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直將太子朱標視為自己的接班人,下大力氣培養他,不僅讓他早早地接觸儒家思想教育,甚至還讓太子直接參加國家的具體管理。但是太子朱標參加國家的具體管理後,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朱元璋處理問題的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在太子朱標和朱元璋之間就形成了矛盾。那麼太子處理問題的方式為什麼會和朱元璋不同,這個矛盾為什麼會形成呢?
造成矛盾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兩人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沒受過教育,其實他不懂什麼是儒家思想,可是他卻用儒家思想培養自己的兒子。其實朱元璋根本不認同儒家那一套,朱元璋卻讓太子接受儒家的思維方式,最後把太子培養成接受儒家思想標準。
而朱元璋對儒家處理問題的方式根本不認同,這種教育本身埋下了父子之間矛盾的種子。比如,有一天朱元璋審完案子之後,通過御史袁凱交給太子,太子看完之後對朱元璋審理的大部分的案子,都適當地減輕了處罰的力度。朱元璋就問袁凱,他和太子誰批得準確,這句話對於袁凱來說太難回答了,袁凱就委婉的說,您執法嚴明,而太子心地善良、比較仁慈。
第二個原因人品不一樣。朱元璋有的時候言行不一,他要求太子仁慈,可是太子真的施行仁慈之政的時候,卻和朱元璋意見無法想到一塊去。比如說太子因為老師的孫子受到胡惟庸案的牽連,太子找朱元璋求情,說建立國家是以仁慈為根本的,這也是您對我的教導。沒想到朱元璋瞬間臉色變得極為難看,嚴厲的斥責朱標,讓朱標等當了皇帝再赦免他老師的孫子,這話嚇得朱標不敢再說話。
產生矛盾的第三個原因,兩人的政治見解不同。父子兩個人在如何治理國家方面有重大的分歧。比如朱元璋把李善長滿門抄斬,70多個人全殺了,太子聽到訊息之後,來到朱元璋面前,對朱元璋說,你殺人太多、太濫,這會有傷“和氣”的,會有害社會生機。朱元璋聽完之後沒說任何話,第二天叫來太子,往地上扔了一個長滿刺的棍,讓太子把它撿起來。
太子不知該幹什麼摸不清父親的意圖,朱元璋說:我現在做的事就是幫你把這些刺去幹淨了,然後才讓你好管理,我把這天下的壞人都殺了,你才好接這個班。然而太子說:臣子會變壞的原因都是君王造成的。朱元璋聽後十分惱怒,抓起椅子就朝朱標扔過去,繼續追打朱標。這時候朱標突然從懷裡掉出來一張畫,朱元璋一看這幅畫就止住了腳步。這幅畫上畫的是朱標的母親揹著朱標在跑,逃避追擊。這幅畫讓朱元璋想起了當年和夫人在一起度過的艱難歲月。
那朱標懷裡一直裝著這幅畫是為什麼呢?因為母親在世的時候父子之間發生矛盾,還有母親中間解圍,現在母親去世了,父子一旦有了矛盾,就沒母親在身邊了,所以朱標每天就把畫揣在懷裡時刻提醒朱元璋要念和朱標母親往日的情分放他一馬。果然這幅畫派上了用場,朱元璋一看到這幅畫怒氣就消了。太子每天都揣著這幅畫也暗示了太子成天生活在精神高度緊張中。
因此,朱標的死因實際上是皇帝和太子之間的矛盾。因為太子這個角色太尷尬了。你既不能顯得太平庸會讓皇帝覺得太子人選有問題,又不能太有才華讓皇帝覺得想奪權。所以太子成天在小心翼翼、緊緊張張中生活,這巨大的精神壓力使得朱標心力交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