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誓言下的西晉之七:太平盛世(下)

至此,事件交待得差不多,疑點鋪墊得差不多,下面醉督要來釋疑了。醉都在這裡做一個大膽的分析及推測,一切都是醉督根據相關史料所做的推測。感興趣的老鐵可自行論證。

首先說結論:這些邏輯混亂、自相矛盾的記載應該是唐人透過“刪減”等技術手段刻意為之,目的是為了單方面刻畫賈南風罄竹難書的低劣品質與卑鄙行為。而事實則很有可能是賈后與太子的權力鬥爭。

首先,《晉書》雖沒有一字權力鬥爭的記載,刻意迴避到反而顯得是此地無銀了。

再者,《晉書》為唐朝房玄齡主持編撰,李世民的“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的思想對史官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整部《晉書》的編撰都以教化後人為主要目的。因為李世民的上位也是透過非正常手段,其對於歷史的篡改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這是另一話題暫且不表。

故上述史載事件的自相矛盾、匪夷所思以及種種疑點皆因為人為篡改、杜撰、刪減等原因所造成,其目的是為了故意黑化賈南風以及其執政的非法性而提升太子司馬遹的正統性。這也比較符合李世民的執政思路與修史之目的。

太子也一定是這場政治爭鬥的主角之一,並非是史書記載的那樣:可憐而無罪的躺槍者。陝西師範大學權家玉教授甚至認為是太子率先發動了政變欲廢賈后(令劉卞率先聯合宰輔張華欲廢后,張華拒絕並告密賈后,劉卞遂被殺),賈后不得已而還擊,在雙方鬥爭中太子敗下陣來而被廢。只不過,作為輸掉權力之爭的太子,顯得過於悲情而已。類似於上篇的齊馬司馬攸一樣,平添了幾分悲壯、豪邁的色彩,留給後人無限的唏噓,也騙了世人無數的眼淚以及文人雅士的酸詞爛調,不然哪來醉督的這篇文章呢?

這樣醉督不妨做進一步的推測:自賈后誅滅楊駿後,隨著太子的慢慢長大,賈南風與太子的關係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賈南風剛上位的時候沒太在意這個太子,因為自己還年輕,也許明年自己也能生個兒子呢?只要自己生了兒子,那司馬遹這個太子就是個擺設,隨時可廢了他。但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太子是一天天長大成人,自己的兒子卻始終沒能生出來,這就非常難辦了。因為此時要是不廢太子吧,他始終是個威脅,說不定哪天發動政變把自己給廢了。如果廢了太子吧,自己沒有兒子,只能選個“慈順者”來接班,終究一樣不是親兒子,所以賈后的心理一定十分的糾結。

兩人的關係很是微妙,也很讓人頭疼。司馬遹也是個聰明人,他也知道自己與賈后關係的微妙與尷尬,所以才會非常賣力的去討好賈南風的媽媽郭槐,非常想娶賈午的女兒為太子妃,就是為了保命。郭槐在世時還可以居中協調,做一些斡旋調停的工作。醉督猜想賈謐和太子年齡相仿,之所以經常進宮和太子玩,最初扮演的應該就是太子與賈后協調人的角色。

醉都甚至認為史書中記載的司馬遹那些個荒唐事兒都是其故意為之,用來麻痺賈后,從而可以暗中積蓄力量,厚積薄發,等待致命一擊的機會。太子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嚴重威脅到賈南風的執政權,並且從上述事件來看,太子也一定在暗中做著各種政變的準備工作。這一切當然逃不過賈后的耳目。由於太子與賈后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一觸即發,賈謐的角色也自然而然地從協調者轉換成監視者,這才有了賈謐告發太子的種種不軌行為於賈后的記載。

於是,殘酷的政治鬥爭再次上演…

元康九年(299),十二月,冬。司馬遹的兒子司馬虨病了,太子想為兒子求個王爵沒被批准。後來兒子司馬虨病重,太子派人為兒子祈禱祝福,估計是請方士做法事之類的事情。賈南風知道後就開始做文章了。

賈后派人給太子傳話兒:“你爹聽說孫子司馬虨生病的事兒以後很是擔心,你進宮來跟你爹彙報一下他的情況吧。”

父皇之命,不敢違。於是,太子入宮。

進入宮中後,賈后故意躲著不見,把太子安排在一間別院等著。

隔會兒,一個叫陳舞的婢女送了三升酒進來,並對太子說道:“陛下賜給你酒,叫你先喝完酒再去。”

太子茫然:“啊?我不會喝酒啊,再說也喝不了這麼多啊。要不我喝一口,意思一下吧?”

