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是拿破崙一世之弟、曾任荷蘭國王的路易·波拿巴的兒子。1808年他出生的時候,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值盛極而衰的轉折期。
據波拿巴本人回憶,在公元1815年拿破崙一世出征滑鐵盧前夕,他哭著對皇帝說:“陛下,我不願意您去打仗,你的盟軍將要殺死您!”拿破崙一世深受觸動,對身邊的一位元帥說:“抱抱這個孩子吧!他心地善良,很可能,有朝一日他將是我們家族的希望!”這段回憶真假難辨,但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這個年幼的孩子自出生起 ,他的命運已與波拿巴家族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不久後,滑鐵盧戰敗的訊息傳來,在反法聯軍的壓力下,法國議會通過了驅逐波拿巴家族的《流亡法令》,年僅7歲的波拿巴由此開始了自己漫長的流亡生涯。
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發令波拿巴十分興奮。
但他很快就失望地發現七月王朝繼續承認《流亡法令》有效。因無法回到祖國施展抱負,波拿巴轉而將目光投向了此時革命浪潮風起雲湧的義大利。第二年,波拿巴前往義大利參加了“燒炭黨”起義,並一度擔任一支起義軍的首領,後因義大利本土貴族的排擠和局勢惡化出逃瑞士。1836年10月,自認為時機成熟的波拿巴秘密潛回法國,在斯特拉斯堡鼓動當地駐軍暴動,結果因失敗而被捕,經審訊放逐美洲,後因母親去世才得以返回。4年以後,波拿巴又一次進行政治冒險。他率領部分親信在法國北部的布倫登陸,向當地駐軍宣佈:“政府已經更替,跟我們走吧!”波拿巴的號召應者寥寥,而且遭到了忠於政府的軍隊的追擊,他再次被捕,被判在阿姆堡服終身監禁。在獄中,波拿巴非但沒有心灰意冷,反而博覽群書、認真學習,這對其日後治理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波拿巴本人曾說:“我在阿姆大學完成了我的教育。”
1846年,波拿巴喬裝出逃,幾經輾轉到達英國,開始了人生的新階段。多次政治冒險的失敗和在獄中的思考使波拿巴改變了鬥爭策略,力爭以合法方式進入政府、掌握權力。旅居英國期間,波拿巴透過著述、辦報等方式來宣傳自己的政治觀點,擴大社會影響力。他提出的“人民主權”“消滅貧困”“解決失業”等通俗易懂、貼近實際的主張對當時的法國人民很有吸引力。隨著支持者的不斷增加,波拿巴在1848年的議會選舉中成功當選為議員,結束了30餘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法國。在當年年末的總統選舉中,波拿巴又以“秩序、財產、宗教”的口號贏得了廣泛支援,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志在必得的卡芬雅克,成功問鼎法國最高權力。登上總統寶座只是第一步,羽翼未豐的波拿巴此時仍面臨著諸多制衡,其中最強大的當屬支援其上臺的“秩序黨”。“秩序黨”並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政黨,而是由支援奧爾良王朝和波旁王朝的君主派人士組成的政治聯盟,因以“秩序”為其政治理念的核心而得名,領袖是曾在七月王朝末期任首相的基佐。為實現自己復辟舊王朝的野心,“秩序黨”在波拿巴上臺的過程中出力頗多,但當他們發現波拿巴遠非像自己想象的那般容易擺佈時,便立刻開始了猛烈的進攻。“秩序黨”以議會為陣地,不斷向總統發難,開啟了此後法國政治生態中常見的立法權與行政權之爭。
起初,勢單力薄的波拿巴還無力與強大的“秩序黨”直接對抗,於是他一邊進行適當的妥協退讓,一邊在暗中加強自己的實力,特別是對軍隊的控制能力。針對“秩序黨”內部是擁立奧爾良家族還是波旁家族的矛盾,波拿巴幾次出手挑撥。至1851年,“秩序黨”已幾乎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波拿巴牢牢地控制住了形勢。在制服了“秩序黨”以後,一個新的難題又出現在了波拿巴面前:他的總統任期即將在1852年到期,而根據憲法規定,總統不能連任。若要修改憲法,則要經過數道煩瑣的程式,實現起來十分困難。波拿巴轉而向人民尋求支援,希望透過全民公投的方式快速完成修憲。為收買人心,他在議會中提出了恢復普選權的提案,但遭到了仍在議會中佔優勢的“秩序黨”分子的否決。經此一遭,總統儼然成為百姓心中的民主鬥士,而議會則因其反動行徑而聲名狼藉。發動政變的時機逐漸成熟了。波拿巴及其親信選擇了12月2日——拿破崙一世加冕和奧斯特利茨戰役勝利紀念日這個對波拿巴家族意義非凡的日子。當天一早,軍隊即開入巴黎,佔領城中各個要衝,逮捕“秩序黨”成員,張貼《告法國人民書》等宣傳佈告。由於準備周詳,政變在幾乎未受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順利完成。12月2日至22日,法國就修改憲法、延長波拿巴總統權力這一問題進行了全民公投,投票結果以700多萬票贊成對60多萬票反對的優勢透過。修改後的《1852年憲法》賦予波拿巴更大的權力和更長的任期,他已經成為法蘭西的無冕之王。經過近一年的準備,法國在次年11月就是否建立帝國一事再次舉行公投,投票以780多萬票贊成對25萬票反對的壓倒性結果透過。12月2日,在其叔父加冕近50年後,波拿巴登基為帝,稱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二世是指拿破崙一世和哈布斯堡家族聯姻的兒子從未登上皇位、18歲早夭,)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波拿巴家族的鷹徽再次閃耀在法蘭西的上空。
