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如果評選出世界歷史上對人類社會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件排行榜,想必工業革命將毫無疑問地在這份榜單上足以名列前茅。

正是由於工業革命所帶來的一場關乎生產力大改進的變革,才最終促使了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改變,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思想,無處不在。

而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帝國的英國,其命運也與工業革命牢牢綁在了一起,無論好壞都是如此。

可以說,工業革命既是促使英國稱霸世界的重要保障,也間接導致了英國從世界霸主地位跌落,直至今日也無法再現輝煌。

一、英國在當時最具有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

1、封建勢力的壓制程度更小

十三世紀左右,英國的貴族們的為了防止出現國王一家獨大的局面,因此迫使國王成立了議會,他們便可以透過議會來達到限制國王權力的目的。

議會從一開始就蒙上了一種民主色彩,其參與者包括貴族、教士、市民代表等各階層人民。其許可權也涉及甚廣,稅收、律法等等都可以透過議會來進行商議決定。

雖然議會的產生是由於大貴族們,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下層平民們尤其是商人階層,也逐漸能夠真正參與到國家政治的決策當中,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自身的利益。

當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們的勢力越發龐大之時,他們便想要透過政治的方式來為自身謀取利益提供更多的保障。光榮革命後,英國國王的權力被進一步削弱,資本主義的發展勢頭顯得更加強大。

此外,不同於中國幾乎歷代皇帝都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英國國王對商業貿易反倒持支援態度,鼓勵他們多多開拓海外殖民地,將大量財富運往國內,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

也因此,作為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變革性事件,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時並未遭受到太多來自封建勢力的阻礙。

2、英國的獨特國情同樣奠定了工業革命的發生條件

作為一個島國,尤其還處於一塊在糧食種植方面並不具備優勢的地區,英國的人口數量其實一直都不算多。

同時,在中世紀時期,整個西歐大陸還發生了一場破壞力巨大的瘟疫——黑死病,約2500萬歐洲人在此次災難當中失去生命,英國自然也無法避免,蒙受了巨大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英國的勞動力數量嚴重不足,即便圈地運動已經解放了大量農民,讓他們進入工廠和城鎮當中進行工作,但英國勞動力成本較高這一問題卻還是存在,無法得到解決。

因此,為了更好地降低生產成本,資本家們便必須提高生產效率。而如果想要提高生產效率,科學技術的革新便顯得異常重要。

另外,英國人在之前經歷農業革命後,農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廣大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則大大降低,不會再陷入在累死累活大半天仍然只夠溫飽的情況。

在這種較為寬鬆的生活狀態下,英國人也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改造生產技術上。可以說,工業革命的發生是在資本家和工人們的雙向推動下才最終產生。

3、新航路的開闢極大刺激了資產階級

新航路開闢以後,英國的資產階級便發現了一條更加寬廣宏大的財富之路。一方面,他們利用英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到處建立海外殖民地,將當地變為自身的原材料供應地和產品傾銷地,從而將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透過這種方式,資產階級變得更加強大,所能夠掌握的權勢自然也進一步擴張。他們不僅運用政治為自己商業貿易的進行減輕阻礙,也更有經濟實力來開設工廠、廣招工人,這無疑對工業革命的發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他們也發現了更加廣闊的市場,中國、印度、埃及、緬甸等都是足以令他們的貿易額擴大數倍的地區。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手工工場再也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需要,高效率的機器才是能夠迎合主流的事物。

為了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英國政府當時還專門推出了相關激勵政策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工業革命的發生不可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煤炭資源相比於其他歐洲國家來說也更加豐富,這使其機器的執行成本也得到了降低,也為機器的大範圍推廣提供了條件。

二、第一工業革命的發生推動英國成為新一代帝國

1、英國管控範圍內的領土遍佈全世界

不同於古代帝國需要將全部領土都用軍隊來駐紮那般,英國在領土佔據上採取了更加新穎的形式——殖民地。

英國往往先採取戰爭的手段征服落後國家,從而再透過簽訂一系列條約的方式奠定英國在其國內的超然地位,取得在經濟、軍事、外交、稅收等各個方面的特權甚至是統治權。藉助這種方法,英國人並不需要大量在海外駐紮軍隊。