陳舞就開始勸酒:“太子殿下,您這是不孝啊。你父皇賜你酒,你也敢不喝?你這是懷疑酒中有毒嗎?”

太子:……

沒轍了,只能強喝,太子一飲而盡。司馬遹酒量估計確實不怎麼的,三升酒下肚,喝得酩酊大醉。原來男人擁有好酒量是成大事的基礎,此乃亙古不變的真理啊!老鐵們,回家光明正大地喝吧!

隨後,黃門侍郎潘岳拿進來一封賈后事先準備好的逼他爹恵帝退位的反書。潘岳皇帝命令太子照抄一份。太子因喝得大醉,也不知道這卦詔書的內容是什麼就稀裡糊塗地照著抄了一份。因為喝醉了,照抄的時候,也不知道有意還是無意,反正錯字、漏字、病句、塗改等一大堆,相當於只完成了一半,還有一半兒的字都是賈后令人補上去的。抄完後,賈后立即令黃門令董猛將反書呈送惠帝。第二天在惠帝的主持下,賈后於式乾殿召開公卿諸王大朝會,並建議賜太子自盡。“遹書如此,今賜死。”(《資治通鑑》)所有人心照不宣(手段真的不高明,一眼假),所以大家都低著頭,一言不發。

只有張華和裴頠兩人按劇本表示了一下質疑。

張華:“廢太子是大事,許多朝代都因為廢立繼承人的事情沒搞好而亡了國。我們大晉朝立國尚淺,在這件事情上更應該慎之又慎。”一通義正言辭的廢話,通常是偽君子們的最愛。

裴頠則認為應先把當事人(傳遞這封反書的人、當時在場的人等)叫來了解一下情況,然後再拿太子常書寫的筆跡和這份反書的筆跡對比一下,看是否真是太子寫的,不能冤枉了好人。當事人是婢女陳舞與黃門令董猛,這二位都是賈后精挑細選的,搞誣陷工作高手中的高手,哪會出錯?

但是如果把太子的筆跡拿來對比確認,那自然會出現很大疑點。但賈后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拿出十幾封太子以前上的奏書出來比較。眾大臣看完太子的真正手書後,默不作聲。因為這封反書既像是太子寫的又不像是太子寫的。可不就是四不像麼,一是此封反書確實是太子喝醉了寫的,二是太子有意無意寫錯、寫漏了若干字並做了大量塗改,況且還有很多字都是別人事後模仿新增上去的,當然是真假難辯。

按劇本,有人開了個頭提出質疑後,接下來一定是要經過一番朝堂大辯論的。辯論是異常的激烈,劇本里安排好的紅臉與黑臉相繼登場,各抒己見,史稱“式乾之議”。當然結局也是事先寫好的:先貶太子為庶人幽禁於金墉城,接著繼續做補充偵察工作(繼續捏造事實),偵察出你還有其他謀反的證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然後一杯毒酒或一根白綾或其他一萬種方法……

這一場勢均力敵的政治鬥爭本應是血雨腥風、慘烈異常的兩敗俱傷,結果卻是賈后不費一兵一卒把太子廢掉。您不覺得蹊蹺嗎?太子手握的兵權都是擺設了?太子那麼強大的實力就這麼兒戲般地被廢了?匪夷所思,匪夷所思,匪夷所思。所以醉督嚴重懷疑《晉書》《資治通鑑》等史書對事發過程記載的真實性,但再無史書記載其他事發過程或有其他相關資料載於史冊,至於當時事實如何,今人只能推測了。

鑑於賈后兵不血刃廢太子的結果是真實的,這裡醉督又要大膽推測了:

首先,賈后先令舞女將太子灌醉,然後令其抄寫反書,再以此反書為證據扳倒太子。這一情節不是拍武俠劇就是在拍宮鬥劇。您到是把我灌醉了,讓我抄一份你事先擬好的手書試試?太過荒誕。

其次,這個扳倒太子的手腕過於低劣,怎麼可能出自政治手段高超的賈南風之手?你看她當年幹掉楊駿、司馬亮、衛瓘、司馬瑋等人的手腕是多麼高超!所以這麼低劣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出自賈南風之手。這一事件本身杜撰的成份很高。

