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建安二十年(公元207年),經司馬徽和徐庶推薦,劉備決定親自拜訪諸葛亮,《三國志》記載,劉備“凡三往,乃見”,注意,這裡的“三”並非“三次”,而是虛指很多次,後世衍生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見到諸葛亮後,諸葛亮見劉備心誠意切,便給劉備提出“三分天下”之計策,簡而言之,北方有曹操,江東有孫權,劉備若想立足,只能奪取劉表的荊州和劉璋的益州,以荊州為屏障,巴蜀的肥沃土地和險川作為根據地。如此“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番對話,歷史意義極大,史稱“隆中對”,它為劉備建立蜀漢規劃好了路線圖,堪稱戰略綱領。此後,諸葛亮受劉備之邀,正式出山,建立一代偉業。

殊不知,在諸葛亮出山之前的13年,東漢末年已經發生過另一個版本的“隆中對”,這次“隆中對”的地點沒有發生在隆中,但對天下局勢的剖析,戰略意義極大。而這次“隆中對”的參與者,是孫策張紘

說孫策,就不得不說他的父親孫堅。孫堅本是吳郡富春(今杭州富陽)人,縣吏出身,黃巾軍起義時,孫堅平叛有功,被封為烏程侯。後來諸雄討伐董卓,其他諸侯都是出工不出力,孫堅卻身先士卒,真刀真槍地和董卓大幹一場,因而贏得了威名。

當時,孫堅屈居於袁術之下,在袁術和劉表大戰時,孫堅被劉表的部下黃祖用暗箭射死,年僅38歲。

孫堅去世後,他的長子孫策年方17歲,作為家中的長子,孫策自幼志向遠大,他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積極結識父親的故舊和門客。試圖脫離袁術,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袁術和揚州刺史劉繇對峙,孫策抓住機會,請求帶幾千兵馬攻打劉繇,當時孫策麾下僅有幾百人,他父親孫堅的舊部大概有三千人,孫策就帶著這些人,脫離了袁術,正式進入江東之地。

眾所周知,人們常說孫權所建立的孫吳政權是“江東政權”,其實,從孫堅到孫策、再到孫權,他們都不是江東人,和周瑜、陸遜相比,孫策父兄三人其實是“外來戶”。作為一個“外地人”,初入江東,僅僅帶領三千多兵馬,想有一番作為,其實並不容易。然而,孫策來到江東後,卻幹出了名堂,因為他第一件事,就是拜訪了一位名士,此人名叫張紘

張紘是何許人呢?在孫吳歷史上,有兩位姓張的大臣非常出名,合稱“二張”,一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昭,另一人就是張紘

當年的建安七子都是牛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卻對張紘佩服不已,稱自己在張紘面前,不過是小巫見到了大巫,這就是“小巫見大巫”的出處,可見,張紘的才學之高。

張紘本是徐州人(張昭也是徐州人),東漢末年,外戚專權,何進、朱儁、荀爽等權臣都想將張紘招入麾下,張紘不願被這些人所用,選擇避世,到江東做一個隱士。

孫策久仰張紘之名,孫策和張紘最初的相見方式,和劉備初見諸葛亮非常相似。孫策多次拜訪張紘,張紘都以“母喪”為由拒絕見面,但孫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張紘最終被孫策的一片赤心所感動,決定和孫策來一番深談。

實際上,這次談話,張紘為孫策認真剖析了天下局勢,然後為孫策提供了一條一統天下的方略。張紘說:

昔周道陵遲,齊、晉並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陽,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仇敵可報。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

張紘的意思,可分為五點來理解:

第一,不能師出無名,要以“匡輔漢室”為口號;

第二,長江乃是天險,應該迅速佔領建康(南京),以長江為天下,再圖揚州(包括經今天的浙江、福建和江西等地)。如此,江東可作為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

