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言

在清朝的政治體制當中,總督的權力在所有的封疆大吏中是最大的,一般都手握著兩三個省份的大權。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這些封建王朝最後的封疆大吏都去了哪兒呢?他們有著怎樣的人生際遇,最後下場如何呢?

直隸總督張鎮芳

清朝的直隸總督總管著直隸,也就是現在的天津市、河北省大部與河南省、山東省小部地區的軍民政務,其駐地為直隸省城保定。

而清朝末年,最後的一任直隸總督名叫張鎮芳。

張鎮芳是河南項城人,是清朝光緒年間的進士,他做官之後一直心繫家鄉。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張鎮芳為項城捐白銀6萬兩,在百冢鋪(今永豐鄉)開辦了百冢鋪師範學堂,比河南大學還早辦6年。

宣統元年(1909年)河南省受災,項城地勢低窪易澇,旱災也不斷,是以這年的災荒尤其嚴重。張鎮芳特捐了4000銀元救災,一半給家鄉項城,一半給豫省其他受災地區。

宣統三年(1911年)袁公誠欲修《項城縣誌》,缺少人力物力,張鎮芳對此事十分關心,不僅出資承包了修志的一切費用,還聘請了豫東名士楊仲唐、施景舜為主筆。後來《項城縣誌》成為了項城為數不多的珍貴史冊。

張鎮芳和大軍閥袁世凱既是同鄉,又是親戚,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因此在清朝滅亡之後,張鎮芳便追隨了袁世凱。

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張鎮芳也成為了河南都督兼民政長,張氏一門一時間風頭無兩。不過這個河南一把手只做了兩年,張鎮芳在民國三年(1914年)2月,被袁世凱以“剿匪無方亂殺青年”之名撤了職,調回了北京。

1915年,張鎮芳支援袁世凱復闢帝制,在袁世凱去世後又參與了張勳的辮帥復辟活動。在復辟失敗後,張鎮芳被捕入獄。好在張鎮芳神通廣大,有許多有權有勢之人為其說項,又義捐了賑款40萬銀元,因此僅僅坐牢了3個月後便重獲了自由,此後張鎮芳便再未介入政治。

1928年張鎮芳棄政從商,擔任了鹽業銀行董事長。

1933年張鎮芳病卒,享年70歲。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東三省總督一職設立於清朝末年,在清朝早期的時候,東北三省分別由黑龍江將軍、奉天將軍和吉林將軍來管轄軍隊要務,奉天將軍後來改名為盛京將軍。

清朝末年,清政府將東北三省統一管理了起來,設定了東三省總督一職,總管奉天(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軍民政務,成為了清朝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

清朝的最後一任總督名叫趙爾巽,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及第, 宣統三年(1911年)任東三省總督。

同年,武昌起義爆發了,全國各個省份都瀰漫著濃烈的革命氛圍,奉天省的革命黨人也準備舉事響應,趙爾巽以“保境安民”為名調集了軍隊鎮壓,革命被迫轉入地下。

民國元年(1912年)2月,趙爾巽的心腹謀士、保安會參議總長袁金鎧代趙爾巽草擬了“東三省反對共和十二條”,在文中表明趙爾巽在外交上只承認清朝與各國所訂的條約,其他“概不與聞”。隨後趙爾巽、張作霖、袁金鎧等人周密策劃,對奉天乃至東三省全境的革命黨人和平民進行大規模屠殺。

中華民國成立後,趙爾巽被解除職務,隱居青島,後受到袁世凱起復擔任國史館長一職,從此醉心於纂修清史以懷念故國。

民國三年(1914年)3月,袁世凱下令成立清史館,聘請能員編撰《清史》,定趙爾巽為館長。

民國十六年(1927年),趙爾巽耗盡餘生心血所纂修的《清史稿》終於付梓。同年9月3日,趙爾巽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次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

