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1885年,英國人佔領了整個緬甸。在曼德勒國王西奧統治期間英國人將首都遷至仰光。併吞緬甸。統治印度為英國戰略的重中之重,緬甸的問題成為次要問題。緬甸的國內沒再次引起英國殖民者的注意。這是英國殖民統治者的一個致命錯誤。這就是後來緬甸民族主義和國家獨立抗議風起雲湧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國總督 英國軍隊使用印度少數民族作為士兵。在曼德勒《伊洛瓦底血的馬叛亂》

緬甸解放反英運動的現象出現。受佛教和現代運動的影響,當英國人佔領了整個緬甸後。曾經的寺廟和僧伽的資金贊助人和政治支援的君主制也結束了這一角色。

英國人對緬甸宗教並不感興趣,英國人感興趣僅僅是緬甸的資源和勞動力。因此英國殖民者向擁有宗教信仰自由的緬甸人民開放宗教權力。宗教組織的管理不再是政府機構關心的一項個人權利。這時族長的職位也被推翻,沒有新的任命。被忽視的宗教組織造成緬甸社會動盪和分裂和革新。

然後是曾經間接引導思想的僧侶,在促使人們抗議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緬甸僧侶的抗議方法包括批評社會制度以及禁食抗議等,敦促英國保留其宗教信仰,就像名叫“ Uwisan”的和尚禁食抗議最終餓死直到他死後166天來自僧侶一樣前赴後繼。

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YMBA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抗議“不穿鞋運動”是針對穿著鞋子到廟裡的外國人的抗議活動。自進入寺廟區以來,緬甸人民都會脫鞋表示對自己信仰的崇敬。(泰國人只有在參加教堂活動時才脫鞋)緬甸人認為這是西方人褻瀆宗教和自己信仰的行為。這次抗議成為緬甸民族主義的焦點和轉折點。最後,西方人必須在進入寺廟寶殿前“脫鞋”。" 脫鞋 " 是緬甸自古以來的規矩,一種特殊禮節,植入身心血脈,不是外來民族說改就會改的,即使亡國也在所不惜。因此在英國統治緬甸 60 多年中,一直無法改變這一習慣," 脫鞋 " 延續至今。

在隆重的國宴上或會見外國政要時,也都穿著拖鞋。

緬甸人民相信的佛教傳說,即是“ 昭·皮皮森”的兒子“阿查特國王”時,他想要從父親那裡繼承王位。因此他謀逆逮捕了昭·皮皮森入獄,並不憂心。還透過用禁食方式抗爭,即使阿查特國王隨後割斷了自己父親的腳他依然不放棄抗爭。無法再次行走昭·皮皮國王與之抗爭到去世。

因此人民是崇敬追求佛法的國王,並且國王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為被割傷腳踝他從未穿鞋進入過聖殿佛堂。因此,緬甸佛教徒一直堅守脫鞋的傳統,直到現在一直遵守這個傳統脫鞋進入寺廟。

三年後英國發動第三次侵緬戰爭,他們這一次不但穿著皮靴衝進緬皇宮,還把緬王錫袍和王后擄走,流放到印度,此後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儘管亡國滅代,但“脫鞋”習慣仍然被好好傳承,“脫鞋”是緬甸自古以來深入骨髓的信仰,不是殖民者說改就會改的,即使亡國也在所不惜。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導致像英國人這樣的殖民者面對歐洲戰爭。英國需要殖民印度的幫助。因此同意接受印度自治的原則 這個訊息在緬甸迅速傳播開來。但是緬甸沒有與印度相同的權利。因為英國人將緬甸視為落後,缺乏教育和缺乏管理知識的愚昧地區。

英國的立場引發了緬甸廣泛的抗議活動。並在1920年成立了一個新協會,稱為GCBA-佛教協會總理事會,直接致力於政治活動。它不再像YMBA這樣只是單純具有文化和宗教色彩組織。而是一個致力促進緬甸民族主義發展促進國家獨立的有著濃厚政治色彩的組織。

昂山將將軍與昂山·素姬

而緬甸的僧侶們則扮演著更多的政治角色。名為“ Uuttma”的和尚已經成為這種新型的和尚領袖。試圖以一種新的方式來解釋佛教,例如解釋與佛教涅磐世界相一致的社會主義概念,佛教思想和抵制英國的“抵制”傳統等。

GCBA不斷髮展。並鼓勵建立 我們緬甸人協會由仰光大學的學生於1936年成立。與GCBA相似,它是爭取獨立,拒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方合作,以具有獨立性和主權意識形態的新緬甸領導人的身份。並且是昂山將軍,烏努等重要緬甸領導人也是從這裡走出來的。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國中,為何最先滅亡的是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