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傳國玉璽長什麼樣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秦始皇統一天下,立大位,自稱「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遂命丞相李斯以傳世珍寶”和氏璧”刻印作璽。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作為治國理政、養民生息的法物,更作為江山一統、萬世無窮的憑證。

傳國玉璽是和氏璧上的一塊,後砸了王莽一下,缺了一角,用黃金補上了,可以肯定的是,傳國玉璽方形,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天圓地方,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以作為古代帝王“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巧奪天工的雕刻,加上蓋世無雙的書法,使這顆玉璽成了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其他各個朝代的玉璽,大多是仿秦始皇時期所制的。

秦朝以後,歷代帝王皆以得到此璽為上應天統、下接黎民,奉若奇珍,國家象徵、皇權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顯得底氣不足而不為世人認可。

歷代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導致傳國璽屢易其主,持續輾轉於神州兩千餘年,若隱若現,忽明忽暗終於在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二、傳國玉璽的由來

一般都認為,傳國玉璽就是和氏璧,和氏璧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價值連城”的“天下所共傳之寶”,第一個擁有者就是卞和。春秋時期,楚人卞和在荊山砍柴,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必有寶貝,仔細尋找,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綵鳳棲玉」的傳說,使卞和成為這件寶物的主人。

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剛開始經玉工辨認,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以血代之。文王聽聞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稀世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後來和氏璧經過幾十年的輾轉,藺相如不辱使命,設計取回玉璧,完璧歸趙。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國,和氏璧最終落入秦國手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和氏璧成為鎮國之寶,然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

卞和與他的和氏璧影響了中國歷史,甚至影響了中華玉文化。

三、傳國玉璽的流轉

傳國玉璽一經現世,便帶著濃濃的神秘色彩。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傳國玉璽復歸秦。

公元前206年,劉邦兵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將這塊玉璽獻給了劉邦。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把玉璽作為漢朝的國印,劉邦以此寶隨身佩戴,以後子孫世世傳戴,於是和氏璧便成為"傳國玉璽"。

西漢末年,傳至孺子,玉璽藏在長樂宮,王莽篡權建立新朝。當時因西漢小皇帝劉嬰年幼,傳國玉璽由皇太后代管。王莽派其弟陽侯王舜進宮向其姑媽皇太后索要“傳國玉璽”,太后氣憤地把玉璽摔在地上。璽上螭被摔缺一角,王莽後用黃金做了鑲補。

后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玉璽,獻給更始。公元25年,赤眉軍殺更始,立劉盆子為帝。玉璽歸劉盆子。東漢建武三年(27),劉盆子敗於宜陽,將傳國玉璽拱手奉於劉秀,劉秀稱帝建立東漢王朝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漢少帝夜出北宮,與掌璽者走散,玉璽失蹤。後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長河太守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便下井檢視,見投井自盡的一個宮女頸上繫著一個小盒子,盒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立即撤回魯陽,準備稱帝。不料傳國璽並沒有給孫堅帶來好運,不久他就在峴山陣亡。袁術趁孫堅之妻回鄉之際,派兵於半路截得玉璽,自立為帝。袁術稱帝激怒了天下諸侯,被群起攻之。袁術兵敗死後,其妻帶著國璽逃到廬江,又被荊州刺史徐璆把傳國璽奪取獻給了曹操,此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丕逼獻帝退位。為了正言,曹丕讓人在傳國玉璽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公元265年,司馬炎篡權,三國歸晉後,玉璽歸了司馬炎。

永嘉五年(311年),前趙劉聰俘虜了晉懷帝司馬熾,玉璽便落入了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的石勒滅前趙,得到了玉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四字題詞。

公元352年,前燕慕容俊以重兵四面圍困冉魏國都鄴城,晉濮陽太守戴施以出兵救援為名,從冉魏大將軍蔣幹手中賺得玉璽,傳國玉璽被東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這樣,傳國玉璽四十二年重歸晉朝司馬家。晉元帝東渡以後都沒有傳國璽,以至被北人嘲笑說:“司馬家四十二年是白板天子。到了永和年失而復得玉璽,這才把東晉視為皇家正統。玉璽傳至建康,百官群賀、百姓載歌載舞。