第三,江東之地穩固之後,沿江而上,圖荊州,因為荊州是咽喉之地,只有拿下荊州,才能西進巴蜀,北進中原。

第四,以荊州為跳板,迅速西進,取代劉璋,佔領益州和巴蜀諸地。

第五,最後聯合西涼一代的馬騰、漢室,一起揮兵中原,統一天下。

這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對”,有人稱張紘的這番話為“江東戰略”。13年後,諸葛亮提出以巴蜀為根據地成就霸業,只是,在13年前,張紘早就提出了以江東為根據地一統天下了。諸葛亮以巴蜀險川為屏障,張紘建議以長江為天險;由於年代差了13年,張紘的戰略,似乎更超前。

另外,張紘的戰略還有一個非凡的亮點: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元祖,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都是從北向南逐漸統一,而張紘的這份“江東戰略”則是從南向北,徐圖霸業。縱觀中國歷史,從南向北統一中國的開國皇帝,只有一人,此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朱元璋所採取的戰略,和張紘的戰略軌跡,有很高的重合度。

所以,筆者認為張紘的“江東戰略”很有超前意義。

張紘只是戰略規劃師,若想統一天下,還需要一個出色的執行官,而孫策恰好是一位出色的執行者。

第二年,孫策在舅舅吳景以及好友周瑜的幫助下,以迅雷之勢打敗了劉繇,從此紮根南京。然後揮師南下,迅速佔領固陵(浙江蕭山一代),將吳郡(蘇州)和會稽(紹興)橫刀切開,然後各個擊破。從此,長江下游盡歸孫策。

兵貴神速,孫策為了贏得時間,在佔領長江下游後立即逆流而上,劍指豫章(南昌)和夏口(武漢),經過孫策的一番猛攻,江西之地終於被拿下。這就意味著中國古代所謂的“江南地區”全部屬於孫策。

如果孫策繼續按照這個速度,不出五年,五年之後,他早已統一天下了。

就在孫策大展宏圖的時候,一場意外發生了。建安五年,孫策在丹徒山打獵時被許貢的門客刺殺,不幸身亡。

孫策臨終前,把孫吳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孫策對孫權說: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

意思是說,論衝鋒陷陣,攻打地盤,你和我差得太遠。當然,孫策的話還有後半句,是說“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當時,當時張紘的“江東戰略”才完成三分之一,還沒到“以保江東”的時候,所以說,孫策的隕落,是“江東戰略”的巨大挫折。

孫策雖然死了,但孫權並非無能之輩,畢竟,他“舉賢任能”的能力十分突出,孫權任用周瑜為大都督,還有繼續“江東戰略”的可能。

周瑜,東漢末年的文武全才,也是被明清小說全面抹黑的歷史人物,歷史上的周瑜,不僅文韜武略,還是一位美男。當初孫策初到江東,若沒有周瑜的鼎力相助,也沒有如今的江東基業。

孫策去世之前,周瑜已經開始計劃奪取荊州,而當時北方的各大勢力還在相互攻打,劉備還處在無家可歸的地步。只是孫策的去世,徹底打亂了周瑜的計劃,當時江東不穩,周瑜只得暫緩奪取荊州。

後來,曹操統一了北方,南下荊州,赤壁之戰爆發,孫劉聯合抗曹,在整個赤壁之戰中,周瑜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展現,只是,赤壁之後,正在周瑜準備攻打益州的時候,歷史彷彿再一次給東吳開了個玩笑,36歲的周瑜病逝了。

周瑜的去世,讓東吳伐蜀的計劃中止,在接連失去孫策和周瑜之後,張紘的“江東戰略”徹底流產了。

若東吳不連失孫策和周瑜,後來一統天下者,是東吳也未可知。

此後,也讓劉備輕鬆得到了益州,周瑜的繼任者魯肅只得聯劉抗曹,東吳奪取天下的機會,徹底失去了。

歷史,始終由無數個“意外”組成。然而,所有的“意外”,註定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2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出身高貴的琅琊公主,一度淪為大臣玩物,被迫流落街頭出賣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