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朝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的歸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聽聞朱棣病逝後,第一時間封鎖京城,然後親自跑到監獄中,哭喊一位囚犯的名字,這位囚犯就是夏原吉

《明史·列傳第三十七》記載:

崩聞至,太子走系所,呼原吉,哭而告之。原吉伏地哭,不能起。太子令出獄……

夏原吉聽聞朱棣病逝,嚎啕大哭,伏地不起。朱高熾隨後下令釋放了夏原吉。

夏原吉是何許人?在朱棣駕崩後,朱高熾為何第一時間釋放夏原吉?其實,不僅朱高熾在惦記著夏原吉,朱棣臨死前對夏原吉也念念不忘。本文,筆者就給大家聊一聊明朝傳奇人物夏原吉的故事。

一、朱元璋來視察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取消科舉,讓各地官員“舉賢”,一個叫夏時敏的官員被推薦擔任湘陰縣教諭官,從而在那裡定居。

不幸的是,沒過兩年,夏時敏病逝,留下孀妻幼子。其子名叫夏原吉,自幼聰慧好學,後來被推薦進入太學讀書。

洪武后期,太學遴選一批優秀的學生入翰林院寫制誥,恰巧朱元璋到翰林院視察,朱元璋見一幫學子相互打鬧嬉戲,唯獨有一位青年書生正襟危坐,絲毫不受他人影響,朱元璋暗暗點頭,召來一問,方知他叫夏原吉。於是御筆一會,任命夏原吉為戶部主事,官階為從七品。夏原吉的仕途,至此開始。《明史》雲:

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儼然。太祖詗而異之,擢戶部主事。

夏原吉到戶部後,勤勤懇懇做事,戶部尚書鬱新覺得他人品端正,做事踏實,對他多有提攜。

當時有個姓劉的戶部郎中嫉妒夏原吉,曾找機會在朱元璋面前陷害夏原吉,不料朱元璋連查都不查,直接處死了劉郎中,原因很簡單:朕見過夏原吉,他是老實人,你是在陷害他!

朱元璋臨終前,夏原吉已經在戶部擔任主事,建文帝登基後,提拔夏原吉為戶部右侍郎。後來靖難之役爆發,夏原吉被建文帝委以重任,主要負責籌措錢糧,提供後勤保障。

二、再給我三天時間

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城,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蹤,建文舊臣有的寧死不屈(如方孝孺),有的投奔新主(如解縉),只有夏原吉例外,他沒有站隊,而是在戶部賬房裡繼續核算錢糧賬冊,外面翻天覆地,屋內平靜如水。

朱棣進入南京後,立即開啟了“清算模式”,根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朱棣列舉了44人的建文舊臣名單,六部主要官員都在其中,而夏原吉身為戶部的肱股,也在名單之中。官兵到夏原吉家中沒找到人,意外地在戶部賬房內抓住了夏原吉。當夏原吉被五花大綁地丟到朱棣面前時,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大禍臨頭。

朱棣要殺夏原吉,夏原吉求情了。注意,他不是求饒,而是求情,夏原吉對朱棣說:能否再給我三天的時間?

朱棣問他何故,夏原吉說:戶部的賬目還有三日就全部理清了,到時候方便交接!

朱棣聽完,終於明白,眼前的這個人,不是什麼建文餘孽,而是“工作狂魔”。朱棣一紙赦書,讓夏原吉繼續為“新朝”效力,擔任戶部左侍郎。

至於夏原吉為何同意為朱棣效力,後世認為可能存在兩種原因:

第一,朱棣和夏原吉二人,或許有過一次長談。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有夏原吉認同了朱棣,才有可能“與之謀”。

第二,夏原吉就是一位對經濟民生感興趣的官員,誰當天子他無所謂,因為他只關心自己能不能為百姓做事。

從夏原吉接下來的事蹟可以看出,第二種原因的可能性更大。

三、“民勞,吾何忍獨適”

朱棣登基後,夏原吉升任戶部尚書,制定了三十多條關於賦稅、徭役的政策,朱棣悉數採納。同年,浙西發大水,當地官員治理不力,朱棣十分惱火。要知道,浙西是明朝的賦稅重地,而且,朱棣剛登基不久,天下百姓都聚焦朝廷對洪災的表現。朱棣想起夏原吉是解決百姓民生的良臣,他決定派夏原吉去浙西走一遭。

