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政治制度
24(2012年全國卷).漢武帝設定十三州刺史以監察地方,並將豪強大族“田宅逾制”作為重要的監察內容,各地財產達300萬錢的豪族被遷到長安附近集
中居住。這表明:
A.政權的政治與經濟支柱是豪強大族 B.政治權力與經濟勢力出現嚴重分離
C.抑制豪強是緩解土地兼併的重要措施 D.經濟手段是鞏固專制集權的主要方式
解析:【答案】C
A:材料並沒有體現出豪強大族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支柱。故A錯
B:豪強大族既有較大的政治權力,又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故B錯
C:材料中漢武帝加強對豪強的監察,並把“田宅逾制”作為重要內容。故C正確
D:監察屬於政治手段而非經濟手段。故D錯
24(2013年全國2卷).司馬遷著《史記》時,文獻關於黃帝的記述內容不一甚至荒誕,有人據以否定黃帝的真實性。司馬遷遊歷各地,常常遇到人們傳頌黃帝的事蹟。有鑑於此,他從文獻中“擇其言尤雅者”,編成黃帝的事蹟列於本紀之首。這一撰述過程表明
A.《史記》關於黃帝的記錄準確可信 B.傳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真實
C.歷史文獻記錄應當與口頭傳說相印證 D.最完整的歷史文字記錄的歷史最真實
解析:【答案】B
A:文獻作為第二手資料,本身並非準確可靠。故A錯
B:傳說並非完全可信,但也非完全不可信。故B正確
C:口頭傳說和文獻都非完全準確,故相互印證也並非真實可信,故C錯
D:歷史文字記錄完整與否與是否真實無必然聯絡。故D錯
24(2014年全國1卷)中國古代,“天”被尊為最高神。秦漢以後,以“天子”自居的皇帝舉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員、百姓則祭拜自己的祖先。這反映了秦漢以後
A.君主專制緣於宗教權威 B.政治統治藉助於人倫秩序
C.皇權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動強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答案】B
A:君主專制的源於封建經濟的確立和發展,經濟決定政治。故A錯
B:把皇帝祭天和官員,百姓祭祖看作同一事情,為皇帝“承天”而“子民”找到了合乎倫理的依據。故B正確
C:祖先崇拜早於秦朝。故C錯
D:材料意在說明強化君主專制,而非宗法制度。故D錯
25(2015年全國1卷).兩漢時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執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這被當時人視為“安宗廟,重社稷”的“漢家之制”。漢代出現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 B.“家天下”觀念根深蒂固
C.母族親屬關係受到重視 D.劉氏同姓諸侯王勢力強大
解析:【答案】C
A:漢代抑制相權是透過設立中朝進行對其制約。故A錯
B:家天下觀念應該指的是劉姓家族。故B錯
C: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幫助下繼位的,母族親屬關係自然受到重視,結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故C正確
D:漢武帝透過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國實力。故D錯
25(2015年全國2卷).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後來的帝王反覆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 )
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
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後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
解析:【答案】A
A:從材料可知漢宣帝強調的是天子與稱職郡守能維護天下穩定,後被歷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視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正確
B:材料未體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關係。故B錯
C:材料體現的是皇帝們對地方治理的看重,而並非地方制度的延續性。故C錯
D:後代帝王只是和漢宣帝一樣重視地方治理,而並非以他為榜樣。故D錯
25(2016年全國3卷)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說:“蕭何入秦,收拾文書(國家檔案文獻)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其意在說明,西漢成功地實現對全國的統治,是因為漢初
A.實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繼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發揮文書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解析:【答案】B
A:秦朝尊崇的是法家思想。故A錯
B:漢朝正是透過秦的國家檔案文獻,沿用了其制度,此為“漢承秦制。故B正確
C:與材料意思相反。故C錯
D:材料並未體現是否熟知秦的制度。故D錯
25(2017年全國1卷).表1為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變化,據此可知
表1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 B.中央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
C.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 D.王國控制的區域日益擴大
解析:【答案】C
A:材料並未體現。故A錯
B:郡國屬於地方行政體制。故B錯
C:材料體現的是推恩齡下,王國問題的解決利於解決其他問題。故C正確
D:材料王國數量增多,控制的地區應該是日益減小。故D錯
25(2017年全國2卷).《史記》《漢書》均為私家撰著。魏晉以後,朝廷任用史官負責修撰本朝或前朝歷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親自參與,這反映出官修史書
A.記載的真實性 B.評價歷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釋歷史的客觀性
A:官修史書不一定真實。故A錯
B:也不一定公正。故B錯
C:官府修撰,甚至皇帝參與,正說明其政治色彩。故C正確
D:也不一定客觀。故D錯
25(2019年全國1卷).漢武帝時,朝廷製作出許多一尺見方的白鹿皮,稱為“皮幣”,定價為40萬錢一張。諸侯王參加獻禮時,必須購皮幣用來置放禮物,而當時一個“千戶侯”一年的租稅收入約為20萬錢。朝廷這種做法
A.加強了貨幣管理B.確立了思想上的統一
C.削弱了諸侯實力D.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
A:材料並非對貨幣的管理。故A錯
B:思想統一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材料無關。故B錯
C:材料正是透過這種方式,削弱了諸侯的經濟實力。故C正確
D:對地方的控制是在漢代建立時已實現,材料是加強。故D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