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電視臺發表宣告,宣佈由軍方接管政權。同時,緬甸總統府發出202101號命令,宣佈由於聯邦選舉委員會拒絕處理錯誤選民名單,致使國家陷入危險當中,國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個部門授權移交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掌管,並規定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為期一年。
緬甸的政變歷史悠久,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不難發現軍事政變始終貫穿緬甸的發展過程。
1988年9月18日上午,隨著數以千計的民眾走上緬甸城市街頭,呼籲民主,當日緬甸透過廣播宣佈:為了及時制止全國各地惡化的局勢,併為了人民的利益,國防部隊已經接管了所有權力。這一天,仰光,發生了軍事政變。標誌著長達23軍事獨裁統治的開始。9月19日,人民群眾走上街頭,抗議軍事政變,但是各地的軍隊開進仰光,對手無寸鐵的群眾進行殘酷鎮壓,1000多人被射殺。8月份的民主運動也有3000多人被殺。
1990年,緬甸大選,昂山素季領導的民主聯盟取得壓倒性勝利,但是軍方不承認大選結果,並將昂山素季軟禁至2010年。
進入新世紀,長期主導緬甸國家政治生活的軍政府為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政治民主程序宣佈了民主路線圖七步計劃。這七步計劃具體包括:第一步,重新召開國民大會;第二步,探索建立有章可循的民主制度;第三步,起草新憲法;第四步,全民公投透過憲法;第五步,舉行公平的大選組成議會;第六步,按照新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第七步,由議會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政府及其他中央機關,建立現代、發達和民主的國家。依照這七步計劃,緬甸軍政府在2004年春夏之交恢復了中斷8年的制憲國民大會,就制定新憲法事宜進行討論。 2005—2007年,緬甸多次召開國民大會商討制憲。2007年10月,憲法起草委員會成立,開始根據國民大會制定的原則起草新憲法。至2008年2月,新憲法起草工作完成。同年5月10日,全面就新憲法進行公投,結果選民以壓倒性的票數批准了新憲法。
2010年,緬甸重啟大選,結果,緬甸政黨和議會政治的發展開始步入正軌。當年11月7日,緬甸舉行1990年大選以來的再次大選,包括鞏發黨、民族團結黨、全國民主力量黨等37個政黨以及無黨派的3000餘名候選人競選聯邦以及各個省、邦議會的1154個選舉議席。標誌著民主計劃七步路線正式完成。
2015年大選,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再一次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大選勝利,組建了新一屆政府,並於2016年4月1日正式上臺執政。
回顧1988年的民主運動,它雖然沒有導致政權垮臺,但是卻是讓奈溫式主義終結了。當時的鎮壓十分殘酷,在之後23年軍方獨裁統治期間,新聞輿論、宗教信仰、參政議政、人身安全幾乎沒有自由。直到2011年,隨著民選政府的上臺,局勢才有所改觀。
但是當時參與民主運動的主要力量並沒有因那次鎮壓而消亡,而是透過轉入地下、邊境、流亡他國等方式生存下來,比如民盟組織成員以及各私營媒體。如今這些力量在緬甸國家民主程序中正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是軍事政變的遺產之一。
從奈溫1962年上臺,到1988年下臺,從軍方1988年開始獨裁到2011年移交國家權力,直至現在,軍事力量貫穿國家發展始終。如今,雖然在內比都的總統府和議會的主人是非軍方背景的民盟,但是由於“2008憲法”的存在,加上軍事文化已經在緬甸根深蒂固,緬軍依然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1988年的軍事政變只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軍方統治的延續,如今緬甸的國家權力結構依然在其影響之下。這也是軍事政變的遺產之一。2020年大選民盟依然獲勝,同時民盟在“修憲”問題上繼續咄咄逼人,以至於軍方再一次以軍事政變的方式接管國家政權。1988年軍事政變的最重要遺產依然是軍事政變,這也是軍隊接管國家政權的一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