夏原吉接到命令後,沒有推辭,連夜出發趕到浙西,這一去就是一年多。浙西百姓經常看到朝廷戶部尚書光著腳丫,穿著布衣往返於災民聚集點,夏原吉一方面調集錢糧救濟百姓,一方面指揮疏導洪水,透過半年的實地考察,夏原吉最終提出了一個徹底解決浙西洪災的方案:

請循禹三江入海故跡,浚吳淞下流,上接太湖,而度地為閘,以時蓄洩。

九月工畢,水洩,蘇、松農田大利

再說一遍,浙西是明朝的賦稅重地,夏原吉徹底解決了這一帶的水患,不僅為當地百姓謀福,更是為明朝的“永樂盛世”打下了基礎。

夏原吉在浙西興修水利時,夏天不撐傘,冬天不生爐,夜以繼日地工作,他的下屬問他:“您何必如此呢?”夏原吉說:“民勞,吾何忍獨適?”意思是說:“百姓如此勞苦,我怎能獨自貪圖安逸?”

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廣孝是蘇州人,永樂初年,姚廣孝返鄉回來,路過夏原吉的指揮現場,姚廣孝以佛家之心讚歎曰:“夏原吉,有古之仁愛之心!”

四、盛世背後的賬房先生

夏原吉擔任戶部尚書期間,主張節約用度、減輕百姓賦稅。凡是各地的田稅戶口數目,他都用小本子記牢,隨身攜帶。一次,明成祖朱棣問他天下錢糧的事情,他對答如流,驚呆眾人。

永樂年間,百姓經過“靖難之役”後百廢待興,到處需要花錢。而明成祖雄才大略,他封賞靖難功臣、遷都北京、修紫禁城、編修永樂大典、六下西洋、五次北征、疏通運河,隨便一項都是“燒錢”的大事。明成祖只需要動動嘴巴,而全部的財政壓力都在戶部,身為戶部的掌門人,夏原吉是當家的巧婦,更是明朝的賬房先生。

根據《明史·夏原吉傳》記載,為了解決明朝財政問題,夏原吉先後提出:“裁冗食,平賦役;嚴鹽法、錢鈔之禁;清倉場,廣屯種,以給邊蘇民”等一系列方法。

簡而言之,夏原吉為百姓減稅,卻增加富人的稅收。裁撤無關的人員支出,鼓勵邊疆將士開墾土地,自給自足。他主張與民休息,發展商業。總之,其目的只有一個:為百姓謀福,為朝廷掙錢。

正是有夏原吉這個“賬房先生”,朱棣才有可能締造“永樂盛世”。清朝文學家趙翼曾如此評價:

“歷朝論理財能者,唯桑弘羊、夏原吉二人也。”

在趙翼看來,中國古代善於理財的大臣,只有倆人,一人是漢武帝時期的名臣桑弘羊,另一人就是明成祖時期的夏原吉

五、高皇帝養賢

夏原吉的種種表現,讓朱棣深知他是一位忠臣。朱棣南征北戰期間,留太子朱高熾(後來的明仁宗)監國,朱高熾和夏原吉接觸的次數越多,越覺得夏原吉是不可多得的賢臣。朱高熾幾乎事事都徵求夏原吉的意見,然後才施行。一方面是他尊重夏原吉,另一方面也是他信任夏原吉的能力。

永樂八年,朱棣北征,命夏原吉輔佐皇太孫朱瞻基(後來的明宣宗)留守北京,《明史》雲:

輔太孫留守北京,總行在九卿事。時諸司草創,每旦,原吉入佐太孫參決庶務。朝退,諸曹郎御史環請事。

意思是說,夏原吉天剛亮就協助皇太孫處理政務,退朝後還要安排具體事宜,這其實是宰相職責。自洪武年間朱元璋非常宰相之後,夏原吉還能如此,可見朱棣對他的信任。

不僅如此,夏原吉還陪朱瞻基考察民間疾苦。一次,夏原吉拿出發黃的碎米給朱瞻基吃,朱瞻基大驚,夏原吉解釋道:“殿下吃下它,才能真正瞭解民間疾苦。”

永樂九年,朱棣在大殿設宴,專門到夏原吉面前敬酒,指著夏原吉對眾人說:

“高皇帝養賢以貽朕。欲觀古名臣,此其人矣!”