閩浙總督松壽

閩浙總督主要是總管福建和浙江的軍民政務,清朝的最後一任閩浙總督是名曰松壽。

松壽是滿洲正白旗人,廕生出身,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擔任閩浙總督。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福建革命黨人彭壽松從日本回來,在爭取到福建新軍協統許崇智等人的支援後,決定在1911年11月12日發動起義。

1911年11月8日,福建諮議局議員曾勸告松壽交出政權,被松壽斷然拒絕。於是革命黨人便在當天晚上就發動了起義,松壽組織旗兵拼死抵抗,雙方激戰了整整一夜,最後以旗兵的失敗而告終。

松壽見大勢已去,便在福州的府邸內吞金殉國了。

湖廣總督博爾濟吉特·瑞澂

湖廣總督的正式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或兩湖總督,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因湖南、湖北兩省在明朝時同屬湖廣省,因此又通稱為湖廣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湖廣總督是博爾濟吉特·瑞澂,他是蒙古族,滿洲正黃旗人出身,1910年升任湖廣總督。

武昌起義的爆發和博爾濟吉特·瑞澂的所作所為有著直接的關係。

1911年10月9日,漢口俄租界巡捕破獲了武漢革命黨人的秘密據點,繳獲了黨人的名冊,其中有許多軍人的名字。俄方將資料移交給清政府之後,當時的湖北布政司陳樹屏建議銷燬名冊以安眾心,而總督府的師爺張梅生則力勸瑞澂按照名冊抓捕革命黨人。

瑞澂採納了張梅生的意見,抓獲了三十二名革命黨人,誅殺了彭楚藩、劉復基和楊洪勝三人。直接導致了軍心騷動,翌日便爆發了武昌起義。

按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其主因則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則張彪斷不走,而彼之統馭必不失,秩序必不亂也。———孫中山

武昌起義爆發後,瑞澂便棄城而逃,先是逃至上海,不久聽說清政府欲治其罪,便逃往了日本。直到清朝滅亡之後,瑞澂才返回了上海,於1915年病死了。

雲貴總督李經羲

雲貴總督總管著雲南、貴州兩省的軍民政務,清朝的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是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弟弟李鶴章之子,於1909年2月升任雲貴總督。

辛亥革命時,李經羲一家人被蔡鍔禮送至上海,和當時的清朝遺臣們一起遷居青島。後來袁世凱派人到青島多方招攬清朝遺臣出仕,李經羲便應招出仕,於1913年12月出任政治會議議長,翌年5月改任參政院參政,10月任審計院院長。1915年10月,在袁世凱欲稱帝時,李經羲與徐世昌、趙爾巽、張謇一起被封為“嵩山四友”。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李經羲便一直避居天津。

1917年,黎元洪與段祺瑞在中國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上發生“府院之爭”。5月黎元洪下令罷免了段祺瑞的國務總理一職,任命李經羲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但是因為張勳復辟,李經羲就任不足一週便卸去了職務,他也因此被戲稱為“短命總理”。

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在上海病逝,年65歲。

四川總督趙爾豐

四川總督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清朝的最後一任四川總督是趙爾豐,他是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

趙爾巽在任東三省總督之前,便是四川總督,趙爾豐當時為駐藏大臣,兼任邊務大臣。1911年4月,趙爾巽調任東三省總督,朝廷便將趙爾豐調任為四川總督。

當時清政府宣佈鐵路國有,借“國有”的名義把鐵路權出賣給了帝國主義,從而激起了聲勢浩大的保路風潮,以四川的保路運動最為激烈,早在6月份便成立了保路同志會,之後運動遍及全省。

趙爾豐甫任,也曾一度認為“四川百姓爭路是極正常的事”,他一面開導民眾,一面電懇內閣“籌商轉圜之策”,後又參劾盛宣懷,請求朝廷查處盛宣懷。但清廷對趙爾豐等所陳各節,不但置之不顧,反而電飭趙爾豐解散群眾,切實鎮壓。