公元420年,晉恭帝禪位於劉裕,傳國玉璽歸劉宋。傳國玉璽歷經齊、梁,至梁簡文帝時,侯景叛亂,奪得傳國玉璽。侯景兵敗,部下侯子鑑盜得玉璽,冒走江東,又因怕追兵趕上,將玉璽投入建康棲霞寺井中,為寺僧永行所得。陳永定二年(558年),永行弟子普智乃以傳國爾獻陳武帝。

楊堅統一天下,建立隋朝,隋文帝滅陳,從陳後主處得傳國玉璽,從此傳國玉璽落入隋朝楊氏。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隋朝滅亡,蕭皇后和皇孫楊政道帶著傳國玉璽出逃漠北投靠突厥。

唐朝初年,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於是命人刻了很多“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自我安慰。公元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迎接蕭皇后返回中原,蕭皇后將傳國玉璽獻於李世民,總算完成了一樁心願。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哀帝建後梁,奪得傳國玉璽。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獲得傳國玉璽,傳到唐末帝李從珂。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舉兵叛亂,圍攻洛陽,後唐兵敗,唐末帝李從珂與其嬪妃登玄武樓縱火自焚,後唐滅亡。石敬瑭進洛陽,遍尋不見傳國玉璽,傳國玉璽自此下落不明,後世普遍認為是毀於這場大火。從發現和氏璧,到唐末,玉璽存世1600年,最終失蹤。

自後唐李從珂身揣傳國璽跳火自焚後,宋、元、明、清數百年間,又多次出現過真真假假的“傳國玉璽”,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世人難辨。

後周太祖郭威登基後,到處尋找傳國璽,最終無果。無奈下之的自己鐫了“皇帝神寶”等兩方印璽,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受禪後,也僅是獲後周的這兩方寶印,沒有得到傳國璽。此後由於歷代封建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咸陽縣民段義在耕田時發現傳國玉璽,色綠如藍,溫潤而澤,送至朝廷。經多方考證,認定乃秦始皇帝所制傳國玉璽,而朝野許多有識之士則多認為是假的。公元1126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玉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駕崩。“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被人叫賣,當時的丞相伯顏買了下來。後來,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歷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傳國玉璽也可能在其中遭遇不測。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立明朝,對傳國玉璽耿耿於懷。得知元朝得到過傳國玉璽,並已被元順帝攜逃大漠以北時。命徐達出兵數十萬北伐,遠征沙漠,窮追猛打北元的殘餘勢力,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得到傳國玉璽,然而卻未見傳國玉璽蹤跡。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但基本都是仿造的贗品。民國成立,清廷退位,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故宮,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去索要玉璽,但是沒有找到傳說中的傳國玉璽。

目前還有很多推測:有的認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並沒有流傳後世。還有的推測可能在秦末戰爭中被項羽掠奪而去。隨後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亥下,玉璽或許就此遺落。還有的說法則是散落民間不為人知的角落,也許秦始皇把它扔在洞庭湖底淤泥裡,已經兩千兩百多年了,無人能夠打撈。還有一種說法是,出國初年,玉璽輾轉落入北平古董商人鐵寶亭之手,1948年,解放軍包圍北平,鐵寶亭攜帶大量珍寶南逃,玉璽在混亂中遺失。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撲朔迷離,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神州大地,忽隱忽現,撲朔迷離,有時高居廟堂,有時藏於鄉野,有時還在田地被農婦發現,直到今天最終湮沒於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

四、傳國玉璽的價值幾何

秦始皇萬萬沒有想到,這方玉璽,會成為天下各路英雄爭奪的至寶,在中華歷代皇權手中,演繹並見證了歷史一千兩百多年 其價值多少呢?見玉璽如如見天子。若是沒有玉璽,天威盡失,君王無味。它在沒有賦予皇權的時候,不過是價值十五座城池的稀世寶石。經過四百年的發酵,到了秦朝,被製成了傳國玉璽,具有了象徵意義,成為身份象徵。

很顯然傳國玉璽如果被找到,將是轟動世界的事件,它將印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無價之寶。

目前世界上估值最高的文物是圖坦卡蒙的金面具,其次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當然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評估其價值至少百億以上,美金,也將是中國一等文化,和北京人頭蓋骨齊名。

傳國玉璽,關於其文獻資料也非常豐富,正史,野史,各路雜記都有詳細記載,對於其爭論從沒有休止,我們靜待現身,聊表無妨權當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廣島原子彈爆炸,19歲日本少女距爆心僅260米,為何毫髮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