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19世紀的大英帝國,也被人稱為“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的版圖從這海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而這個龐大的帝國,卻有一天轟然崩塌。這個如同他們的國花玫瑰一般絢爛的帝國,在1947年迎來了終結。

可是大英帝制的結束,並不代表著英國曆史就此結束。相反,“不列顛帝國”轉型成為了“英聯邦”,仍然熠熠生輝,續寫著大英的輝煌。大英帝國垮臺後,為什麼仍然可以維持這樣一個龐大的英聯邦呢?

一、大英帝國為什麼會垮臺?

大英帝國的最鼎盛時期是在20世紀,領土面積達到一個令人乍舌的大小---三千四百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佔據了地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遍佈了七大洲四大洋,甚至連南極洲都有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而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分崩離析,不復存在。

大廈崩塌非一夕,早在19世紀中期,大英帝國的腐朽已經初現端倪。1845到1850年間發生的愛爾蘭大饑荒,就是大英帝國政府的不力以及不平等的階級鴻溝的體現。

這一場饑荒,死亡人數超過一百萬,是人類非戰爭時期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饑荒。它直接導致了愛爾蘭的獨立運動,也是帝國即將迎來的分裂的開始。見微知著,區域性的饑荒,體現的不僅僅是愛爾蘭地區與大英帝國的矛盾,更是帝國整體殖民地統治的黑暗與不合理。

大英帝國倒臺的最直接導火索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的一場噩夢,而大英帝國作為歐洲戰場的主要參與國之一,自然也是創鉅痛深。戰火的蔓延,讓英國元氣大傷,原來富庶的帝國甚至都需要藉助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扶持才能恢復國內的經濟。

在自顧不暇的困境下,維持原有的龐大殖民地王國對於英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同時從20世紀中期開始,亞非拉三洲都興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狂潮,不甘作為殖民地的國家紛紛宣佈獨立。大英帝國在時代向前的浪潮中,漸漸冰消瓦解。

二、大英帝國為什麼會轉化為英聯邦?

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對其殖民地有著高度的控制力,殖民地想要獲得獨立是非常困難的。例如美國為了獲得獨立,進行了一場世界聞名的獨立戰爭,才獲得了國家的主權。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想要獲得獨立的難度卻大大降低了。產生這個轉變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戰爭使英國的勢力被大大削弱,國力被急劇消耗。美蘇兩國又迅速崛起,兩個超級大國的壯大侵佔瓜分了原本屬於英國的利益。

二是當時日益高漲的殖民地解放運動,也使英國忌憚,從而調整了英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關係,英國政府自己進行了改變,以“自治領”的稱呼代替了原有的“殖民地”。

英國並不願意就這樣失去自己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所以英國將殖民地的概念進行了轉換,用聯盟的方式,來繼續維持英國和原殖民地之間的特殊聯絡。

1926年“英帝國會議”召開,帝國內部關係委員會提出:英國和不再是殖民地而是自治共和國的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南非等國都屬於一個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

同屬於英聯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由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這也是英聯邦形成的開始。

三、英聯邦的正式形成

1931年,《威斯敏特法案》出臺,英聯邦正式獲得法律的確認,也是其正式形成的標誌。英聯邦與英帝國是共存過一段時間的。在當時的歷史趨勢下,大英帝國必然消亡,所以英聯邦對英帝國的繼承是自然而然的。

在1947年,原英屬殖民地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各自宣佈獨立,並加入了英聯邦。而在1949年,印度成為共和國,並選舉了自己的國家元首。

印度的共和制轉變使英聯邦成員由“需對英王效忠的原則”演變為英聯邦成員“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徵”,只需要接受英王是“英聯邦的元首”即可。

截至目前,英聯邦已經有52個成員國。英聯邦的最初形成過程,決定了英聯邦的性質。它既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一箇中心的政府和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是大使級的外交關係。

但是它仍然是以英國為主導的,並且是英國在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等多方面對其成員國施加影響的一個組織。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這些獨立的成員國,還未獨立的殖民地與從屬國也被納入了英聯邦的範圍,在英聯邦內屬於從屬成員國。

四、英聯邦為什麼仍然有大英帝國的影響力?