法蘭西第二帝國按其政治理念可以分為“專制帝國”和“自由帝國”兩個階段。1852年登基以後,拿破崙三世感到反對勢力依然強大,為鞏固剛建立的帝國,他採取了一系列專制措施,以獨裁統治來維護社會秩序。在這一時期,法國的軍警機構得到強化,人民的自由權利遭到限制,宗教保守主義勢力抬頭……1858年,發生了針對拿破崙三世的刺殺事件,將“專制帝國”推向了高潮。當年1月14日,出於對法國干涉義大利政策的不滿,義大利革命志士奧爾西尼在拿破崙三世前往歌劇院的途中用炸彈進行了刺殺。拿破崙三世倖免於難,但很快以此為藉口展開了大規模的鎮壓行動,許多與此事並無牽連的共和派人士都被捕入獄。但拿破崙三世也深知長期的高壓統治並不利於帝國的長治久安,為緩和社會矛盾,必須適當地放鬆控制。在次年的8月15日,以拿破崙一世的90週年誕辰為契機,拿破崙三世宣佈對政治犯實行大赦,並接連進行了大量自由主義色彩的政治改革。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帝國建立以來長期瀰漫的緊張氛圍,進入“自由帝國”階段的法國也開始變得空前強大。在第二帝國時期,法國自大革命以來第一次實現了國內外的和平,正是在這種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中,法國的工業革命真正實現了起飛,經濟發展呈現出繁榮的局面。拿破崙三世在獄中曾閱讀過聖西門等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的著作,這使得他強烈地關注經濟和社會問題。與大革命以來長期盤踞在法國政壇上熱衷於黨派鬥爭的政客們不同,拿破崙三世更傾向於透過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來獲取民眾的支援。在帝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法國的工業、交通、金融、商業、農業全面開花,特別是修建鐵路的熱潮和大型百貨公司的出現,使法國的經濟生活真正呈現出現代化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二帝國時期的社會生活進步明顯,這集中表現為大城市的改造工程,其中以巴黎的改造最為典型。
拿破崙三世上臺伊始,便任命奧斯曼男爵為塞納省省長,全權負責首都巴黎的改造工程。這項被稱為“奧斯曼計劃”的城市改造工程幾乎貫穿了第二帝國的始終,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奧斯曼新建和擴建了大量市政道路,規劃了完整的城市下水道系統,興修了一批供市民休憩娛樂的公園綠地,將巴黎打造成現代都市的樣板。
今天巴黎呈現給我們的迷人風貌大多即源自這一時期
帝國建立以前,為改變拿破崙一世留給法國民眾的“帝國即戰爭”的不良印象,拿破崙三世曾多次宣稱“帝國即和平”。可在登上皇位以後,在叔父榮耀和歐陸優勢的雙重誘惑下,拿破崙三世對外征戰的步伐從未停止。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1859年的義大利戰爭中,拿破崙三世縱橫捭闔,擊敗俄國,逼和奧地利,扭轉了法國自拿破崙戰爭失敗以來在國際上的被動局面,使法國重新躋身歐洲強國行列。
在爭霸歐洲的同時,拿破崙三世還不忘對外進行殖民擴張。第二帝國在亞、非、拉全面出擊,攫取殖民利益。1860年,法國與英國聯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聯軍攻入北京後將我國文明的瑰寶圓明園焚燬,給人類文明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法國文化巨匠雨果在獲知這一駭人聽聞的暴行以後無比憤怒:“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他們一個掠奪,一個放火。這兩個強盜將受到歷史的制裁,他們就是法蘭西和英吉利!”戰爭給第二帝國帶來了榮耀、財富和利益,但窮兵黷武也最終將帝國引向毀滅。1870年,第二帝國開始在不斷出現的政治、經濟危機中變得風雨飄搖。為轉移民眾視線、擺脫國內危機,拿破崙三世迫切需要發動一場新的戰爭。此時在法國以東,德意志地區的統一程序正在普魯士的領導下迅猛推進,這無疑是拿破崙三世不想看到的,他開始將矛頭指向了普魯士。
而普魯士也希望與法國一戰,透過戰爭強化民族認同、加快統一程序。為誘使法國首先開戰,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炮製了“埃姆斯電報事件”,透過捏造對法國的侮辱來煽動法德之間的民族仇恨。當年7月,被激怒的拿破崙三世向普魯士宣戰
戰爭初期法軍一度進展順利,但很快包括拿破崙三世本人在內的主力就被數量上佔優勢的普軍圍困在了色當要塞中。9月2日,在普軍密集炮火下損失慘重、彈盡糧絕的法軍豎起了白旗,在皇帝的帶領下宣佈投降,普法戰爭以法國的慘敗而告終。
兩天以後,巴黎發生革命,第二帝國的統治土崩瓦解。拿破崙三世再次流亡英國,於1873年去世。縱觀第二帝國的歷史,雖然從共和制到帝制無疑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但還是應該肯定法國在這一時期取得的諸多成就。拿破崙三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透過對外戰爭使法擺脫了拿破崙戰爭失敗以後反法聯盟強加於法國的枷鎖,使法國重新成為歐洲舉足輕重的大國。對內他大力發展經濟、關注社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廣大法國民眾的生活。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歷史雖然短暫,但在很多領域都形塑了現代法國的基本形態,為法蘭西的現代化立下了不朽功勳。作為法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覆滅標誌著君主制在法國的徹底終結。自大革命以來,法國在政體問題上幾經反覆,但法國人民最終選擇了共和,在普法戰爭失敗的陰霾下,共和之路絕不會一帆風順。在巴黎,新的革命已在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