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中國的考古,有一種難以忘懷的痛叫做 “明定陵考古發掘”為什麼這麼說呢?在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明定陵考古發掘”事件由此開始。

1956年郭沫若和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始算,到56年不過30多年的歷史,人才、技術都極度缺乏。但是由於當時反對者都人微言輕,所以並沒有能夠阻止郭沫若要發掘明皇陵的計劃。

由於技術經驗不夠成熟 ,試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長陵改為第三大的定陵(明萬曆皇帝的陵墓)用來試手。

1958年開始明定陵的發掘,經過兩年時間,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絲織品、金器、玉器等文物,由於技術的落後,無數奇珍異寶無法儲存,發掘出來的絲織品氧化變硬和腐化。

三口金絲楠木精製而成的巨大紅漆棺槨以及萬曆帝后的屍骨直接就被毀壞和丟棄,給歷史文物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痛定思痛的鄭振鐸和夏鼐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再批准發掘帝王陵墓的申請,周恩來總理批准了這一申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從此成為考古界的一個定規。

定陵地宮後殿的現狀,棺床上擺放的是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的複製品,原棺已毀屍骨無存。

定陵發掘之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帝王陵不可以隨便挖,從這件事之後就定下了死規矩,堅決不動帝王陵。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中國比長城還牛的建築,以一女英雄名字命名,生前都以為她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