趙爾豐被逼無奈,只能忠實地執行清廷的旨意。1911年9月6日,趙爾豐召集各營軍官訓話,部署彈壓保路風潮。9月7日,他以到督署看郵傳部電報為由,將應約而來的蒲殿俊、羅綸等九人誘捕。訊息傳出,同志會組織民眾到督署請願,要求釋放蒲殿俊等人,遭到衛兵的槍殺,造成了“成都血案”。

血案發生後,各地同志軍聞而起義,旬月之間,四川大半州縣被保路同志軍攻佔,清軍處處失利,四面楚歌。川軍不願意接受命令繼續鎮壓,清政府於是派湖北新軍入川平定動亂,導致武昌兵力空虛,因此該事件也被認為是辛亥革命的導火線,趙爾豐也因此事件被免去四川總督一職,留任邊務大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1月22日和25日,成都召開四川官紳代表大會,宣佈脫離北京政府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由原諮議局議長蒲殿俊任軍政府都督。

當時的局勢並不穩定,12月6日,蒲殿俊強行在成都閱兵,不料軍隊突然譁變,蒲殿俊倉皇逃走,亂兵在成都四處搶劫。

當時的軍政部長尹昌衡平定了叛亂,被推為新一任都督。當軍隊譁變時,由於趙爾豐威望卓著,在一些紳商的請求下,趙爾豐曾以總督的名義佈告以安定軍心,此事為趙爾豐留下了禍端,後來被指責為兵變主使。

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指揮所部擒獲趙爾豐,並在成都皇城壩召開公審大會公審趙爾豐,當眾盡斥其罪,並令部下將趙爾豐當場處決於皇城“明遠樓”。

兩江總督張勳

兩江總督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清朝的最後一任兩江總督便是大名鼎鼎的北洋軍閥之一張勳,他是在武昌起義之後被清政府任命為兩江總督的。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因此被稱之為“辮帥”。

1913年袁世凱任大總統,張勳為袁世凱做事,但其內心仍一意維護清廷。

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張勳率兵進入北京,於7月1日與康有為擁護溥儀發動復辟,史稱“丁巳復辟”。

不過這一場復辟僅僅只維持了12天,7月12日,復辟勢力便被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溥儀退位,張勳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後又逃到了天津德租界地區。

1923年9月12日,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 張勳逝世後,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輓,祭文、哀詩和輓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輓錄》。

陝甘總督長庚

陝甘總督總管陝西、甘肅和伊犁三省的軍民政務,清朝的最後一任陝甘總督名叫長庚,滿族人,姓伊爾根覺羅氏,是滿洲正黃旗人。

在清朝滅亡之後,長庚將總督印交由布政使趙惟熙,主動辭掉了自己的官職,四年後便去世了。

兩廣總督張鳴岐

兩廣總督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清朝的最後一任兩廣總督便是臭名昭著的漢奸張鳴岐。

1910年張鳴岐因賄賂慶親王奕劻而署理兩廣總督,他頑固擁護帝制,反對民主共和,大肆捕殺革命黨人。

1911年4月署廣州將軍孚琦被刺身亡,清政府任命張鳴岐為兩廣總督兼任廣州將軍。4月12日黃花崗起義爆發,張鳴岐率軍鎮壓,起義失敗後,經張鳴岐親自下令殺害的革命黨人就有林覺民、喻雲紀等四十三人。

辛亥革命成功後,張鳴岐攜款潛逃日本。直到袁世凱執政後才返回國內,1915年因擁護袁世凱復闢帝制而被封為一等伯爵。袁世凱死後,張鳴岐又逃往天津。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鳴岐與白堅武狼狽為奸,勾結日本特務。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張鳴岐公開投靠日本勢力,徹底淪為漢奸,歷任漢奸要職。

1945年3月,日軍瀕於戰敗之際,張鳴岐又與王揖唐、殷汝耕等人發起乙酉法會,祈禱“大東亞戰爭必勝”。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

1945年9月15日,張鳴岐在民眾的一片聲討中死去,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歷史##歷史冷知識##歷史上的趣事##清朝##清朝那些事#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北宋高度繁榮的秘密:軍事問題轉化為財政問題,發展經濟交保護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