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自幼便十分熟悉,民間的各種典故讓這位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人物,至今依舊被很多人提起,甚至還有人將其冠以“兵仙”的美譽,但歷史真的如此嗎?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韓信對於劉邦來說真實價值是什麼?

看過船伕之前文章的朋友們知道,在分析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時,船伕認為他對於周部落的真實價值,並非是後世所說的軍事才能,因為幫助周武王偷襲商朝的最大功臣是裡通外國的微子,正是這位紂王的哥哥出賣了商朝軍隊的動向,讓已經打算撤退的周武王硬生生的拉了回來,進而偷襲商朝空虛的都城鎬京。

但賣國賊是一個誰也不會待見的角色,於是後世便將這個功勞甩給了姜子牙,但實際上姜子牙從來就沒帶過兵也沒打過仗,他唯一做過且熟悉的便是商朝的基層公務員,這正是由於這點優勢,可以讓其將商朝成熟的朝廷架構和行政執行機制嫁接到落後的周部落,讓其一躍成為十分成熟的政權。

這一點在韓信身上也是如此,韓信對於劉邦的真實價值便是將一套十分成熟的練兵體系和部隊架構帶到劉邦建立的起義軍當中,進而滿足其迅速擴張軍隊的需求。

說到這裡估計有人會說,劉邦帳下不是有很多能臣名將,這點“小事”他們難道都不會嗎?事實的真相恰恰是,當時劉邦的陣營中還真的找不出一個會練兵打仗的軍事人才。比如我們熟悉的樊噲,本職工作是屠狗,夏侯嬰則是車伕,曹參雖然幹過武官,但也只相當於基層派出所所長,帶隊伍抓個小偷還可以,遇上有點規模的土匪都真能跑。

讓這些人掄刀砍人不難,但走個佇列方陣,完成準軍事化訓練比登天還難。至於謀士和文臣也不行,蕭何算個賬籌備後勤還可以,張良分析下局勢與人談個判也可以,但讓他們去練兵也會抓瞎,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才能不行,而是因為他們不會。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解釋下先秦時期的軍事背景,相較於後世文武分家,當時並沒有較為嚴格的文武之別,對於當時的頂級人才來說,追求的往往是文能治國,武能平天下,所以我們會發現像龐涓,吳起這樣的頂級人才都是內政軍事一把抓,十分厲害。

但這種頂級人才畢竟是稀缺品,到了秦一統六國的時候早已經消耗殆盡了,而到了秦朝末年而是徹底絕跡,這時候唯一能稱為軍事人才的便只剩下兩波人,一波是秦朝正規軍,章邯便是其中代表,另一波則是六國的武將世家,項梁和項羽叔侄便是其中代表。

這兩波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心氣很高,不光他們自己,就連這些人的部下都很不屑於去輔佐平民百姓的,當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恰恰說明對當時人們來說,所謂的王侯將相都是要看出身的,出身低賤會讓人看不起,更別說讓別人屈尊降貴輔佐了。

不光會帶兵打仗的將才不願意來投奔,其實就連劉邦自己也對這些出身高貴的將才既愛又恨,原因很簡單,倘若將軍隊交給這些人,萬一跟陳勝一樣軍隊被帶跑了可咋辦?

這個時候韓信對於劉邦陣營來說就很“珍貴”了,他既會練兵打仗又沒有根基,雖是沒落貴族卻一直被人看不起,此時的韓信就如同跌入水中的人急需救命稻草,只需要有人施加恩惠,便很容易掌控,蕭何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會月下追韓信。

既有才幹,又好掌控,這樣的人才從古至今都十分稀缺,對於很多領導來說更是可遇不可求,相信帶過團隊或是創過業的人會很有體會。

後世為何不斷抬高韓信的歷史評價?

明白了韓信對於劉邦的真實價值,那麼為何後世史書和文學作品要不斷抬高韓信的才能和價值呢?這背後其實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知道後世的史書都是文人寫的,而古代的史書可不是寫給老百姓看的,要知道古代的識字率低極低,就算是拿給老百姓看也看不懂,這些史書其實都是寫給帝王們看的。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更是直白的表示就是為帝王量身打造的教科書。

寫書自然要有中心思想和寫作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主題便是要通過歷史故事教育帝王要重視人才,除了正面案例自然還要有反面教材,西楚霸王項羽正是因為不懂得重視人才,放任韓信在自己麾下卻只讓他做執戟郎(地位很低),才導致人才流失最後自刎於烏江。

觀點明確,邏輯清晰,執筆的文人自然不介意稍稍加上一點誇張的修飾,以及孔子流傳下來的春秋筆法,至於和事實有多少出入,甚至會讓人產生哪些誤解,已經不重要了。

其次,漢朝作為一個綿延407年的王朝,其正統性已經無人能夠撼動了,所以對於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或多或少都要美化一下,至少不能說太過露骨的壞話,比如殺功臣幾乎是所有開國皇帝的通病,而殺韓信的恰好不是劉邦,而是被描寫為一代妖后的呂雉。

雖然劉邦對韓信沒少打壓,但揮刀的人畢竟不是他,所以後世文人美化韓信的時候就絲毫沒有心理負擔了。

被歪曲的韓信對後世人的誤導

再次翻看關於韓信的歷史記載會發現,關於這位兵仙戰爭謀略篇幅並不多,與此相反一些生活性的段子倒是很多,比如胯下之辱、一飯之恩等等,這些故事又與民間演義結合,廣泛流傳於中國民間。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普通老百姓根本無法理解戰爭和謀略方面的內容,即使現如今這也是晦澀難懂的領域,所以具有生活性的段子更方便大家理解一個歷史人物,但這樣便造成了許多誤解。

比如從韓信這個歷史人物身上,很多人看到的是知恩圖報或者忍辱負重,這的確很符合儒家倡導的主流思想,但這些和韓信之所以能夠成為兵仙根本就沒關係。我們應該注意到的其實是韓信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先是在大公司打過工(項羽陣營),雖然只是一個“碼農”,卻學到的較全面的技能,之後看準時機跳槽去了初創公司(劉邦陣營),不但拿了股權期權,還差點逆襲成了創始合夥人。

這樣看我們便會發現,韓信的成功的套路在人類幾千年歷史中可謂是百試不爽,除了前文提到的姜子牙,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回國的錢學森、臺積電和韓國三星的技術元老,走的都是這個套路。

我們常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那就是先在鳳凰身上當一根默默無聞的靈羽,在學會各種知識和技能後,再去當雄雞頭上火紅的冠頂。

2021.02.01(晚)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為什麼到死都沒有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