再之,看多了諜戰劇的老鐵一定知道,當實力相當的雙方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時,最害怕的就是己方陣營出叛徒。一旦出了叛徒,那必然是一敗塗地。所以這件事很有可能是太子一方出了大叛徒,才會導致賈后兵不血刃,而太子卻一敗塗地。

如果這一推測成立的話,那麼太子方的叛徒會是誰呢?醉督認為這個叛徒只能是:張華。想不到吧?顛覆你的認知了吧?且看理由如下:

1)這個叛徒一定是知道核心機密的大叛徒,不知道核心機密的小角色的背叛是不可能讓實力如此強勁的太子毫無還手之力而任人魚肉的。所以這個叛徒的地位一定很高,而且還是朝中重臣。此時的朝中重臣:張華、裴頠、賈模、王戎、王衍、何劭等人。

2)太子要想政變成功,一定要在宮中找一個內應,而且這個內應官兒越大成功的機會最大、權越重成功的機會越重、職位越重要成功的機會越大。符合這些條件的人不少,不一一列舉,但這個內應一定是能自由進出宮城的人。

3)簡單給朝中勢力做個分類:一是宗室諸王派,這一派在“楊賈之爭”後,隨著司馬亮、司馬瑋的相繼被殺以及張華、裴頠等領導班的組建,他們在朝中的力量大打折扣;二是功臣派,在賈充、衛瓘等權臣相繼被殺後,這一派的力量也是日薄西山;三是外戚派,這一派就是標準的賈氏親友與心腹,裴頠、賈模等人;四是庶族實幹派,以張華為首的有實力能幹事的實力派。

如果從犯罪動機誰獲益最大誰嫌疑最大的角度來看的話,庶族與外戚中出叛徒的機率是最大的。因為現有權力架構下庶族與外戚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沒有反賈后的理由。如果太子不明智地找了這兩派中的某人做內應的話,他是有很高的機率臨陣倒戈的;而宗室諸王與世族功臣則剛好相反,他們在現有權力構架下是被打壓者。太子政變成功後,他們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如果他們中有內應,一定不會背叛太子。故這一叛徒大機率出在庶族與外戚兩股勢力中。

4)太子在選內應的時候,首選物件應該是自己的六位老師。這六位對司馬遹有教導之責,亦有輔佐之職,相當於惠帝任命的顧命大臣,於國於私於理於法都是最有責任扶持太子上位的人。這六人因工作關係,跟太子接觸的時間也最長,與太子最是相互瞭解。若說太子最信任的人,非六們老師莫屬。此時六位老師的情況如下:少保和嶠292年去逝;太子太師何劭健在,賈后死後遷司徒,位列三公;太傅王戎,竹林七賢之一,遊山玩水,不理朝事;少師裴楷291年去逝;太保楊濟,楊賈之爭被殺;少傅張華,時任首輔、主政大臣。六位老師中2位去逝,1位被殺,1位不務正業,就剩下兩位何劭與張華。

5)太子東宮四大將領之一的劉卞去找張華密謀過,卻被張華拒絕。這事兒上文已詳述。事後,史載劉卞被貶外調,後服毒自殺。賈后常使親黨微服聽察於外,頗聞卞言,乃遷卞為雍州刺史;卞知言洩,飲藥而死。(《張華傳》)太子東宮兵力是四個獨立團,劉卞時任一團團長,這是太子政變的核心成員。這麼大的事情,這麼核心的一個成員,是絕不可能擅作主張在政變前去找張華拉家常的,更不可能是臨發動政變了才跑去拉張華入夥兒的。太子與張華應該是早有約定,現在派劉卞過去是商量政變過程的細節以及具體行動方案的。此事《晉書》與《資治通鑑》均無發生時間上的確切記載,只知道大約是發生在“於是朝野鹹知道賈后有害太子之意”之後,也就是發生在“狸貓換太子”事件之後。

