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刑罰的目的無非是讓犯錯者受到懲戒,讓周邊的人群受到震懾,但是對犯錯者實行什麼程度的懲罰措施,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由野蠻、殘忍向開化、文明逐步漸進的過程。

今天,公務員如果犯了錯誤,會按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確定的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六種處分對機關公務員的行政紀律懲戒。當然這僅僅是在行政上的處分,在涉及觸犯法律法規的方面還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在等著他。

在古代,由於很多法律法規、條例還不健全,最初對官員的懲戒則更多是給予肉體上的處罰,比如最早的五刑:大辟、宮刑、刖刑、劓刑、墨刑,翻譯成大家都懂的語言就是:死刑、閹割、砍腳指頭、割鼻子、在人臉上刺字。除了在人臉上刺字之外,其他的刑罰就毀人肢體致殘,嚴重的比如宮刑甚至會致人死亡。當然其死刑則是直接讓人死亡。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進步,統治者發現如果給犯了罪特別是小錯的官員,執行這五個刑罰裡哪怕最輕的一種,也會給被懲戒者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如此一來雖然能夠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但是給受處罰官員身體、心理上帶來的巨大傷害,有可能導致從此就不能正常履職,對於培養人才不易的古代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

所以在西漢文帝時期,就取消了肉刑,刖刑、劓刑改為笞刑,就是用手執杖打犯官的脊背。就這樣也是極重的,“幸而不死,不可為人”,就算死不了,也有可能致殘。所以到了景帝時又規定了菙令,就是五尺長的竹片,用竹片打犯官的屁股:“當笞者笞臀”。但是此時這種刑罰尚未有正式名稱。到了東漢才有“刑杖”之名,與鞭、杖、笞混稱,無大小輕重之別。隋朝,笞、杖才開始分開,與徒、流、死刑併為五大刑罰,歷經唐宋元明清不改。

在後來的這五大刑罰裡,徒刑即把犯官囚禁起來,約束其自由;流刑是流放到偏遠的地區;死刑是剝奪犯官的生命。笞、杖就是用杖和竹片擊打犯官的脊背和屁股,可能大家對笞、杖兩個刑罰名字感覺比較陌生,但是在古裝影視劇裡應該經常看到皇帝要給臣子、太監實行“廷杖”,這個廷杖就是笞、杖兩刑發展後的變種。

廷杖就是在朝堂之上對大臣等犯錯之人施中行杖刑處罰,關於“廷杖”的稱呼肇始於何時?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主要有三種說法,即明代說、金元說、隋唐說。其實,廷杖的始行時間還可往前追溯,至遲不晚於東漢初年,自有刑杖之名,廷杖之事也就隨之出現。

在隋唐時,由於隋朝結束了數百年來分裂割據局面,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得到了強化,君主專制制度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廷杖之風也隨之日盛。隋文帝就因生性猜忌,在殿廷之上,專門備有廷杖之具,一日之中,遭到廷杖的人極多。有的甚至被廷杖至死。隋煬帝推行的暴政,無所不用其極,很有繼承了隋文帝的“暴力因子”。唐朝汲取了隋朝覆滅之教訓,除弊政,開言路,除個別時期之外,廷杖之事發生較少。宋朝也繼承了唐朝這一優點,除了極少數因貪汙受賄遭到廷杖之外,很少有官員以言事獲罪。

廷杖之酷烈到了明朝則登峰造極。縱觀整個明朝的廷杖史,其酷烈程度與否是和內閣制度逐漸成熟相對應的。內閣制在最初只是皇帝秘書性質的機構,在宣德朝權力開始上升,到了成化、弘治朝之際,內閣已經成為可以對抗皇權文官系統的代表。

明朝內閣制

伴隨著文官集團地位的上升,廷杖因為能給文官們心理上帶來相當程度的羞辱,並且還不致命,在遭受廷杖之後仍然可能履行職責、處理朝政,所以皇帝越來越喜歡選擇廷杖的方式來處罰官員。但是文官集團的官員們,往往喜歡以犯顏直諫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以提升在文官系統和讀書人中的名氣,特別是遭受了廷杖之後,只要不死就可以迅速在仕林引起關注,以至於形成了“想成名,挨廷杖”的畸形的“成名之路”。

在皇帝喜歡用廷杖懲罰官員,官員想借助挨廷杖成名這種大的環境下,大明朝的廷杖規模越來越大,遭受廷杖級別的官員也越來越高,正德朝曾有一次的集體大廷杖,受杖者146人,當場打死11人。此後的嘉靖朝的一次大廷杖,共打了134人,即刻斃於杖下的就達16人。

由於明朝實行廷杖盛行,廷杖任務繁重,還出現了職業廷杖的衛卒。衛卒須經過專門的培訓並接受嚴格的考核, “行習行杖時,先縛革為二人,一置磚於中,一紙裹其外,俱以衣履之,杖置磚者,視之若輕,徐解而觀,則磚都裂,杖紙裹者,視之極重,而紙無傷,能如是則入選”。大意就是,在考核的時候,用皮革一個裹磚、另一個裹紙。參加考核的人在打的時候,打磚時手勁顯得很輕,但是磚裂,打紙時則顯得手重,但是紙一點都不壞。這樣的人才可以算得上合格。

行刑的時候,還分“著實打”和“用心打”兩種打法,按照皇帝的要求,如“用心打”,被打者一般就沒有生還可能,“著實打”時被打的人還能揀回一條性命。此外監刑太監的兩隻靴子也極為關鍵,行刑者打人時,只看靴尖,如兩靴尖向外叉開,那就暗示著放他一條生路;若靴尖合攏,此命就要毫無生路可言了。

廷杖自其出現伊始,便遭到了廣大士大夫的反對,自東漢歷隋唐而至明,代有其人,而他們反對的理由,也都無外乎是“士可殺不可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套理論。但是作為皇帝來講要維護三綱五常的秩序,要嚴上下之別,明尊卑之義,雖然廷杖在理論上與儒家的治國思想不相協調,一旦龍顏發怒,士大夫的悲劇就到來了。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裕收復關中後,非要南歸不可嗎?寄奴傳第21期一些問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