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1871年,少年載淳坐在皇帝大位上,年號同治,當然,真正掌握朝廷大權的,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尤其以慈禧為主。在這個時間段,清朝是什麼樣的社會面貌呢?我們透過一組老照片來感受一下。
年輕夫妻合影。
看他們的穿著,家境還算不錯,夫妻二人般配和諧。這類照片在晚清影像中並不多見。
寧郡衛安勇炮兵。
寧郡衛安勇駐紮寧波,由寧紹臺道臺指揮,以西法訓練,裝備洋槍洋炮。據記載,“普通士兵的工資(在寧波他們能如時地得到支付)是每月六元,約合每天一先令。此外還發給冬夏兩套服裝,夏裝是白地藍色鑲邊,冬裝是深藍色、綠色鑲邊,還有一條深綠色的頭巾。”曾有資料稱該照片拍攝於金陵製造局,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江南鄉村一景。
梯田、水牛、牧童、農民……這張黑白老照片勾勒了一幅文藝氣質很濃的鄉村生活圖景。晚清大臣陳寶琛寫詩描繪梯田景色道:“百轉千盤下翠微,梯田足水自然肥。稜稜石子偏當路,不放林陰六轡飛。”
正在忙碌的磨刀匠。
“磨剪子嘞戧菜刀……”這種吆喝是過去街頭巷尾常見的一景。20多年前,我童年時代也曾遇到過,現在則不見蹤影。我很好奇,現在家裡的菜刀鈍了,大家怎麼處理?難道直接扔掉買新的?
天津農民“望洋興嘆”。
1871年夏天,天津地區連降暴雨,河堤沖決,田舍被淹,造成數十萬災民失去家園。直隸總督李鴻章報告朝廷說:“本年五六月間,天津雨水過多,致海河及南北運河沖決數口,濱海地面,田廬禾稼,多被淹沒。小民蕩析離居,殊堪憫惻。”
教會學校的師生在吃茶點。
他們吃的東西有花生、瓜子、水果等,比較簡單。有趣的是照片中的人物,姿態各異,非常生動。
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與丫鬟。
這位旗人家的小姐打扮精緻、衣裝精美,氣質不俗,相比之下她身邊的丫鬟就樸素很多了。因為她穿了花盆底鞋,站立不穩,所以把手搭在了丫鬟的胳膊上,同時此舉也突顯了她的高貴。那隻大香爐從側面反映了她家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
福州萬壽橋上擁擠的人群。
當攝影師將照相機鏡頭對準橋面拍照的時候,人們停下匆匆的腳步,好奇地看著這個陌生人以及他手裡奇怪的機器。他們的表情和姿態不一而足,有一個孩子舉著竹竿,掛著各式面具。
葬禮上的執事人員。
照片上的男子在葬禮上承擔打幡、舉傘蓋、抬冥器等任務,他們都是被臨時僱用的乞丐。這類事情一般人不願意幹,而乞丐則無所顧忌,還能從中賺取一筆豐厚的報酬。
外銷畫畫師。
外銷畫是應來華洋人的需要而繪製的商品畫,清朝外銷畫畫師們把作坊開在廣州十三行的商業街上。他們既能掌握中國畫技法,也能運用西洋畫技法,其作品以人物和風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