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清宮劇可以說是“霸佔”了我們的熒幕,各種狗血劇情什麼都有,也出現了許多違背歷史的存在,從服飾到劇情,甚至於還出現了孝莊自稱“我孝莊”這樣的狗血對話,要知道孝莊是孝莊太后的諡號,她又怎麼可能在自己生前說出這樣的話呢?還有就是,在清朝,皇帝女兒的封號都是公主,什麼格格一類的純屬扯淡。
不過,清宮劇也並非一無是處,起碼劇中後宮的明爭暗鬥是最受大眾喜愛的,劇中各宮妃子為了爭寵都鬥得你死我活,這樣的劇情看起來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還是不錯的。不過,我們也要理清事實,在真實的歷史中,妃嬪們在後宮的生活,肯定是沒有影視劇中所演繹的那樣曲折離奇,更沒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因為,在清宮中各殿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絡,而且有各項規定,管理非常的嚴格,他們就算想勾心鬥角也沒啥機會。
不過,清宮劇中還是有一個東西是符合歷史的,那就是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後宮中的女眷在脖子上都會有一條白布條,上至太后、太妃,下至皇后、妃嬪乃至宮女。那麼,這一條小小的白布條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如果說和我們現代的圍巾一樣,是為了冬天保暖,可為什麼夏天的時候,他們也帶著這條東西呢?又或者是僅僅只是為了裝飾衣物?
其實這些都不是,她們帶著這條白布條,其實最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皇帝認清她們罷了。
眾所周知,後宮中的女眷非常的多,皇帝很難將她們所有人都記住,就算記住了,也無法將她們每個人的名分記住,所以,要區分清他們的等級顯得尤為重要,而這個白布條的作用是為了方便皇上辨認後宮嬪妃的等級。
俗話說後宮佳麗三千人,歷朝歷代哪個皇帝后宮不是鶯鶯燕燕佳麗成群?雖說“佳麗三千”只是一個比喻數,但實際上又差不到哪裡去,總之這個數量多到你無法想象,所以,皇帝並非薄情寡義,而是真的太多人了,他根本沒辦法做到記住每位妃嬪的名字、名分。所以,這個時候後宮女眷戴在脖子上的白布條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皇帝可以根據白布條上的花紋來區分她們的身份,純白布條沒有繡任何花紋的自然是最底層的宮女,而花紋越多月絢麗的地位則越高,如此一來皇帝便省心了許多。
當然了,說到這裡,我想肯定很多人會問白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是一個“不吉利”的顏色麼?代表的是喪事與死亡,非常的不吉利!可是,為何清宮偏偏選擇這個“不吉利”顏色的布條作為區別後宮妃嬪位分的物件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清朝的統治者說起,眾所周知清朝時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由漢人以外的民族所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清朝的締造者是滿人,而非漢人,那麼自然的我們也不能從漢人的角度與觀念出發,來評論這件事。滿人是一個遊牧民族,雖然在入關後積極漢化,但是並不是每件事都徹底的漢化。入關前,滿族人常年在大草原中生存,遊牧生活中他們所接觸的是第一線的自然生活,所以在他們的觀念中,白色並不是一個“不吉利”的顏色,相反的他們認為白色是最最乾淨的的顏色,代表的是純潔,而妃嬪們搭配白色布條,一是可以彰顯她們高貴、純潔的氣質,其次還可以與嬪妃們身上華麗的衣物形成鮮明的對比,形成一種樸素美。
當然了,還有另一個作用便是這個辨別妃嬪身份的白布條還起到遮擋脖子的作用。其實無論是在清朝還是清朝之前的朝代,一直秉持著非禮勿視的觀念,女子的脖子也是屬於一私密處,而在清朝女子的服飾,並沒有所謂的領子,根本沒辦法遮擋脖子,那麼,這個時候白布條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起到遮擋女眷脖子的作用,避免暴露。而且,在搭配衣物上並不會顯得突兀。
這也是清朝獨有的,除去身份等級的象徵外,它還起到方便皇帝甄別妃嬪、遮擋脖子、保溫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