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韓趙魏爭戰求合併

三家分晉後,韓趙魏都想吞併其他兩家,成為超級強國。

韓國受正式冊封后,隨即決定向中原擴張,滅了鄭國後,韓國實力才變強,但這時魏國搶先一步變法,於是韓國就隨著魏國攻擊趙國。直到齊威王兩度勝魏後(圍魏救趙),韓國才脫離了魏國的影響,後來韓國也開始變法,但是用人不當,始終不能強盛。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趙國,趙國是分家時家底分的最多的,但是魏國變法成功後隨即與趙國展開爭戰。趙國國都邯鄲被魏國佔領長達兩年之久,趙求救於楚,楚國口頭答應,卻不發兵救援。

於是趙國求齊國,齊國用孫臏的戰略,圍攻魏國本土以救趙,趙國的厄運才免除,但是這之後依舊受魏國掣肘,知道趙武靈王大力改革軍事,趙國才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二、魏國變法稱雄

戰國初期各國都忙著整頓內部,力圖自強,大家都明白國際局勢已經今非昔比,弱肉強食的趨勢越來越顯著,一個不能自強的國家,只有毀滅一途。而自強富國的關鍵就是“變法圖強”,就是要徹底廢棄封建傳統,改弦易轍,重新採用一套能適應當時環境的新辦法。因此變法之風就興盛起來了。

首先厲行變法的是三家分晉之後的魏國,由於分晉的實際鬥爭經驗,魏文侯最先體會到富國強兵的重要性,因此他大量招攬各個階層的優秀人才,積極進行改造國家的工作。

其中李悝的貢獻最大,也曾被魏文侯升任為相,他為政注重怎麼集中君主的權利和增加國家生產,他認為國君首要的任務是維持治安,他還做了《法經》六篇,對盜賊進行的懲罰、稽核、囚禁等規定的十分詳細。

法令的頒佈,貴族與平民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封建制度首先在魏國被從根本上剷除,君主對全國的控制力度得到增強。

然後李悝又盡力制定開發增加生產的政策措施,督促農民改良耕種嫁接的方法,獎勵主動開墾土地的人,減收賦稅,保護農民的收益,魏國在李悝的政策下,國勢大盛,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但是領地太少的先天原因,雖然魏文侯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老牌強國楚國崛起

魏文侯變法之後,各國紛紛效仿。最先因為變法稱雄各國的是老牌強國楚國。

曾經在魏國立過戰功參與變法的吳起認為繼位的魏文侯的兒子武侯聽信讒言,以後不利於他的發展,於是就逃往楚國,楚悼王知道吳起有才能,於是直接拜他為相,實行新政。

楚國在春秋結束時被吳國攻破國都,元氣大傷,後來在秦國幫助下復國,然後得幸吳、越有世仇,一直在爭戰,使楚國有時間恢復,雖然後來不能再爭霸,但是蠶食小國猶有餘力,到吳起到來之前,楚國已經吞併了七個小國家以上,疆土廣袤,但是國家政策卻陳腐不堪,仍舊沿用周氏分封,君主權利分散。

吳起為相後,首先說服楚王壓制貴族,並建議強迫一部分貴族遷到邊緣地區,貶廢疏遠的貴族,淘汰不作為混吃等死的官員,驅逐只會空談的閒人,這一系列操作,祛除了楚國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虛勢力,國家殷實了許多,將節省下來的財物用來養兵。他又下令一切貴族的封邑再傳至三代後便要將土地歸還給國君。

吳起的政策實行之後,楚國大振,對外戰爭接連取勝,但僅僅過了三年,楚悼王就去世了,平素最恨吳起的貴族乘機復仇,最終竟將吳起射殺在了悼王的屍體旁邊,以至於新君上位之後,以毀壞王屍的罪名,屠殺了七十多家貴族全族。經過這一次流血政爭,楚國的封建勢力也被一掃而空,吳起的政策在楚國得以推行。

四、老牌強國齊國崛起

齊國大權在春秋末期逐漸落入卿大夫田氏。田氏代齊後,齊國內政已有極大的變革,君主權利增強,平民反進入政壇機會增多,田氏傳了兩世開始稱王,第一個就是齊威王。

齊威王政治上嚴懲貪權枉法官吏,獎勵賢才,他曾烹殺無才的大夫,提升賢能的人,足以看出齊國君主權力的強盛。軍事上重視軍紀弘揚武力,在國家邊境屯兵重防,國家境內非常安全,也因此燕、趙等國民都有遷到齊國的,足見齊國的富強。

當時魏國君主是魏文侯的孫子魏惠王,魏國遷都大梁(開封),想要圖霸中原,齊威王趁著魏國和趙國打仗,兩次打敗魏國,於是齊國就代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頭等強國了。

五、結語

韓趙魏因為互相爭戰壓制被齊國漁翁得利,秦國因為地處偏遠得以安心變法圖強,成為“虎狼之秦”,後期出現了諸國都如砧板魚肉,而秦齊相對為刀俎的局勢。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清最後的皇后婉容:被丈夫冷落、吸毒、私通侍衛,晚年悽慘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