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這首《獄中題壁》可以說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名作了,每當人們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不免回想起百年前的那我義士譚嗣同慷慨赴義時的情景。然而,慈禧在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卻格外的憤怒,她甚至特意吩咐劊子手換成頓刀砍,砍了30多刀才斷氣。
慈禧恨譚嗣同的深層原因
其實慈禧之所以如此痛恨譚嗣同,是有原因的。我們知道慈禧作為太后以及晚清時期的實際掌權者,她的權力其實都是架空了清朝的兩任皇帝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同治皇帝是她的親兒子,如果同治能夠活到成年,那麼慈禧或許還有可能讓權,然而同治並沒能活到成年。因此慈禧又另立了自己的親外甥也就是光緒皇帝。
光緒登基時年齡尚小,因此自然是由慈禧代為攝政,當時光緒成年後慈禧依舊不願讓權於光緒帝,這時矛盾就發生了。
在近代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戊戌變法,表面上是傳播新思想、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以及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但本質上就是光緒與慈禧的權力鬥角。
如果戊戌變法能夠順利實施,那麼朝中擁護慈禧的守舊派就會一一被維新派所代替,那麼光緒也將徹底的掌權,慈禧太后只怕就要老老實實的躺在後宮裡和其他太妃一塊頤養天年了,但向來心狠手辣的慈禧,顯然不甘就這樣受制於人。
譚嗣同為何不逃走?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在守舊派的護擁下發動了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皇帝。早在慈禧離開頤和園,返回大內的當天。戊戌變法的兩大領導人物梁啟超和康有為便逃走了,而慈禧隨機逮捕了包括譚嗣同在內的“戊戌六君子”。
原本譚嗣同也是有很大機會逃走的,可是他卻表示自己要留下,因為只有用死才能證明,自己對變法堅定不移的決心。
菜市口慷慨就義
1898年9月28日,下午4時。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押往了菜市口行刑,可悲的是在場觀刑的老百姓聽了慈禧發出的告示蠱惑,認為他們都是十惡不赦的壞人,甚至向他們仍剩菜。卻不知他們個個都是敢作敢當,心懷天下的義士。
在行刑前譚嗣同仰天大喊:“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可嘆的是,劊子手因為接到的慈禧的秘告,用了鈍刀,一刀一刀地砍在譚嗣同的脖子和肩椎處,連續砍了30幾刀譚嗣同才死亡。
譚嗣同的鮮血染紅了刑場,可染紅了想要推翻清朝腐朽統治的革命黨。而慈禧想要以譚嗣同的鮮血震懾維新派,卻反而激發了更多人的鬥志。正如一位觀刑者所述那樣:“各國變法,無不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