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祖先曾竟希,也是曾家在清初最早遷到湖南湘鄉的祖先。曾竟希有兩個兒子,其中第二個便是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人稱星岡公。曾玉屏有三個兒子,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是老大,曾玉屏的第二個兒子早年病死,第三個兒子曾驥雲沒有孩子。相比之下,曾麟書可謂多子多孫,他生有四個女兒和五個兒子,曾國藩排行老二,上面是一位姐姐,下面有四個弟弟和三個妹妹,但最小的妹妹早年夭折。
曾家歷來奉行節儉、勤奮,為人厚道。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是曾竟希的次子,他在年少時受到父輩影響,勤奮好學,努力上進。但後來隨著家境日漸富裕,他開始變得好吃懶做,不求上進,常和紈絝子弟混在一起,染上了不少惡習。每日騎馬到湘潭街上,和臭味相投的朋友喝酒划拳,常常是通宵達旦,日升高頭還在酣眠。
一日,正在旅館裡睡覺的曾玉屏感覺口乾,便下床去喝水。喝完水之後,他準備接著睡,卻聽見隔壁有人在談論他。一人說:“這曾家祖輩都很勤勞,可如今卻出了此等輕浮淺薄之子孫,真是家門不幸啊!”另一人也隨之嘆氣。聽到這些話,此時的曾玉屏再也睡不著了,他輾轉難眠,想想這幾年的所作所為,確實感到羞愧。在那時,名聲比什麼都重要。那兩個人的話像尖刀一樣刺中了曾玉屏的心臟,他不想給祖上丟臉,不想把祖上辛苦得來的家業毀在自己的手上。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曾玉屏終於醒悟,他決定不能再這樣混下去了。從此之後,曾玉屏成為了家裡起床最早,幹活最多的一個人,再也沒有偷懶。而“早”字便成為曾家門訓中八條之一。改過自新之後的曾玉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起初大家對他的行為有些懷疑,但畢竟他不像以前那麼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了,對於這種轉變,曾家人都為之高興。
在曾玉屏和僱工的辛勤勞作下,曾家所有的山林、田產年年大獲豐收。直到曾玉屏步入老年之後,由於身體緣故,他不得不放下地裡的活,但仍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晚年,他將自己一生的治家心得總結為八條:祭祖、善待親鄰、早起床、勤掃庭院、讀書、種菜、養魚、養豬,告誡曾家子孫要恪守這些信條,並代代相傳。
曾玉屏是一個富人仁者。由於他本人未能考取功名,在他年老時常“引為深恥”,他常告誡子孫:“若是一定要等到富貴了再去想這些事情,則天下終無可成之事。”在曾國藩初入仕途時,曾玉屏就曾對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說:“吾家以農為業,雖富貴毋失其業。彼為翰林,事業方長。吾家中食用,無使關問,以累其心。”即使在曾玉屏住京期間,他也不忘自己種菜,自己拾糞,終生勤儉,子孫無不敬仰。曾玉屏還總結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告訴少年曾國藩要“人以懦弱無剛為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當年曾國藩離家準備進京做官時,他來到祖父曾玉屏的面前,和祖父告別,等待祖父大人的臨別教誨。曾玉屏說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影響了曾國藩的一生。曾玉屏說:“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滿招損,謙受益,爾若不傲,更好全了。”
曾玉屏的言傳身教,讓曾國藩感受頗深。他說:“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訓,唯星岡公之教尤應謹守牢記。”又言:“餘常細觀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餘行路容止亦頗重厚,蓋取法於星岡公。”
由此可見,曾國藩後來的成就和先輩的教育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