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當天,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人世。
1968年5月8日夜,她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年她48歲。
她上吊自殺,上海文壇一片譁然,無不震驚!大家怎麼也沒有想到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她會突然離世。
她就是施濟美,其才華不次於當時的著名作家張愛玲。
奇怪的是,與施濟美共赴黃泉的還有她的好友林麗珍。
人們無不為她們扼腕嘆息!
她是美女作家
施濟美當時不僅是享譽文壇的美女作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教師。
自抗戰以來至上海解放期間,她在文壇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她的作品多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多見於《永珍》,《紫羅蘭》等刊物。
施濟美的文章大多是言情小說,往往以悲劇收場。在文章裡,她融入了自己的悲劇愛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都有俞允明和她的影子,讀來令人落淚。
《莫愁巷》這部長篇小說是施濟美的代表作,在香港出版,後來被拍成電影。
在高中時,她就喜歡文學創作,並在《永珍》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暖室裡的薔薇》
施濟美和戀人的結識
施濟美於1920年出生於北京,她的小名叫梅子,祖籍浙江紹興。
她十五歲那年,成了上海培明好中學的一名高中生,並認識了俞昭明,她們無話不談,兩人成了摯友。
施濟美與俞允明的結識緣於俞昭明是俞允明的姐姐。施濟美和俞允明很投緣,經常往來,後來發展成戀人關係。
與戀人分別竟然成了永別
1937年,施濟美、俞昭明和俞允明三人高中畢業,考入了同一所大學——東吳大學。
不久,“八·一三”事變爆發,俞允明懷著報國的一腔熱血,積極投入到抗戰當中。
俞昭明和施濟美因為要照料各自的家人,未能和允明一同前往到大後方參加抗戰。
俞昭明要照顧父母,施濟美要照看母親和兩個妹妹。當時,濟美的父親遠在法國。
因此,施濟美不得不忍痛與自己的愛人分別,可沒有想到這一別竟然成了兩人的永別。
隨後,允明去了武漢,投身於抗日戰爭當中,並與濟美保持書信聯絡,傾訴對濟美的相思之情。
1937年12月中旬,施濟美帶領俞、施兩家到達上海。
當時,蘇州淪陷,東吳大學遷到了上海。全面抗戰爆發,上海於1937年11月12日失守,當時南京在日軍的長驅直入下告急。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武漢大學被迫遷到交通閉塞的四川。
1939年8月19日,濟美日思夜想的允明死於日本敵機的轟炸之中。
當年,他十八歲,噩耗傳來,施濟美當場昏厥。
為了不讓允明的雙親難過,俞昭明和濟美就隱瞞了此事。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施濟美手握允明贈送的筆以愛人的口吻給允明的父母寫信,以此證明允明還活在人世間,來安慰愛人的父母。
允明的父母收到信後,也拜託濟美回信給自己的兒子。
施濟美為了安慰俞允明的父母,在寫信回信時,扮演了兩種角色,她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就這樣,寫信回信的事一直持續到允明的父母離開人世。
昭明發現這個祕密後,深受感動,對濟美佩服有加,併發誓終生不嫁。
為了排遣心中的悲傷,開始從事寫作。
1942年,施濟美大學畢業,家裡的日子很拮据,她不願去日本人那裡工作,所以她就選擇了工資微薄的教師行業謀生。
為了充實生活,業餘時間,她就開始從事寫作,這樣也可以排遣心中的悲傷。
由於她的作品感染力強,很快她成了當時上海文壇的知名人作家。
濟美的寫作熱情帶動了一批人,於是“東吳系女作家”流派得以形成。
濟美的愛國之情不輸允明,她不但教書育人、寫作,還暗中從事抗日救國活動。
她曾一度成為敵人的搜捕物件,但是她及時躲避,躲過劫難。
解放後,她就淡出了文壇,全心投入到教學中。
生日當天,懸樑自盡。
1968年5月8日,她在家中接到第二天受審查得通知。之前,她家被抄了幾次。
濟美教過的學生出賣了她。
那個學生把濟美修改的文章,寄給了造反派。
這恰恰給造反派提供了迫害濟美的證據,使得造反派為非作歹。
寫到這裡,我想每位讀者肯定對那個出賣濟美的學生恨之入骨。
1968年5月8日,施濟美和好友林麗珍在喝了大量的敵敵畏後懸樑自盡,那年濟美48歲。
一代“東吳系女作家”的領軍人物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令人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