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禮記·曲禮》

正所謂“刑不上士大夫”,中國曆朝歷代文人的地位都比較高,宋朝則是文人的黃金時代。當時的宋太祖趙匡胤還曾揚言:即使所有的文官一起貪汙,也比不上一個失控武將所造成的危害。可見整個社會對文人都十分寬容。

▲宋太祖趙匡胤

而接下來的元朝則不同,這個馬背上的民族以野蠻著稱。當時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更是認為整個亞歐大陸都是長生天的獵場。

因此,元朝的文人不僅做不成上等人,反而還被列為“八娼九儒十丐”。

元朝時候也有階級固化,當時還有人按職業列成十等: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元朝貴族

1、統治者

官和吏是一個階層,都是統治者階層。官相當於有編制的公務員,吏就是沒有編制的公務員。但不是幹得好或者做出成績就能做成官的,沒有編制,就只能一輩子做小吏。

舉個例子,雖然官和吏都能算作統治階級,但是“刑不上大夫”這一條是不包括吏的

▲薩滿教

2、神職人員

蒙古草原上的信仰是薩滿教,也就是部落圖騰。在比較原始的部落制度當中,神職人員天然就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後來在蒙古大軍西征的過程中,原始的部落神秘學文化又受到了景教(基督教)和密教(密傳佛教)的一些影響。

在道教的傳播過程中,也曾經有一次“西遊”。當時全真教的丘處機隻身西行千里,一言止殺,給成吉思汗和當時的蒙古貴族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到了元朝立國,蒙古族的神職人員已經深受藏地密傳佛教影響,喇嘛教成為了國教。所以同樣都是宗教,當時和尚排在道士前面。

▲一言止殺(劇照)

3、工匠

雖然現在西方白人文化界已經統一了口徑,宣揚當時蒙古大帝國對西方的征服是“野蠻戰勝文明”。但實際上當時的西亞和歐洲並不比蒙古部落先進多少,因此“黃禍”這個詞根本就是種族歧視。

蒙古部落的鐵騎雖然摧枯拉朽,但是在後期的征伐活動中,有許多正面的攻城戰。在這樣的戰鬥中,不可能使用騎兵對著城牆衝擊,需要製造專門的攻城器械。因此,當時的蒙古將領對工匠十分重視

▲古狀元與乞丐

4、娼和儒

古代的“娼”並不是單純地指出賣色相,還包括賣藝的。書生就被看作“賣藝”的,而書生只能賣藝不能賣身,因此書生的地位甚至還不如“娼”。

▲清代趙翼

那麼這種說法出自於哪裡呢?可信嗎?

根據考證,這種說法沒有官方的明確記載,當然,統治階級也不大可能就這麼簡單的劃分。但是在一些民間典籍當中倒是可以看到。

①、宋末榭枋得在其《疊山集》中寫道:“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②、宋末人鄭所南(後改名鄭思肖)在其《心史》中寫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

清朝的記載必定是參考前人,因此參考的價值不大。宋末的記載可信度就比較高了,但是這句“大元制典”,並沒有標明出處,所以暫時也並不能作為依據。

▲元代法律《元典章》

不過,就像如今代表“自由和正義”的美國一樣,憲法也並沒有明確規定白人的社會地位要高於黑人和黃種人,甚至法律還規定了不允許種族歧視,但是現實當中,美國白人確實是處於本國鄙視鏈的頂端。

雖然元朝的官方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但是我們從當時的法律和權利分級上能明顯感覺到人種和階級的差異。元朝的蒙古貴族是世襲的,而漢人的地位則要明顯低很多,這種階級固化是官方預設的,已經不是科舉所能打破的。

▲現代反種族歧視運動(美國)

後記

曾經有文人哭訴“宋亡之後再無中華”,其實是因為自宋朝以後,文人再也沒能有那麼高的地位了。而且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中華古典文化也是包容並蓄,蒙元文化同漢地文化之間並不是對抗的形式。

同時,蒙元統治者在文化領域的影響不同於清朝統治者。清朝統治者用文字獄對整個文化進行閹割,而蒙元統治者僅僅是降低了文人的地位。由於文人地位的降低,文學傳播也開始逐漸通俗化、大眾化。在之前的宋朝這是不可想象的,俗和雅長期以來都是對立狀態。這樣的變化對一個文明而言其實是好事,帶來的也是一種積極的影響

【參考資料】:

《宋史》

《元史》

《元典章》

《禮記·曲禮》

《孔子家語》

《甘珠爾》

《菩提道燈論》

《長春祖師語錄》

《玄風慶會錄》

《疊山集》

《心史》

《陔餘叢考》

【文案編輯】:目海志阿森大魔王

2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冬日可愛,夏日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