醉督大膽推測,事情大機率是這樣的:太子在這場權力爭鬥中沒有能跟上賈南風的進度(賈南風的政治手腕是S級的,二十出頭的小夥兒司馬遹確實很難跟上),賈后連“狸貓太子”都準備好了,而此時太子很有可能還沒找好宮中的內應。因為宮中沒有內應,發動政變成功的機率會大大降低,所以司馬遹才拒絕了中護軍趙俊請求廢賈后的建議。於時朝野鹹知賈后有害太子之意,中護軍趙俊請太子廢后,太子不聽。(《資治通鑑晉紀五》)風險太大,成功率不高。劉卞事件就發生在這之後,所以一團長劉卞當時應該情急之下被太子派去拉張華入夥兒的,只是沒想到反而有可能被張華出賣了。事後雖然《資治通鑑》記載的是賈后的耳目告知了賈后,使得劉卞被貶自殺,但也存在張華背叛,告密於賈南風而直接導致劉卞被殺,太子政變計劃胎死腹中的可能。

6)張華是賈后執政後一手提拔起來的,從以上一些事件也能看出張華站隊至少是更靠向賈后一邊的。從權力的角度結合西晉社會的門閥政治制度,張華這樣的庶族只有在賈后執政期間才能走上舞臺。如果換成正常智商的司馬遹來執政的話,必然迴歸正常的門閥世家的政治生態,庶族的張華必然迴歸配角的角色 ,利益必然受損。從這一角度觀之,張華是沒有站隊太子的理由的,只有死保賈南風才能獲得個人最大利益化。這動機就有了。

7)張華身上還有二件小事也很有政治意味。第一件:裴頠向張華推薦了一個叫韋忠的名士。張華就去三顧茅廬了,然而韋忠壓根兒不屌他,並對外宣稱:“張華這個人華而不實,裴頠這個人慾而無厭。這二人根本沒有節操,標準的偽君子、道德婊。裴頠雖是真心推薦我,但我還擔心他們遲早會災難降臨而牽連到自己,避之唯恐不及,怎麼可能應徵去做官呢?更何況我還有一畝三分地可以解決溫飽以度日呢?” 裴頠薦平陽韋忠於張華,華闢之,忠辭疾不起。人問其故,忠曰:“張茂先華而不實,裴逸民欲而無厭,棄典禮而附賊後,此豈大丈夫之所為哉!逸民每有心託我,我常恐其溺於深淵而餘波及我,況可褰裳而就之哉!”(《資治通鑑晉紀五》)第二件:上天示警。太子被廢后,天文星象出現異樣,宮中也一連串的妖異怪象發生。三月,尉氏雨血,妖星見南方,太白晝見,中臺星拆。(《資治通鑑.晉紀五》)古人對於非人力現象一向懷有崇高的敬畏之心。張華的兒子張韙認為這是大凶之兆,就勸他爹辭職回家避禍。精通《易》理的張華,自身就有很多怪力亂神的傳說,他應該更加敬畏才是。然而張華的態度卻是:“朝庭現在是風雲變幻,不如以靜待動。”這是要火中取栗嗎?三月,尉氏雨血,妖星見南方,太白晝見,中臺星拆。張華少子韙勸華遜位,華不從,曰:“天道幽遠,不如靜以待之。”(《張華傳》)這兩件事綜合起來看,結論就簡單了:張華在有識之士的眼中是個有能力但道德並不怎麼高尚並貪戀權力的一個人,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雖治國有才,但權力慾也很強,屁股可能也不太乾淨。

8)另外一個十分可疑的關鍵人物裴頠。裴頠自賈后執政後,先是“抗表給太子增兵”,後來又主動與張華等密謀欲廢賈后,被張華與賈模拒絕,再後來直接拒絕賈后的高官厚祿,主動遜位不受。很多史學家也提出裴頠也是個偽君子的觀點,但醉督不這麼認為。我們通常說“聽其言,觀其行”,最重要的是“觀其行”。裴頠的身上縱然有太多的疑點,但他的行為都是實打實的。那次成功的“抗表”為太子增兵,直接讓太子具備了政變廢賈后的實力。這一最關鍵的行為可直接為裴頠正名。因為這一行為對於太子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雖然在亂世之中,也有人勸其辭職回家避禍而遭裴頠婉拒,但醉督相信這是其有責任(賈后的至親,對國家、賈后與司馬遹負責)有擔當(國之重臣,國家確實離不開他)的表現。因為,他早已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高風亮節。

