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種說不一。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稱皇帝始,到1916年“洪憲皇帝”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含後世追封),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在這559位帝王中,除去被後世追封的73位,一共有486位帝王。然而在這四百多位帝王中居然沒有一個人是全心全意為民著想,絕大多數人當了皇帝以後基本不顧貧民死活,只顧著自己的政權和自己的利益集團。
在這四百多個皇帝中僅有四人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康熙愛新覺羅·玄燁,還有人認為明太祖朱元璋也算千古一帝。但我個人認為朱元璋作為農民出生當上皇帝后絲毫不為農民考慮,不僅施暴政大量誅殺功臣,還閉關鎖國。內修長城,對外禁海,明朝的墮落就是從朱元璋開始的。
這四位千古一帝中嬴政施暴政,劉徹征戰四方,勞民傷財。僅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在對待百姓上要好很多,後世好評如潮。可是李世民晚年再給兒子李治的《帝苑》教戒一書說: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皆是所犯的過失,不可效法。至於康熙皇帝好評更是眾多,無論是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等,還是在親民免稅等方面都做出很大貢獻。然而康熙照樣興文字獄,官僚集團照樣貪汙腐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照樣年年發生……
被儒家尊稱為亞聖的孟子曾說“君輕民貴”,民是立國之本,是基礎,民比君更重要。然而在所有的朝代中全部是相反的,是“君貴民賤”,或者說“君尊民賤”。平民百姓向來都是低賤的,而君王歷來都是高貴的。納稅向來都不是老百姓說了算而是君王說了算,繳納多少的稅收都是政府定價,地方官徵收,從不管老百姓有沒有糧可交稅。古代西方,國王是沒有權利向各諸侯徵稅的,可以說是自由納稅。
之所以說古代各朝各代皇帝從來不全心全意為民謀利,是因為統治者和平民的利益是相沖突的,統治者的利益來自於民,可是統治者從來不把民當主人,而是當子民。也就是說在古代,人民從來都不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主人從來都是君王。
中國向來重孝道,兒女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父母養子女卻是自由選擇,而且子女的人生安排主權全在父母,將兒女送人或者賤賣既不違法也不違道義。但是子女不孝卻遭受道德嚴厲管教批判。這兩者之間嚴重不對等,君王和平民之間也是類似於此。王權大於一切,而平民生死卻無關緊要。平民對君王交稅是天經地義,可君王愛民卻是自由選擇。
雖然說歷朝歷代君王從不全心全意為民謀利,可是百姓卻不想著限皇權。要是哪個皇帝胡作非為,百姓民不聊生。人們都只會認為是這個皇帝不好,想著推翻這個政權,或者另立有作為的新帝。然而統治者與平民始終存在著一個利益悖論,前文有詳細分析,感興趣可以詳細瞭解。即使新的政權起來,百姓的生活依然沒有任何改變,該交稅的始終得交稅,該吃苦的始終得吃苦。反覆不斷地迴圈著,所以中國古代一直存在著朝代更迭,而君與民的關係卻始終不變!
在宋代有出現過象徵性的限制皇權,比如說皇帝並不是至高無上的,天才是至高無上的。可是天是什麼,有和沒有對所有人都一樣,所以拿天來限制皇權基本毫無作用。其次,在宋代出現一些“條慣”,根據一些條例來束縛皇帝極其皇宮眾人不能太過荒淫揮霍無度,宮中一切使用品皆有限制。然而這些束縛誰說了算呢,當然是皇帝,皇帝說話做事,誰又能管得了?
在西方,13世紀英國出現大憲章都是“王在法下”,法律可以用來束縛任何人,包括國王。可是在中國卻不一樣,古代中國從來都是王在法上,法是為王所用。法律是用來束縛民眾而不是君王,君王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束縛,可以享受一切最優的資源。
王在法下,這就使得君王必須要為民服務,一旦君王昏庸,可以透過法律制裁。而在中國君王即使再昏庸再荒淫無道,百姓也毫無辦法。即使是起義推翻舊的政權,新的政權起來基本也差不多,或許有所收斂,或許更加殘暴。但是百姓從來都是想著一定是這個君王無能,得重新推選新的君王。然而百姓所想不到的是,無論誰當皇帝,一定都是隻為自己的集團謀利而不是為百姓謀利。任何人當上皇帝都無法拒絕至高無上的權力帶來的便利誘惑,也無法拒絕美女如雲,三宮六院的誘惑……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在農業社會時期,農業生產水平低下,百姓收入十分有限。因此皇帝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為民謀利,就像太平天國提出均天下的理想,土地平分,百姓只交餘糧。可是這方法根本行不通,因為政府沒有收入根本無法運作,一個國家也就根本無法形成。因此歷代歷代從來都是講國富兵強而不是民富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