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朝自始自終都沒有過,和親,賠款,各地,納貢。實屬歷代朝代中,最有氣節的。但是這明朝祖訓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很多電視劇中,明朝的大臣,皇帝都高呼:“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這句話的是誰說的早已不知,但絕不是大明祖訓。應該只是後人對明朝的一個總結。

但而實在追根溯源,查及資料得出,明代正德十六年進士敖英,撰寫的《東谷贅言》中有片段這樣寫道:

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蕃,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其來朝貢,則以恩禮待之。其朝鮮、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羅、滿剌加諸國,烏思藏、童卜韓、胡奴兒於諸司,朵顏,赤斤、阿端、卜剌罕諸衛,奉法尤謹,朝廷待之,恩禮亦有加焉。嗚呼,盛哉!

而在朱元璋主持撰寫的《皇明祖訓》中,卻並無提及。《皇明祖訓》只是為使大明國祚千秋萬代,而對朱家後世子孫的訓誡。這其中都提到什麼內容呢?後人為什麼對明朝做出這樣一個評價,明朝對待周圍各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態度?

朱元璋

明朝1368年由朱元璋在南京建國,國號大明。從1939年開始,朱元璋就開始了主持撰寫,前前後後一共撰寫了五年,後面又經過了多次修訂。對於後世朱家祖孫的影響也比較大。

而在《皇明祖訓》中主要記載的主要內容涉及這兩個方面(自己總結的):

一是對於朱家皇帝自己的要求。大概就是要求節儉,妥善處理國政,能當個明君。

二是權利分衡。親王,後宮,宦官等都有一套限制其權利的辦法,不能讓這些人干政,並且在規格禮儀上,都有相應的等級,不得超過這個等級。

其中都沒有對於外族的訓誡,但是這不和親,不納貢等等這些舉措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朱元璋在做吳王的時候,出兵北伐時寫過一片檄文,文中提到“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句話。

朱元璋一開始就是想將胡虜統統趕出中原,而和親在他的眼中,甚至是在當時百姓的眼中也都是恥辱的,所以肯定不存在和親這一說。所以在明朝沒有就建國時,對於外族強硬的態度就建立起來了。

並且當時在建國後,明朝在亞洲這塊版圖上就屬於大哥一樣的存在,誰不服我,誰給我找事,我就去打他,所以前期也不存在為了安定要讓公主去和親,要納貢的地步。

但等到明朝逐漸衰落之後,明朝各代君主也沒有實施這種策略嗎?

其實在朱元璋時期,明朝版圖一直處於擴大的狀態,但從永樂以後開始明朝的版圖就一直開始縮小了。首先咱們得知道明代沒割過地,但是棄過地:就是不好控制不好管理咱就不管了!其中就有河套地區(包括銀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在明朝前期範圍更大),和交趾(越南北部,其實丟的不僅僅時這兩處,還有幾處先不提了)

河套是怎麼丟的呢?永樂帝朱棣五次北伐,想一絕北元各部殘存勢力。但是最終卻不盡人意,勞財害命,致使明朝元氣大傷,財政吃緊。只得轉攻為守。河套地區也逐漸被蒙古部落所蠶食(這是還在手中,只不過疏於管理,從明英宗開始慢慢丟失。)

交趾,在永樂時期,朱棣用鐵血手段覆滅了冒犯大明威嚴的交趾陳朝外戚胡季犛。將交趾省,管轄十五個府,四十一個州,二百一十個縣。但是鎮壓手段太過,導致當地叛亂數十年不斷,好聖孫朱瞻基就廢除了交趾省,冊封安南國,成為當時明朝的附屬國。

朱瞻基影視劇形象

在後來的歷代國君中也沒有能力將丟失的國土收回來,這也與明朝當時的制度大有關係,重農抑商,財政緊缺,重文抑武,士兵,軍隊戰鬥力不行。種種原因,導致明朝版圖越來越小。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說的是明成祖朱棣,和崇禎皇帝朱由檢

“天子守國門”是說當時北方邊患嚴重,朱棣又在1421年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京師,而京師又離山海關很近,就有了這句話。“ 君王死社稷”是說朱由檢,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後,表示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至死不退,吊死煤山。

所以明朝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這都是後人對於明朝的一個評價,但可能也是誇大其詞了。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50萬秦軍不回防致秦國滅亡?就算秦始皇復活,他們都未必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