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美國第35任總統,美國曆史上唯一獲得普利策獎的總統!
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
約翰·肯尼迪(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全名:約翰·費茨傑拉德·肯尼迪,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政治家、軍人,第35任美國總統。通常被稱作約翰·F·肯尼迪或傑克·肯尼迪。
肯尼迪在1942年曾是一名海軍中尉,在1946年-1960年期間曾先後任眾議員和參議員,並於19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43歲的年紀為美國截至2018年第二年輕的當選總統。也是美國曆史上迄今唯一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和唯一獲得普利策獎的總統。
約翰·肯尼迪的青年和魅力,他的妻子和孩子們似乎正在引領美國邁向新的方向。他的去世終結了這個新願景。
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是20世紀第一位總統,就職典禮時只有43歲,他是最年輕的當選總統。然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美國總統就職於西奧多·羅斯福,他在42歲的威廉·麥金萊被暗殺後就任總統。
早些年約翰·肯尼迪來自家族兩邊的一長串政治人物。他的外祖父在本世紀頭十年曾兩次擔任波士頓市長。他的父親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在1929年大崩盤之前就已退出股市。因此,肯尼迪一家並沒有遭受大蕭條的影響。他的父親約瑟夫·P·肯尼迪是安全與交易委員會的第一任主席兼聖詹姆斯法院大使,這兩項任命都是在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擔任總統期間任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服務
肯尼迪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加入海軍。在海軍服役期間,他在指揮一艘小型PT艇時在南太平洋受傷。他被裝飾,並因受傷而獲得了包括紫心勳章在內的幾枚獎牌。當他返回家園時,海軍調查發現,肯尼迪在PT船隻事件之前的事件中表現出判斷力差和航海技術差,但沒有以任何方式受到指控。肯尼迪無罪釋放,成為了英雄,這一事實將在他的政治競選活動中得到宣傳。
戰爭改變了約瑟夫對兒子的計劃。當肯尼迪的哥哥(二戰中的一名飛行員)被殺時,現在這裡是約翰將肯尼迪的名字帶到白宮的地方。
肯尼迪的政治生涯開始
1946年,他當選為美國眾議院連續三個任期的第一任。1952年,他競選美國參議院議員,反對小亨利·卡伯特·洛奇。儘管洛奇的家人年齡較大,但約瑟夫·肯尼迪能夠為兒子的競選活動提供更多的錢。肯尼迪將贏得約70,000票,僅佔選票的51%以上。
1947年1月,約翰·肯尼迪到華盛頓特區上任。當時恰逢民主黨經濟狀況發生重大變化、全國上下開始擔心共產主義威脅的時候,而且哈里·杜魯門總統當時也受到了猛烈的抨擊。在眾議院裡,他反對塔夫託·哈特利勞工法(即哈特利提案),發起國家退伍軍人住房會議。1948年11月他再次當選眾議員。此間,他提出過低房租公共住房和援助公私立學校的議案,建議削減對非洲和近東地區的浪費性援助。
1952年,以"肯尼迪將為馬薩諸塞做的更多"為口號參加了參議院席位的競選,並戰勝了勢頭強勁的對手亨利·洛奇(Henry Lodge)贏得了一個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席位,在總計2 353 231票中領先洛奇70737票,兩人的得票率為51.5%和48.5%。在成功當選參議員後,約翰·肯尼迪的首要考慮是要建立一個辦公室,以滿足他為之服務的馬薩諸塞州的需要。而肯尼迪將進入參議院視為他獲得更高權力的一個跳板是個不爭的事實。1955年9月,在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心臟病發作,傳言他不可能競選連任的情況下,肯尼迪計劃獲得1956年副總統候選人的提名,併成為他擔任8年副總統的前奏,然後是1954年競選入主白宮,而到那時,他剛剛37歲。
