北線防禦曹操,所以給的城池肯定不會多,而曹操擊敗壽春的袁術,應該是收了其大部分地區。所以,這兩郡的人口就按九江的四十三萬為參考。

◎荊州南陽郡秦置。雒陽南七百里。三十七城(宛、冠軍、葉、新野、章陵、西鄂、雉、魯陽、犨、堵陽、博望、舞陰、比陽、復陽、平氏、棘陽、湖陽、隨、育陽、涅陽、陰、酇、鄧、山都、酈、穰、朝陽、蔡陽、安眾、筑陽、武當、順陽、成都、襄鄉、南鄉、丹水、析),戶五十二萬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萬九千六百一十八。

◎揚州九江郡秦置。雒陽東一千五百里。十四城(陰陵、壽春、浚遒、成德、西曲陽、合肥、歷陽、當塗、全椒、鍾離、阜陵、下蔡、平阿、義成),戶八萬九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十三萬二千四百二十六。

青州有濟南、平原、樂安、北海、東萊、齊國等六個郡國。但官渡之戰時,曹操已派臧霸奪取北海、東萊、齊國三郡,所以這三郡的人口,可以算在曹操掌控下。

◎北海國景帝置。建武十三年省菑川、高密、膠東三國,以其縣屬。十八城(劇、營陵、平壽、都昌、安丘、淳于、平昌、朱虛、東安平、高密、昌安、夷安、膠東、即墨、壯武、下密、挺),戶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萬三千六百四。

◎東萊郡高帝置。雒陽東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黃、牟平、惤、曲成、掖、當利、東牟、昌陽、盧鄉、長廣、黔陬、葛盧、不其),戶十萬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萬四千三百九十三。

◎齊國秦置。雒陽東千八百里。六城(臨菑、西安、昌國、臨朐、廣、般陽),戶六萬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萬一千七百六十五。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青州北海、東萊、齊國三郡約一百八十萬左右。

綜上,據《後漢書·郡國志》給出的資料,官渡之戰時,曹操治下能有效掌握的人口約在一千八百萬左右。

根據上面五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二的比率,曹操治下能有效掌握的人口約在三百六十萬左右。

但是,我們也不可以就以這些資料為具體的參考來衡量袁曹之間的人口比對。各個州,各個郡,甚至各個縣的具體情況都不能一概而論的。如,有一條史料值得我們注意。

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

《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

這條史料的重要性在於,它反應出至少在建安六年至十年期間曹操控制地區的戶口數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

建安七年七月,曹操下令郡國“各修文學”時規定“縣滿五百戶置校官”,說明當時中原地區有少數縣的戶口數已經低於500戶,而東漢永和五年(140年)全國每縣平均有8000餘戶,人口稠密地區的縣更高達數萬戶。[4]

所以,我們只能大致類比,得出結論,無論是從有效掌控地區,還是實際掌握人口,在官渡之戰時,曹操方面都是優於袁紹方面的。那大家一直認為的袁紹強曹操弱,如果按建安六年至十年期間曹操控制地區的戶口數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這個情況來算,就是一百八十萬,這樣也就比較合理。但這樣豈不是對袁紹方不合理了?

參考資料:

[1]葛劍雄.中國人口史(第一卷)·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M].上海:出版者,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441

[2]高慶豐.我國古代糾正人口統計中虛假現象的若干措施.《中國統計》1981年 第2期

[3]葛劍雄.中國人口史(第一卷)·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M].上海:出版者,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400

[4]葛劍雄.中國人口史(第一卷)·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M].上海:出版者,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441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西南首領孟獲的前世今生,七擒孟獲背後的戰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