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錢是不行滴】
上一回咱們說到,喬治三世為了解決大英帝國的財政困難問題,對北美殖民地開徵新稅,並自以為建立了一套強有力的徵稅體系。在1764到1767年之間相繼頒佈了《糖稅法》、《印花稅法案》、《湯森法案》等等。不過我們前面也說了,這些法案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喬治三世為首的英國政府理想主義式的統治思想,在實際上並沒有給英國政府帶來想象中的大量收入,反而還引起了北美人民的激烈反抗。最終英國政府迫於各方面的壓力,也確實是因為賺不到錢了,最終廢除了《印花稅法案》、《湯森法案》。不過英國政府仍然堅持保留了茶葉稅的徵收,並且還迎難而上,在1773年又頒佈了《茶葉法案》,授予了東印度公司對北美大量傾銷茶葉的壟斷權。這一舉動也就表明了英國政府的一個鮮明的態度:“收錢,我們是認真且堅持的”
【誰還沒有點背景是咋地】
說起東印度公司,很多人可能都不會陌生,這家公司在世界近代史上可謂是名聲在外,當然這名聲是有好有壞的。東印度公司最初組建是在1600年,由英格蘭女王(注意是英格蘭不是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皇家特許狀,授予其在印度的貿易特許權。如果你真的以為這家公司會成為一家親民企業,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東印度公司早期主要的發家方式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經濟掠奪式的貿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要是不和我貿易,我就打到你和我貿易為止。這種無賴式的貿易擴張方式使得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混得風生水起,畢竟人家背後站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偉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而同時,印度在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後英國政府也需要想辦法來進行管理,於是乎東印度公司當仁不讓地承擔了這一部分的國家責任,歷史學家將這種權力稱之為“協助統治”。所以東印度公司在國家支援下逐漸“轉型升級”,原本的商貿公司職能依舊不變,同時還開闢了政治管理和軍事維穩的新領域,成功成為了印度地區的地頭蛇。
實事求是地說,東印度公司對於英國早期的殖民擴張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曾經洗劫過孟加拉國國庫,強迫南亞人民種植鴉片以賣給中國獲取暴利,收購了許多港口,可以說在南亞次大陸上已經是實際統治者般的存在。
不過老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一百年的時間裡,我們眼見東印度公司起高樓,也眼見他樓塌了。十八世紀後半期,東印度公司逐漸走上一個沒落的道路,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原因還是這種殖民統治引起了當地人民的不滿,大量的起義導致東印度公司財力耗費嚴重。同時作為一個商業資本公司,起義也導致東印度公司的商業活動無法正常進行,所以一正一反,東印度公司逐漸陷入一種惡性迴圈,入不敷出。
但此時英國政府還不希望看著自己的得力小弟走向衰落,所以希望透過授予東印度公司的對北美傾銷茶葉的壟斷權以使其獲利,減緩衰落步伐。當然這一政策背後真正的目的還是希望借東印度公司的商業貿易之手給自己多撈點錢,以此緩解自己最大的問題——國內財政困難。
【茶葉是個好東西】
前面我們說了,英國政府取消了很多新稅,但是唯獨堅定地徵收茶葉稅。為什麼英國政府對待茶葉稅的態度如此認真?關鍵原因還是茶葉實在是有利可圖。茶葉在今天還仍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在當時更是北美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其需求量十分巨大,而北美的自然地理環境又不是非常適合茶葉的種植和生長,所以大量的茶葉是需要從印度進口。換句話說,就是從東印度公司進口,也就是從廣義上的英國進口。
英國政府名義上為了扶持東印度公司的發展,實際上還是變相的為了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經濟控制。但是英國政府沒想到的是,這樣看似一石二鳥的好招式卻並沒有騙過北美人民的眼睛。
如果此時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對北美殖民地傾銷茶葉的壟斷權,因為印度茶葉產量高並且東印度公司可以出售茶葉的價格遠低於同時期走私茶葉的茶商和北美當地的茶葉種植者。那麼作為一個正常人,當然會選擇購買東印度公司售賣的廉價茶葉而不會購買北美本土商人的茶葉。久而久之,北美商人、北美本土茶葉種植商就會因為無法獲得利潤而相繼破產,進而就會造成北美本土茶葉銷售產業鏈的崩塌,從而就會直接沉重打擊北美本土商人勢力。這種情況下北美原有的商人集團將會不得已退出市場。在北美商人退出市場之後,東印度公司無疑就是北美最大的茶葉商人,那麼無形之中東印度公司就完成了對茶葉市場的壟斷,成為了壟斷者。
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那麼之後的北美茶葉市場將不會再受北美人民或者北美商人的制約或影響,市場主導權將掌握在東印度公司手中,北美將喪失自主權。並且授予東印度公司茶葉傾銷壟斷權並使其獲利的行動一旦成功,那麼在其他領域也會有什麼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等等等等借鑑東印度公司經驗,從而完成在不同領域控制北美經濟的目的,也就是說北美的經濟將會被英國完全的控制,沒有一絲自主性。所以說我個人覺得這個政策無疑是經濟上的陽謀。
當然,這種經濟陽謀在近代歷史上英國政府多次使用。我們最熟悉的可能還是在鴉片戰爭前後,英國棉布對中國棉紡織業的影響。其實和此時藉助東印度公司控制北美思路相同,區別在於這一政策在晚清的中國大獲成功。
但是北美人民不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