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夏商周以後,中原王朝的歷史,鮮有超過300年的,

以熟悉的大一統王朝為例,

秦朝,享國15年,漢朝,享國465年。晉朝,享國116年。隋朝,享國37年。

唐朝,享國274年。宋朝,享國319年。元朝,享國97年。

明朝,享國276年。清朝,享國276年。

可以說,9大王朝,只有漢朝和宋朝,超過了300年。

其中,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享國220年,東漢,享國195年。西漢和東漢中間,隔了一個王莽建立的新朝,史稱“王莽篡漢”。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北宋,享國167年,南宋享國152年。

漢朝,宋朝都有分裂,嚴格意義上說,也是沒超過300年的。

再來看看夏商周朝,

夏朝,享國471年,商朝,享國554年,周朝,享國790年。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享國275年,東周享國515年。

夏朝和商朝,都是比較堅挺的王朝,從一而終了,都遠遠超過了300年。

周朝也不錯,王朝壽命綿長,嚴格地來說,周朝並未分裂,平王東遷後,王祚並未中斷,只是京師的位置換了。

雖然東周後期分為春秋和戰國,勢力大為衰減,但名義上也是天下之主。東周就像周文王占卜用的龜殼,延綿國祚的本事很不錯。

好死不如賴活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理世事,一心享樂,看著別人打打殺殺,作壁上觀,也是不錯的啊。

實力衰減,無法入局,有時候也只能這樣想想了。聊以慰藉。

問題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為何古代中原王朝的歷史,除夏商周外,基本逃不過300年的定律?

本期將為大家揭秘一下,這個困擾已久的歷史謎題。

縱觀王朝興衰,王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夏朝以來各王朝,最大的危險是叛亂。9個主要的王朝,5個直接亡於內亂。

第二就是農民起義了。直接間接亡於農民起義的有5個王朝。農民起義成功者沒有多少,卻間接地動搖了王朝的根基,歷代農民起義成功的,除了劉邦就是朱元璋了。

三、直接亡於侵略的只有宋朝。晉雖亡於五胡亂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八王之亂的內亂。而鐵骨錚錚的大明,也是亡於沒有合理賑災,造就的農民起義軍,傷了元氣,才被女真族趁火打劫。

其實,這都是表面現象,當然表面現象,也不得不防。

還有一個原因,土地兼併現象。

土地是古代最寶貴的資源了,沒有之一。人人都想要,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王朝後期,達官顯貴圈佔土地,而人口百分之90的農民卻無“立錐之地”,尤其饑荒時,有一小塊土地,平時有餘糧,也不至於度過不了饑荒,然而然並卵,土地,餘糧都沒了,容易造成矛盾激化。

深層次的原因,則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自身的鬆懈,外部的因素才能有機會後入為主。

從歷史走勢來看,西晉以前,各王朝都能吊打遊牧民族。自西晉以後,漢民族就時刻受到遊牧民族的威脅,這其中,以宋朝最為羸弱。

在北方屬於危機與機遇並存,可以時刻反省自己。

西晉八王之亂後,漢民族自身元氣大傷,

自身削弱,主動放棄北方的天然屏障,衣冠南渡後,漢民族生存的外部壓力逐漸增大。

東晉王朝整體沉浸在享樂之中,又不思北伐,結果可想而知。

可以說,西晉衣冠南渡,這是和東周平王東遷類似的的策略,不同的是,平王東遷,只是區域性的遷移,留下的各諸侯還能抵擋,西晉整體搬遷,誰來抵禦外敵?

如果一位君主,深知帝王之術,又勵精圖治,或者說沒有大的作為,卻也能安分守己,維持著王朝的發展,有外敵時,派遣有能力的將領平息,

天災之年,受災之地發往物資盡力救災,並派遣合格的欽差大臣,監察御史好好監察,避免物資沒有被截留的人禍。

王朝當然能一直延續下去,但是如果繼任者是個鐵憨憨,如晉惠帝那樣的養在深宮,又不懂民生疾苦,災荒之地食不果腹時,天真地說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一句“何不食肉糜”,就徒喚奈何了。

試想,如果自身夠強大,誰能反客為主?

從一個王朝的興衰史來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把皇帝分成了五大類:創業者,守成者,陵夷者,中興者,亂亡者。

然而,中興者又有幾人,大多是曇花一現。

就像一個人,有拼搏期,有反省期,也有意志沉迷期。

一位君主在後期都可能志得意滿,如唐玄宗創業一段時間後,再無外敵,漸漸鬆懈。任用安祿山,直至安史之亂,盛世王朝,一夜之間轉衰。

因為一個王朝不可能每一任君主都是明君,遇到能力平庸,甚至好大喜功,胡作非為的君主,做任何事,只憑自己喜好,忽視客觀規律,亡國之期不遠矣。

李煜,一代詞帝,宋徽宗,一大書法家,明熹宗木工愛好者,皇帝的正經工作不做,偏去做些別的,更有甚者,如紂王幽王,眼中只有美女,荒廢了政務。這樣的皇帝只能是誤國誤民了。

李世民上馬能作戰,下馬能吟詩,不廢主業,這才是一個好皇帝應有的樣子。

《資治通鑑》這本書,從周朝威烈王時期,寫到五代後周時期,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中,總結了歷代王朝的興衰經驗教訓,“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知曉歷史上那些成功者的崛起經歷與失敗的教訓,可以避免我們走不少彎路,以睿智的思考解決問題,

讀史可以明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資治通鑑》也是主席案頭必不可少的一本書,做滿了筆記,最後因為看的次數太多都翻得破舊了,這也是主席能帶領我們百戰百勝的原因之一。

因此這本書,非常值得大家一讀。增加自己的閱歷,避免犯下前人犯過的錯誤。

總結

因此,從發展規律上看,王朝的興衰是歷史規律,似乎是不可避免。這也是古代大多是王朝不超過300年的主要原因了。

而夏商周的繼任君主基本都能做到守成,這也是他們能超越300年曆史規律的原因。

畢竟一個皇帝都可能犯錯,更不用說保證每任皇帝都是守成中興之主了,

還有的皇帝,如秦二世,本身六國破滅不久,矛盾重重,還死作,任用趙高胡作非為,秦朝這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也就落得個二世而亡的結局了。

能夠儘量延長王朝國祚的,就是尋找一個繼任者時,做到選一個優秀賢明的君主了。至少要選一個能守成的,而不是沒有責任心胡作非為的。

理論上說,每一任君主都是賢明或者守成的君主的話,當然可以一世二世直至萬世,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1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存勖作為皇帝,被伶官打臉還要笑臉相迎,有人還說他是百年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