相反,他們可以只用一點點的軍事力量便能維持住自己在世界各地獨一無二的霸權。

到了19世紀初,英國的殖民活動達到鼎盛,領土面積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日不落帝國”的名頭也就此出現。

2、以經濟掠奪為主要目的的侵佔行為

在資產階級政府的統治下,英國人在海外殖民地的一切活動都並非是為皇室效忠,而是為自己謀利。

對他們來說,如何搜刮更多的財富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們利用英國在當地的特權大辦工廠,極力壓榨那些本土的廉價勞動力,用最低的代價創造出最多的財富。

同時,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層面的領先,英國人工廠的產品競爭能力也無比強大、遠非當地工廠能及,這無疑也奠定了他們的市場壟斷地位。

因此,雖然英國人同樣會壓榨剝削被征服地區的人民,但其目的和方法卻要與古代帝國的顯得不同,這也是資本主義不同於封建主義的一點。

3、統治方式更加柔和

縱觀世界古代歷史當中的各個帝國,無一不是建立在無數的殺戮和戰爭當中。

大多數征服者使用軍事力量建立了在當地的統治地位後,一般都會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理驅使下,對當地民眾採取較為暴力血腥的鎮壓乃至屠殺政策。

中國的元朝便在其建立過程當中大肆屠殺非蒙古族人民,之後還專門設立了不同的居民身份等級劃分,為了穩固自身的統治地位可謂是盡心竭力。

反觀英國,則對政治之上的統治地位並無多大興趣,甚至於他們之所以會樹立自身政治上的地位,也是為了經濟掠奪而服務。

另外,在自身的民主政治體制影響下,他們採取的統治方式也顯得柔和許多,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出現變化。

美國獨立時尚且還需要透過戰爭,印度獨立時則是非暴力抵抗運動,此後的蘇格蘭脫離英國就成了公投。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較為柔和的方式,才使其殖民統治能夠維持得更加長久。

三、第二次工業革命將英國打下神壇

1、工業發展呈現出百家齊放的局面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之時,法國仍然處於君主專制統治當中,德國此時還並未完成統一,美國甚至還沒有出現,其他歐洲國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

這種國際環境使英國可以獨享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最大成果,並在工業生產方面稱霸世界,“英國生產了約佔世界總量三分之二的煤、約一半的鐵、七分之五的鋼,約一半的棉布、四成的金屬器件”。

但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之時,英國可就沒有這麼幸運。各個國家相繼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將以前的缺漏全部彌補回來,其中尤以美國和德國為盛。

此時的英國則還沉醉於之前獨霸世界的狀態當中,即便想要做出一些改變也顯得遲鈍許多,最終不得不接受與各國平分天下的事實。可以說,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英國的衝擊是巨大的。

2、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打垮英國

雖然德國在工業生產方面已經絲毫不遜色於英國,但由於其崛起時間過晚,導致它必須面臨世界各殖民地已經被英法等工業國瓜分完畢的事實。

在他們明顯不會在殖民地問題上讓步的情況下,德國只能選擇發動戰爭想要重建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雖然英國最終取得勝利,但它卻仍然受到了巨大打擊,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險些不保。

德國民眾則在一戰戰敗後陷入相當嚴重的民族仇恨當中,再加上英法兩國並不恰當的戰後懲罰方式,這無疑加重了德國人的復仇情緒。

到了三十年代,一場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機發生,本就處於恢復狀態下的德國更加蕭條,希特勒則藉此機會登上政治舞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再也無力維持自身的霸權地位,此後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冷戰格局。

四、總結

對英國來說,它的成功既是得益於工業革命,失敗同樣也是受工業革命的影響。正如一句話所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英國人在享受了長達幾個世紀的世界霸權地位後,總要付出相應的慘重代價。

但是,工業革命的發生卻絕不僅僅只是影響到了英國。事實上,工業革命是一場涉及思想、文化、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巨大變革,它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都是極其深遠的,英國更多隻是受益頗深而已。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統一天下後,為何出現人才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