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日本和中國同屬於亞洲國家國家,日本一直在學習中國,幾千年來的日本就是中國古文化的翻版,無論從政治、文化軍事、經濟上都是照搬了中國,在日本沒有接觸其他的文化之前,認為中華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最高層次,所以在19世紀以前日本一直以中國為榜樣。但是19世紀以後,日本遇到了美國艦隊之後,日本的觀念就發生了極大地改變。

歷史上的黑船事件,指的是在1853年7月8日的時候,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開啟國門的這一事件。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黑船事件也叫做是黑船來航事件,在日本嘉永六年的時候,美國海軍准將馬休·培裡親自率領艦隊駛入了日本江戶灣浦賀海面的事件。當時馬休·培裡帶著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的國書向江戶幕府致意,最後雙方在第二年的時候就簽定了《日美和親條約》

而這一條約可以說是日本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簽訂條約之後,其他的西方列國也開始跟隨美國,開始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於是像英國,俄國,荷蘭等的西方國家都與日本簽訂了相關的不平等條約。為此,日本在這樣的壓迫下,不得不結束了本國的鎖國時代,幕潘體制也開始隨之瓦解。在1853年的7月8日,美國海軍派培裡准將率領艦隊強行駛入江戶灣的浦賀及神奈川地區。在美國的武力脅迫下,日本幕府不得不接受開港要求,最終在1854年3月31日的時候,日本與美國在神奈川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這一條約,而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發生的時候日本正是幕府時期,美國炮艦駛入日本,當時的日本幕府抵抗都不敢抵抗,因為有中國清朝的鴉片戰爭的前車之鑑,幕府明知道不是美國炮艦的對手,只好簽下了於美國通商的條約。

日美親善條約簽訂之後,1865年11月,英、美、法、荷四國組成聯合艦隊脅迫日本降低關稅。1866年5月,幕府簽署了由英國駐日公使巴夏禮起草的《江戶改稅約書》,規定歐美國家出口日本的商品,一律按5%的從量稅的稅率來徵收關稅。至此,歐美列強在日本實現了所謂自由貿易原則,日本半殖民地化的民族危機一步步加深。

西方的貿易自由對於日本的小農經濟破壞很大,此後英、美、法、荷的商品自由地進入日本,日本淪為了半殖民地國家,成為了英、美、法、荷的商品集銷地和原材料產地,日本的經濟混亂了,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日本社會的混亂導致了日本人越來越反感日本的幕府統治。

在日本明治維新前,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開始出現家庭手工業或手工作坊。作坊內出現了“僱傭工人”制,資本主義的萌芽出現了。它的出現,衝擊了封建自然經濟,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的統治基礎。在商品經濟形態的快速擴充套件下,商人階層,特別是金融事業經營者的力量逐漸增強。商人們感覺到舊有制度嚴重製約著他們的發展,於是開始呼籲改革政治體制。具有資產階級色彩的大名(藩地諸侯)、武士,和要求進行制度改革的商人們組成政治性聯盟,與反對幕府的基層農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實力基礎。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政府積極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以高徵地稅等手段進行大規模原始積累,建立了一批以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為重點的國營企業。與此同時,引進繅絲、紡織等近代裝置,建立示範工廠,推廣先進技術;招聘外國專家,派留學生出國,培養高階科技人才。由於過重的財政負擔曾經引起財政危機,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國營企業和礦山廉價出售給與政府勾結因而擁有特權的資本家(即所謂政商),以優厚的保護政策鼓勵華族、地主、商人及上層士族投資經營銀行、鐵路及其他企業。80年代中期起,以紡織業為中心,開始出現產業革命的高潮。

明治政府首先採取“奉還版籍”、“廢藩置縣”的措施,結束了日本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為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奠定了基礎。此後,明治政府實施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富國強兵,就是改革軍警制度,創辦軍火工業,實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國之本;殖產興業,就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裝置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資本主義的發展;文明開化,就是學習西方文明,發展現代教育,提高國民知識水平,培養現代化人才。

日本明治維新為什麼能成功?是因為明治維新是日本自下而上的革新運動,黑船事件後,日本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萌芽,對落後的封建體制造成了衝擊,整個日本社會 還是幕府統治,而此時的天皇實際是被架空的狀態,只是一個擺設,沒有實權,倒幕派的運動需要有一個核心,於是日本天皇成為他們的忠心擁戴的精神領袖,而明治天皇能夠順應民意,採取有效措施,富國強兵,從而使得日本上下一心,很順利的實現了社會變革,所以能夠成功。

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就可以反襯出大清朝洋務運動的失敗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大清朝的洋務運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它並沒有與下層民眾的利益相結合,不能形成強大的革命力量。

洋務派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特別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壯大的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

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主要宗旨,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原則,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親王奕訢、瓜爾佳·文祥為代表的滿族宗親貴族官員,在地方是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的漢族官員。

所以洋務運動是大清朝的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它既沒有下層民眾的基礎,就連統治階層內部也沒有統一的認識,除了洋務派朝廷還存在保皇派,並且佔據上風,因為洋務運動沒有形成倒皇派,推翻保守勢力,所以洋務派的革新不能很順利地貫徹下去,總要受到保皇派 的制肘。所以不能成功。

清朝的洋務運動是清朝經歷鴉片戰爭之後,一部分宮廷的有識之士開展的一項政治運動,他們感覺到了歷史潮流的危機感,不革新就只有滅亡,但對於清朝的另一股勢力來講他們並沒有感受到這樣的氛圍,以慈禧為首的清朝保皇派認為西方列強只不過是為了撈取利益,量中華物力,結餘國心歡就可以下相安無事,在他們看來清朝的洋務運動是一場奪權的運動,是與他們的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為了保證自己的皇權利益,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制洋務派於死地。所以洋務運動變成了宮廷內鬥,洋務運動要達到什麼目的卻沒人關心了。

康梁等人既沒有多年朝局鬥爭的政治經驗,又無正確維新變革的路徑。而僅憑著一廂情願,認為只要光緒皇帝命令詔書各地,國事立刻澄清,國運立刻恢復。這是導致接下來一切荒唐邏輯錯誤的根源。

同治皇帝依靠這樣雲自私的人搞洋務運動如何鞥狗成功?當小光緒一天發上百道要求改革的詔書(這些都是康梁等人炮製的空中樓閣),全國仍然鐵板一塊,並無響應。而康梁等人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並沒有去仔細分析,詔書裡涉及的改革內容是否具有可行性,他的支持者是誰,反對者又是誰?以什麼頻度釋出,有利於保證詔書的權威性?這些事關具體的操作,康梁等人一概未予考慮。而是突發奇想,認為是慈禧那個老妖婦掣肘。是她保守頑固,才導致了底下官僚們拒不執行光緒的改革命令。可是前期的”洋務運動”算不算在經濟體制上的改革?“洋務運動”中慈禧扮演了積極作用的形象,還是負面掣肘的形象?這些康梁等人視而不見,不去分析。計劃都不皺圓的洋務運動如何能夠成功?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商紂授周文王兵權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