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盟軍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以後,美英圍繞誰來主導歐洲戰場話語權的問題都在暗中較勁,雖然名義上艾森豪威爾是盟軍歐洲戰區總司令,但在北非出盡風頭的英軍戰將蒙哥馬利並不買他的賬,從一戰以來英軍都是歐洲戰場說一不二的角色,現在面臨要聽從美軍的指揮,蒙哥馬利決定打一場重振英軍軍威的戰役,以確立英軍在歐洲戰場的定位。為此,蒙哥馬利精心策劃了一場名為“市場花園行動”的空降偷襲行動,希望奪取荷蘭境內的一系列橋樑道路,從而開闢一條從側翼進攻德國本土的捷徑。但是,這個看似巨集偉的計劃,僅僅維持了9天就以盟軍的慘敗而告終,英軍也從此喪失歐洲戰場話語權。
盟軍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既是二戰歐洲戰場的分水嶺,也是美英角逐戰場話語權的競技場關於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早在德國入侵蘇聯以後,斯大林就幾次要求英美儘早在西部德軍背後開闢出來,但丘吉爾卻以種種理由拖延滯緩,甚至還專程到莫斯科解釋,他的理由很簡單,英國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要蘇聯堅持再堅持。
其實,英國的小九九在張伯倫當首相時就暴露無遺,當小鬍子元首試探性地對西歐小國進行掠奪和入侵時,英法就想方設法要把禍水東移,期望借德國之手把紅色蘇聯打敗,可惜的是接下來的走向並沒象他們願望那樣,當斯大林要英法蘇波四家結成同盟共同抗擊德國入侵時,張伯倫滿口拒絕,從而讓德國與蘇聯迅速結成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禍水不僅沒有東移,相反,英法的綏靖政策把自己推到了二戰戰爭的前沿。
當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拖入二戰後,英國在孤掌難鳴中看到了希望,但又害怕美軍進入歐洲後搶了英軍的風頭,因此,在種種場合,美英之間表現的卻是貌合神不合,甚至還有一決高低的姿態。
正是在這樣一個心理作用下,當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部隊面臨誰先進入德國問題上表現出了誰也不服誰的勁頭,尤其是蒙哥馬利和巴頓之間更是達到了齊頭並進的地步,歐洲戰場也就成了兩軍較量的競技場。
“市場花園行動”一旦成功,蒙哥馬利不僅贏得戰場話語權,而且還可以拿到率先進攻德國本土的入門券“市場花園行動”本身是有戰役作用的,蒙哥馬利之所以提出這個計劃設想,其背景是巴頓率領的第3集團軍在諾曼底登陸後,長驅直入在法國平原如入無人之境,英軍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另闢蹊徑,行動的目的不僅可以使盟軍在德軍側面開闢一條通道,還可以為英軍先於巴頓進入德國創造條件。
但是,蒙哥馬利的計劃忽視了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對當面德軍敵情的了解。諾曼底登陸後,盟軍中瀰漫著一股勝利就在眼前的自滿情緒,認為德軍再無戰鬥力可言,進佔柏林指日可待。殊不知,德軍也在籌劃一場更大的戰役阿登反擊戰,在這次戰役中,盟軍遭受到了歐洲戰場上最大的重創。
二是對盟軍聯合作戰的指揮配合。對於美國登陸歐洲,蒙哥馬利雖然也是二戰名將,但在指揮美英聯軍上尚屬首次。5500多架運輸機、8000多架戰鬥機及轟炸機、2596架滑翔機,3.5萬多人的部隊、568門火炮,1927輛軍車。僅這麼多的裝備就能看出不是兩個月的時間倉促準備得出來的。
同時,作為世界軍事史上首次使用這麼大的空降作戰力量,還是偷襲行動,在對地面敵情不掌握,對荷蘭地理環境不明的情況下盲目空降,結果可想而知。
“市場花園行動”失敗,丘吉爾和蒙哥馬利留下巨大遺撼,卻為美蘇兩軍進入柏林鋪平了道路“市場花園行動”的結果,盟軍參戰部隊傷亡過半,1萬7千人遭受重創。連美國最精銳的空降101師、第82空降師、英軍第1空降師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
分析這次行動失敗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英軍急功近利,作為久經沙場的蒙哥馬利將軍,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但他在與艾森豪威爾爭奪歐洲戰區總司令時,在與巴頓爭奪誰先進入德國問題上,沒有表現出一個良好的軍事指揮員心態,致使這個計劃本身就具冒險性。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盟軍錯誤的估計了德軍的反擊能力。諾曼底登陸後,盟軍上下都表現出了罕見的樂觀,而這時的戰局也確實讓盟軍樂觀,東線戰場蘇軍全面進入大反攻,西線戰場盟軍呈現一邊倒的勝利,誰會想到德軍還有那麼強的戰鬥力呢?
但是,盟軍忘記了困獸猶鬥,加上盟軍不明敵情,好多空降士兵還在空中就被德軍的高射炮擊中身亡,一些空降部隊剛落地就被德軍包圍,一槍沒發就成了俘虜。一系列的失誤暴露了盟軍的計劃是多麼的倉促和準備不足。
雖然“市場花園行動”讓英軍喪失了戰場話語權,英軍從此也無大仗可打,但這個行動卻讓盟軍開始警覺起來,在取得阿登戰役勝利後,美蘇兩軍在東西兩線對德國發起了柏林之戰,二戰也進入到收尾階段。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