意思是說,夏原吉是高皇帝(朱元璋)培養的賢臣,留給朕用,古今名臣,也不超過夏原吉了。

六、朱棣的遺言

朱棣認為夏原吉是名臣,然而,十年之後,朱棣就親手將這位名臣送進監獄。

永樂十九年,朱棣在經歷兩次征討漠北之後,計劃第三次北征。朝中大臣紛紛反對,朱棣求助戶部尚書夏原吉,希望夏原吉能幫自己說話。沒想到,夏原吉說:

“現在連年征戰,都是無功而返,兵馬糧草損失十之八九,再加上現在災荒頻發,內外交困,希望陛下以天下百姓為念,暫時罷兵。況且陛下身體不好……”

夏原吉知道,自己的話說得不夠委婉,他只要一說出口,可能就要倒黴。果然,朱棣聽完之後,頓時發天子之怒,下令將夏原吉抄家下獄。

待到抄家那天,全城百姓都來看熱鬧,本以為大明朝的戶部尚書,主管全國錢糧,必定家財萬貫。沒想到,真到了抄家時,人們才發現,大明朝的戶部尚書、“永樂盛世”背後的賬房先生有多清貧。《明史·夏原吉傳》記載:

遂並籍原吉家,自賜鈔外,惟布衣瓦器。

在夏原吉家中,除了抄出來皇帝的賞賜之物外,都是一些瓶瓶罐罐和破衣爛衫。

清朝末期,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用來諷刺李鴻章和翁同龢。而夏原吉身為盛世宰相,卻窮得叮噹響,和那些“肥宰相”相比,夏原吉才是王者。

夏原吉入獄期間,朱棣沒有聽從夏原吉的勸阻,發動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第五次北征返程時病重,在大軍到達榆木川時,朱棣病危,臨終前,朱棣對左右說了一句話,叫“夏原吉愛我”。《明史》:

還至榆木川,帝不豫,顧左右曰:“夏原吉愛我。”

朱棣的這句“夏原吉”愛我,在史學上有多種解讀。筆者認為,朱棣最想表達的意思是:自己連年征戰,無功而返,最後搭上卿卿性命。夏原吉傾盡一生為永樂盛世奔命,自己在關鍵時刻竟然沒有聽信夏原吉之言。

其實,不僅朱棣在惦記著夏原吉,遠在北京的朱高熾也在惦記著這位老臣。聽聞朱棣駕崩的訊息後,朱高熾第一時間跑到監獄,他要釋放夏原吉,讓夏原吉重新為大明效力。

在朱高熾心緒起伏中,夏原吉給朱高熾提了三條意見,他告訴朱高熾,你登基後,要儘快做三件事:

第一,停止鄭和下西洋;

第二,減輕稅賦,賑濟災民;

第三,為建文舊臣平反。

第一條是為了解決明朝的財政危機;第二條是為了恢復民心;第三條則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彌補明朝的歷史創傷。

朱高熾全部採納了,因為他信夏原吉。

明仁宗朱高熾是一代明君,遺憾的是他只在位10個月就駕崩了。他的兒子朱瞻基繼位後,夏原吉繼續為明朝保駕護航,“仁宣之治”的前半段,夏元吉功不可沒。

七、兩代盛世一孤臣

宣德五年,歷經五朝,輔佐四代帝王的夏原吉病逝了,終年65歲。明宣宗朱瞻基追贈夏原吉為太師,諡號“忠靖”,並且下了一道聖旨:

敕戶部復其家,世世無所與。

聖旨的意思是:夏原吉的子孫,世世代代都不需要向大明朝交稅。

縱觀明朝 ,有如此待遇的人屈指可數。

夏原吉是朱元璋培養的人才,他先後輔佐過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四代帝王。明朝“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兩大盛世,夏原吉之功必不可少。

筆者認為,夏原吉的一生,是充實的一生。他不顧自身安危,為浙西治水;他不惜惹怒帝王,為民修養;他一生埋頭苦幹,只因他心中有天下蒼生。

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曾寫道: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夏原吉,不正是民族的脊樑嗎?

2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土著“印第安人”的下場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