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27年的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場世界物理學的盛會在此召開,與會人員肯定也沒有想到,將近百年,世間依然沒有一張合影能與之相媲美。
這是一張匯聚了全球智慧之腦的“明星照”,就是下面大家看到的這張圖片。
1927年第五次索爾維會議
第一排左起:朗繆爾、普朗克、居里夫人、洛倫茲、愛因斯坦、郎之萬、古伊、威爾遜、理查遜。
第二排左起:德拜、克努森、布拉格、克萊默、狄拉克、康普頓、德布羅意、玻恩、玻爾。
第三排左起:皮卡爾德、亨利厄特、埃倫費斯特、赫爾岑、頓德爾、薛定諤、費爾夏費爾德、泡利、海森堡、否勒、布里淵。
所有與會人員的名字都給大家標註出來了,大家看看能認識多少人。大家也可能會聽到一些耳熟的物理理論,比如普朗克常量、洛倫茲力、布里淵區、狄拉克方程等等。
可能有人會說:“學渣們都被虐慘了”,其實呢,絕大部分的學渣連被虐的機會都沒有。三百年前的牛頓和伽利略就可以了。因為要獲得被這張照片虐的機會,就算是學渣,也起碼得是物理專業本科以上的學渣了。
這是一場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辯,主要是以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學派的爭論。當然他們說的是什麼內容,可能我們至今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德布羅意說:粒子是波場中的一個奇異點,引導著粒子運動。
泡利則舉出一系列的實驗結果反駁德布羅意,德布羅意被迫放棄自己的觀點。
薛定諤承認自己的計算不完美,但談論電子軌道是胡說八道。
愛因斯坦指出2種觀點:
1、這裡沒有一個電子,只有一個團電子雲。
2、的確只有一個電子,波函式是“機率分佈”。
談論很快變成了愛因斯坦和玻爾之間的決鬥。
“一般來說玻爾在傍晚的時候就對這些理想實驗完全心中有數,他會在晚餐時把它們分析給愛因斯坦聽。愛因斯坦對這些分析提不出反駁,但是他心裡是不服氣的”
愛因斯坦如此虔誠的相信因果律,以致決不能相信哥本哈根那種憤世嫉俗的機率解釋。
“上帝不擲骰子!”
但是第一次論戰他輸了。輸給玻爾的哥本哈根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