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如果說有一個職業是令所有人都羨慕不已的,那應該就是皇帝了。
先不說那後宮三千佳麗,就說那數之不盡的金銀財寶以及萬人之上的權位,無不令人嚮往。
但是利益總是伴隨著風險的,皇帝也同樣是一個高危職業。
由於無數人忌憚皇位,所以總是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殺害皇帝,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歷史上記載毒殺皇帝的案例卻少之又少。
難道在古代毒殺皇帝很難嗎,末代皇帝溥儀給出答案“我連一口熱乎飯都沒吃過,怎麼毒殺?”。
但是話雖如此,歷史上記載過的被毒殺的皇帝也有不少,其中就有被王莽毒殺的漢平皇帝,被梁冀毒殺的漢質帝還有被董卓毒殺的漢少帝。
但是反觀歷史你會發現,這幾位被毒殺的皇帝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處時代為當今亂世。
在亂世之中,莫說臣子,就連皇帝也很難做到獨善其身,所以底下陰險狡詐之人,就會以謀權篡位為目的而加害皇帝。
但是也算是有了這幾位皇帝的先例,導致後來各個上位者對於食品安全這方面十分關注,最後也是催生出了御膳房這個組織。
御膳房是什麼?
御膳房是清朝時期設立的專門用來管理皇帝、後宮以及皇室成員飯食的一個機構(不過在清朝的時候才叫御膳房,之前叫什麼我還真不知道),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大型的廚房。
御膳房下屬也是分得很細的,有專門管理肉食的,有專門管理茶飲的,還有專門的藥膳的,總是規模可以說是非常的大,涵蓋範圍非常地廣。
而且每個大殿都會設有一個專門的御膳房,據當時的資料記載,光養心殿的御膳房就有百人,裡面的職位也是十分複雜,每道工序幾乎都由一組專門的人員來負責。
御膳房做菜到上桌的繁雜工序
御膳房的規模擺在那邊了,自然製作工序也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像我們一般的飯店,一道菜基本上都是一個廚師做完,就算是再複雜,頂多再多個一起打下手的。
但是御膳房卻完全不同,他一道菜要分工數人,其中掌勺一個人,配菜切菜又是另外幾個人。
這樣的分工除了加快做菜的速度之外,還有一個十分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互相監督。他們會監督並記下配料是誰放的,菜是誰切的,最後炒又是誰炒的。
因為自古皇帝都怕死,所以為了不讓奸人有機可乘,就以互相監督的方式來減少下毒的機會。
銀針以及太監驗毒
飯菜做好之後,還不會直接端到皇帝面前,還有經過一系列的驗毒以及試毒環節。
先上場的是銀針,御膳房總管會用銀針來試一試每一道菜是不是都是無毒的,但是這還只是最基本的驗毒。
其次就是真人試毒,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一組專門的試毒太監來完成,他們會先吃一口熱乎的飯菜,然後將飯菜放在鍋中保溫,經過大致一個晚上的時間,如果還是沒有毒發的話,那就說明這道菜是安全的。
然後就是皇帝吃飯的環節,別以為這個時候如果你帶毒的飯菜上桌了,皇帝就一定會吃到,在皇室吃飯有一個十分嚴格的規矩,那就是不管你是否喜歡這道菜,每道菜最多隻能吃上三口,湯也是一樣的道理。
每位皇室成員旁邊都會站著一位太監,當皇室成員吃一道菜滿三口之後,太監就會將其撤走。
而且每一餐幾乎都有接近100道菜,皇帝再怎麼能吃,也不可能每一道都試一試吧。
所以要想在這100道菜中精準地找到皇帝會吃的菜,我估計這機率和買彩票沒什麼差別。
為什麼不買通太監呢?
自古以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歷史上也不乏有一些太監也會參與到皇室的爭鬥之中,最後還能成功傀儡當代統治者,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魏忠賢了,以一己之力掌握當今朝政,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牛的太監。
所以如果有心,那買通太監,再在飯食上下毒,理論上應該是個可行的辦法。
然而現實和理論的差距卻也是非常大的,因為這個方法可行的機率為0%。
首先你要下毒的話,你幾乎就要買通全部太監,因為他整個做菜到驗毒都是環環相扣的,一旦中間有一個環節出現紕漏,到最後會牽連所有人,所以如果不是全部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的話,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
溥儀說起自己吃的飯菜
溥儀就曾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說起過自己的飯食,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沒有吃過熱乎飯”。
這個原因其實也非常明顯,因為要經過漫長的驗毒,要等待一個晚上,所以這些飯菜不管多麼好吃,到上桌的時候也都已經冷掉了。
結語
古代當權者的生活是十分奢靡而又腐朽的,為了不給下毒的人機會,不僅專門設有試毒的人,還在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準備上百道飯菜,然而沒有吃過的全部倒掉。
高高在上之人生活富裕而又奢靡,平民百姓吃了一餐沒一餐,正應了杜甫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