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距離明朝滅亡已經時間不多了,僅僅57年後,萬曆的孫子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殺,標誌著明朝滅亡。
到了王朝即將滅亡的時候,時代毀滅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比如: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民不聊生,階級矛盾激化,外患逐漸嚴重,北邊遊牧民族開始蠢蠢欲動等。
更嚴重的是明朝的既得利益階層也就是文官集團已經非常的強大,他們生活的優哉優哉,工作的目標是很低的,他們自稱是孔孟的傳人,儒家的代表,道德的化身,對下購置房產土地,蓄養家奴,兼併土地,形成產業鏈,對上舉起道德大棒,打著維護正統的旗號,形成黨爭,排除異己,甚至矛頭指向皇帝,博取清名啊!
很多的人連自己都顧不了,更別說民族和國家了,更何況人性都是自私的。
面對這內憂外患的局面,也不是沒有人想幹些什麼?我們的人群中,總是會有一些理想主義者不願意渾渾噩噩,試圖想幹些什麼,這個社會肯定也有一些精英人物不願意陪葬即將毀滅的社會,比如:張居正。
張居正想幹些什麼,就是進行改革,著名的“萬曆新政”,也就是一條鞭法、考成法等,可惜中道崩殂,天不假年。張居正一死,新政也就基本被停止了。
相對於張居正這樣百世一出的天才人物,萬曆皇帝和申時行肯定是不如的。但是,他們也都想幹些什麼。
對於張居正,萬曆皇帝的感情是複雜的。既有恩情,也有恐懼,既想依賴,也想擺脫。
萬曆皇帝因為童年的不幸,一直活在巨大的陰影中,他雖然接受了嚴格的教育,但是,他卻一直活在張居正的陰影中。好了現在張居正死了,自己可以幹些什麼了?
可是,他發現自己什麼也幹不了,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照顧不了,自己只能像囚徒一樣活在紫禁城內,成為一個象徵而已,成為一個活著的祖宗。
相對於萬曆皇帝,申時行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張居正,不是差了一點,是遠遠不如。所以他萬事都是調和,調和,再調和,儘量的不得罪文官集團,但是,他還是在確定太子的問題上,跌了跟頭,灰溜溜地回家養老去了。
申時行走了,萬曆皇帝更加的孤獨,甚至覺得自己成了紫禁城內的囚徒。
大明王朝非常聰明、最尊貴的皇帝也心灰意冷了,他已經疲憊了,他甚至有點自閉了。他廢除了早朝,他拒絕和大臣們見面,他甚至當帝國官僚體系空缺崗位時,也不去任命。
他就是以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文官集團的憤怒和不合作的態度。
公元1620年,萬曆皇帝駕崩了,他心愛的女人鄭貴妃失去了他的佑護,被罵為妖孽,也被幽禁致死,更不能陪伴他於地下了。
僅僅二十年後,他和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抓住,被褪盡全身毛髮,做成了“福祿宴”,被人吃了。
又四年後,他的孫子崇禎皇帝上吊自殺。
北京的文官集團呢,都去迎駕李自成,加入了大順王朝。
可惜,農民軍翻臉不認人,以追贓為名,將北京的文官們劫掠一空,並實行拷打,很多人死於非命。他們的妻女等也被農民軍姦淫捋掠,很多被作為軍妓或賞賜給農民軍將領軍士。
他們都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都做了歷史的墊腳石,可以說沒有一個贏家!
《萬曆十五年》大概說了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文史知識局##歷史天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