但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田納西州的參議員埃斯蒂斯·基福弗獲得了副總統候選人的黨內提名。競爭提名失敗後,肯尼迪於1956年~1957年間制訂了一項戰略,以照顧到民主黨在民權問題上的各個派別,在1956年,圍繞陪審團庭審修正案的爭論引起了相當的關注,而肯尼迪投票表示支援陪審團庭審。
他的公眾形象是一種力量和活力,儘管他因戰傷和瘧疾而背痛,並且在南太平洋地區也受到了感染。他終於被迫求助於背部手術。在這段時間裡,他寫了《勇氣簡介》,講述了那些冒著事業支援不受歡迎的事業的公眾人物。該書獲得了1957年的普利策獎。肯尼迪然後尋求民主黨提名擔任副總統。這是他有史以來唯一的失敗。埃斯蒂斯參議員被選為阿德萊·史蒂文森的競選搭檔,一張票被總統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和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壓倒性擊敗。
肯尼迪將繼續贏得1960年的大部分初選。對他提名的關鍵考驗可能是他在西弗吉尼亞州戰勝了休伯特·漢弗萊,獲得了60%的選票。西弗吉尼亞州的問題是,羅馬天主教徒肯尼迪是否有足夠的支援來克服反天主教的偏見。
在洛杉磯舉行的大會上,他獲得了第一次選票的提名,並選擇了亞軍作為競選夥伴,秋季運動受到密切關注,但在與對手理查德·尼克松的電視辯論中,他顯得自信而富有魅力。他以略高於110,000的選票贏得了總統職位,但在實際上決定選舉的選舉學院中以勉強的優勢當選。
當選總統
約翰·肯尼迪相信,由於他的年輕、天主教的信仰、來自民主黨內領導人的有限支援以及自己身體方面的疑問,都表明他無法在1960年有把握地競選總統。事實上,肯尼迪覺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政治能力的表現。雖然在美國曆史上曾有一小批候選人在不到50歲的時候會入主白宮,但還沒有誰在43歲就登上總統寶座。在威廉·麥金萊總統遇刺後,西奧多·羅斯福繼任了總統職務,但他在1904年競選連任的時候已經46歲了。更重要的是,歷史上只有一位天主教徒競選過總統——1928年的阿爾·史密斯,並且他慘敗在赫伯特·胡佛的手下。
儘管如此,肯尼迪仍宣佈他有意在1960年大選中競選美國總統。肯尼迪在馬薩諸塞州成功連任參議員以及自1956年民主黨代表大會以來在全國範圍內越來越大的知名度,使他成了許多人心目中1960年總統競選的有吸引力的候選人。他的活力被看作是應對蘇聯挑戰、經濟蕭條、種族隔離和“雜亂無章的美國生活”的優勢。
1957年,全美各地邀請他進行演講的邀請函多達2500多份,而他同意在47個州做144場演說,平均兩天一場。1958年初,他每星期收到的此類邀請函平均達100份。民主黨在48個州的領導人大都表示肯尼迪是個很有可能參加競選的人物。1956年民主黨代表大會的1220名代表中有409人支援肯尼迪參加1960年總統競選。在對肯尼迪有所認識的所有潛在選民裡,有64%的人相信他具有當總統的背景和經驗。
儘管肯尼迪取得了廣泛的支援,但畢竟他太年輕,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在總統候選人提名問題上將他排在第四位,列在林登·約翰遜、阿德萊·史蒂文森和密蘇里州參議員斯圖爾特·塞明頓之後。傾向於讓他競選副總統。肯尼迪並沒有接受這一建議,他曾說過:“我沒有興趣競爭副總統,我的興趣是競選總統。如果我要當選總統,我就會在1960年成功。如果我這次不成功,那麼我可能要等上8年時間,那時會出現一些新的面孔,而我就會靠邊站。”
勝選後會見艾森豪威爾總統
為了抵抗阻礙他的勢力,肯尼迪在一開始便公開否認自己是個候選人。在民主黨進行的初選中,他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參議員休伯特·漢弗萊和德克薩斯州參議員林登·約翰遜。
到1959年秋季,儘管肯尼迪還沒有宣佈參加競選,但他已經啟動了緊張而疲憊的日程安排,奔波於全國各地,在形形色色的場合向規模不等的人群發表演講。提高肯尼迪的支援率是贏得勝利的關鍵,為此,他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放棄了在參議院的工作,擔任了競選運動的經理。並立刻於1959年10月底在海厄尼斯港別墅裡召開了17位主要人員參加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