9)至此,朝中重臣除了王衍之外,都一一出場做過分析與排除。王衍,琅琊王氏,魏晉重臣。當初太子想取郭槐的外孫女兒以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因賈午與賈南風姐妹都不同意沒取成。王衍家有兩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賈謐,二女兒嫁給了司馬遹為太子妃。這裡還有個小故事,真假未知。廣城君欲以韓壽女為太子妃,太子亦欲婚韓氏以自固;壽妻賈午及後皆不聽,而為太子聘王衍少女。太子聞衍長女美,而後為賈謐聘之,心不能平,頗以為言。(《資治通鑑晉紀五》)太子喜歡的是王衍的大女兒,因為大女兒長得漂亮,賈后卻把王衍大女兒許配給了自己的外甥賈謐,而把長相一般的小女兒許配給了太子,太子由是更加憎恨賈后了。此事可信度不高,多半兒是編造黑化賈南風的。政治聯姻哪能以兒女情長計之?相反恰恰說明,賈后在未跟太子決裂之前可謂對太子不薄,還為其進行政治聯姻(琅琊王氏之女)。

太子被廢為庶人後,王衍立即上書要求女兒離婚,並強行將接女兒回家,以示劃清界限。女兒哭得是昏天黑地。王衍自表離婚,許之,妃慟哭而歸。(《資治通鑑晉紀五》)後來,太子還專門寫了封信給她老婆,陳述自己的冤情並想請老丈人王衍幫幫自己。太子至許,遺王妃書,自陳誣枉。(《資治通鑑晉紀五》)歷經多朝而不倒的琅琊王氏自有深厚的政治功力,這種局勢王衍早已用離婚表明了態度,還怎麼可能再次涉水呢?妃父衍不敢以聞。(《資治通鑑晉紀五》)由此亦可見夫妻二人感情還是很不錯的,太子對這個太子妃也還是很滿意的。其實這事兒從另一角度也能反應出賈后對太子真沒有那麼壞,與琅琊王氏的政治聯姻正是太子最佳的選擇。

至此,所有太子可以結交為內應的重臣已經全部出場,符合以上所有條件的只剩下張華一人。

結論:如果太子的這場圖謀廢賈后的政治行動是因為陣營裡出了叛徒而失敗的話,那麼這個叛徒一定是張華。只不過太子玩政治,真的是水平不高,找了個最不可能背叛賈后的張華來做內應。還是太年輕啊,還是太相信張華的名聲了。殊不知,名望與才華在政治場上一文不值,唯有利益才是永恆的。

如果從太子的角度來分析的話,太子這次政變確實挺難的。

第一:太平盛世的造反本就難如登天。國家已歷經十年的穩定發展,社會和諧,正值清平祥和之盛世。在這樣的情況下政變奪權,太難了。

第二:最可能成為自己盟友的只有功臣派裡被打壓計程車族,其餘三派都不太可能成為盟友。庶族與外戚都是既得利益者,他們沒有反賈后的動機,宗室諸王們各懷小九九(參考後面的幾篇,恨不得自己當皇帝),即使合作也不可能成為堅定的盟友。這估計也是太子沒有去找宗室諸王合作的原因吧。

第三:最重要的最核心的還是賈南風統治下的這十年,確實不錯,清萍之末難起風波。

當然,以上只是醉督的一家之言,不少學者也都發表過自己的觀點。權家玉教授則認為是劉卞被賈后殺了後,太子陰謀敗露,賈后在太子籌劃未完率先出招而兵不血刃。(《廢愍懷太子事件與西晉政局的全面失竊》,權家玉)呂思勉先生則認為裴頠與張華二人素有清望,即使不能盡忠於太子,難道不愛惜自己一世的名聲而助紂為虐嗎?自朱振以降,趙俊、劉卞,紛紛欲奉太子似傾後,式乾之事,安敢謂必出虛構?(《兩晉南北史》,呂思勉)晉史專家仇鹿鳴則認為最終在元康九年十二月,司馬遹落入了賈后設計的圈套遭到廢黜,張華、裴頠等雖然力爭,仍然無法挽回太子的命運。(《魏晉之際的權力分佈》,仇鹿鳴)

太子被廢為庶人,帝國的第二隻潘多拉之盒隨即完工。它被暫置在金墉城中,靜靜地等待執鑰人的到來……

(本篇,完)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正眼看侯王。

您的關注就是對醉督最大支援,

敬請看下篇:誓言下的西晉之八:魔盒開啟

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福禍盛唐(四章)張柬之發動政變逼武則天下臺,姚崇為何哭泣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