英聯邦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英帝國衰落使得英國不具備繼續有力控制殖民地的實力,但是仍然想要透過英聯邦這樣一個新的組織來對原有的殖民地進行滲透,繼續發揚其影響力。

而英國仍然能透過英聯邦這樣一個組織來保持其影響力,並且能夠維繫這樣一個強大的英聯邦,首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英聯邦的各成員國和地區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對英王只是名義上的承認,互相之間是一個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關係。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一切關係都是以有利於本國發展為前提開展的,其他成員國願意加入以英國為中心的英聯邦,是因為可以獲得實打實的好處。

例如英國和英聯邦成員國之間的“帝國特惠制”,又稱“英聯邦特惠制”規定:英國對從英聯邦其他成員國輸入的商品給予免稅或減稅優待,對從成員國以外輸入農產品徵收高額關稅;英聯邦其他成員國對從英國進口的工業品給予減稅優待,同時提高從英國以外國家進口貨物的關稅率。

二是因為在英國和英聯邦各國之間,他們長久以來的一個從屬與依附關係,使得即使英帝國不復存在,他們之間仍然有許多的相同點。

例如他們在語言上有相似性,官方語言都是英語;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在殖民時期非常注重文化輸出,所以成員國的許多文化傳統與背景都是相似的;以及他們都有較為一致的法制制度。

這些相同點,是英聯邦得以一直髮展下去的重要支柱。同時由於英帝國在殖民時期的龐大版圖,英聯邦的不少白人居民都和原大英帝國的移民和後裔有著血緣關係。

所以在英國和英聯邦,很多家庭的家屬的人生命運都是和大英帝國和英聯邦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種來自血緣和情感的依戀在無形中增強了其他成員國對英聯邦的好感。英國在文化輸出的方面做出了許多的成就。

例如BBC作為英國的國家廣播公司,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資訊傳播公司,它還肩負一個公共外交功能。透過BBC出品的紀錄片,潛移默化得將整個世界對英國的印象進行了修飾美化。這種形象構建,也是在增強海外的各成員國對英國的認同感。

三是因為英聯邦成員國之間,由於更加密切的活動交流而存在一個英聯邦情結與認同感。成員國內部的各項事物例如各種形式的援助、藝術文化體育交流活動、經濟貿易以及民間組織的交流,組織內部互相扶持互相幫助,使得英聯邦成員國之間的聯絡相對其他國家,更為密切和親密。

四是因為英聯邦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機構制度,並且透過這個合理的制度分配促進英聯邦的發展。英聯邦有三種機構:官方機構,半官方機構和非官方機構,這三個機構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上互相配合,為英聯邦的發展發揮作用。

合理且分工明確的組織機構是組織運轉的齒輪,這個齒輪推動著英聯邦不斷向前走。而英國是這個齒輪的核心零件,英聯邦秘書處、英聯邦基金會等機構都是在英國的組織下發揮著一個良好的作用。

最後,在英聯邦中的大部分國家仍然是處於發展中的狀態,經濟相對落後,而英國會對其進行經濟援助,所以仍然會受制於英國。英國作為英聯邦的領頭國家,成立了英聯邦開發公司,其對成員國中相對落後的那些國家的援助,也是其維繫英聯邦的一個重要措施。

如今的英國在國際社會上,仍然有著較高的地位和較強的經濟文化政治實力。英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是全球最富裕,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時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主要能源生產大約佔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

從1992年至今,每一個季度,英國的經濟都在增長。同時英國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它的文化教育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全都不容小覷,多所世界知名學府集中,教育實力強勁。

曾經的大英帝國雖然不復存在,現在的英國卻仍然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國度之一。自身實力強勁,能給聯邦成員提供實際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英國前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說過的這句話,也揭示了英國為什麼仍然能夠維繫一個如此龐大的英聯邦。

英聯邦從建立到今天,已經走過了幾乎快一個世紀,而它仍然有著強大的生機與活力。這也說明了當今的國際關係仍然是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和平與發展為主要主題的良性發展趨勢。

英聯邦作為一個國際組織,大國可以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小國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互利互贏的良性關係是英聯邦發展的基礎。我國現在提倡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也可以從英聯邦的發展歷程中總結一些經驗,以此提高國際影響力。

合理的機構設定,共贏的組織理念,文化的輸出與國家形象的建設,都是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具備強大的大國自信與文化自信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與制度,戒驕戒躁,更好得實現中國與我們周邊國家的相處,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國專題丨劉備伐吳,諸葛亮究竟是個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