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家喻戶曉,傳為美談,這裡關鍵是個義字,沒有了義,整部三國也就索然無味了。
世間最讓人痛恨的是背信棄義,而最讓人尊崇的是義薄雲天。關雲長最終不為曹操的盛情所迷惑而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到河北尋兄,把一個義字表達地淋漓盡致,蕩氣迴腸。
異性兄弟尚能如此,可三國中雖是至親兄弟卻各懷鬼胎骨肉相殘最終被滅的袁紹一家兄弟卻成了反面教材。
袁術稱帝,偷窺神器,欲霸淮南,人神共憤,曹操傳檄約天下諸侯共討之,大軍兵鋒所指,袁術潰不成軍,最終為曹操所滅。期間,擁有幾十萬大軍的袁紹對兄弟袁術沒有一點表示,坐看袁術滅亡,即使不能正面去幫助袁術,但也能側面給予救援。
曹操討伐袁術時,許都仍然是空虛的,因為當時曹操兵力還是不足,乘機偷襲許都還是有機會的,這一直都是曹操的軟肋,然而遺憾的是袁紹始終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其實在袁紹心裡巴不得袁術被滅,因為袁紹是庶子不是嫡出,而袁術卻是根正苗紅,袁紹從心裡就一直糾結於此,常常耿耿於懷,因此根本不想去救援袁術,有這樣的領導有這樣的家長自然也就領導不好下屬教育不好孩子。
袁術滅亡後,袁紹與曹操官渡大戰,結果袁紹慘遭失敗,逃回北方,不久吐血身亡。
袁紹死後,其三個兒子又上演了一處兄弟不和骨肉相殘的鬧劇。袁尚與袁譚相互攻伐給了曹操可乘之機,甚至為了消滅自家兄弟袁尚,袁譚竟然投降曹操欲借曹操勢力消滅袁尚,讓曹操感到極其厭惡,最後兄弟二人均被曹操殺戮。袁熙和高幹逃往遼東,也被公孫康所殺,袁紹一家兄弟就這樣因兄弟不和而先後被滅,諾大的袁氏家族徹底覆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都渴望能交到有情有義的朋友,如桃園三結義中那樣的好兄弟,但現實又是殘酷的,好多親兄弟也上演了現代版的袁氏悲劇,實為遺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