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不要中央銀行?”這個問題上糾結了一百多年
從1776年美國宣佈獨立到1913年美聯儲誕生之前,由於每個州都擔心聯邦政府搶了自己的“錢袋子”,所以美國不僅沒有統一的貨幣,更沒有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美國的經濟實力也只能算二流水平。
剛獨立時,美國有數千種貨幣,每個州負責監督自己州內的銀行,只要銀行能取得許可證,就可以發行貨幣。此時的美國政府因為戰爭而負債累累,沒有徵稅權讓其財政更加惡化,此時急需一家中央銀行幫助聯邦政府管理財政。
1791年,美國首任財長漢密爾頓向國會提出建立中央銀行的動議,雖然一開始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在首任總統華盛頓的強大威信下,他成功在費城建立了美國第一銀行。
漢密爾頓
由於國會擔心中央銀行最終會淪為紐約資本家的工具,所以他們只給第一銀行批准了20年的經營期限。1811年,美國第一銀行許可證到期,國會認為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第一銀行被關閉。
1812年,英美之間戰爭再起,1816年,為了處理戰爭產生的債務危機,美國國會再次透過法案成立了美國第二銀行,經營期限仍舊是20年。1833年,同樣因為得不到續牌,第二銀行被關閉。
在此後的七十多年時間裡,美國再也沒有建立起中央銀行,直到1907年的經濟危機,才讓他們幡然醒悟。
終於明白:沒有中央銀行,不僅要承受經濟危機的肆虐,還無法稱霸全球由於沒有中央銀行,無法實施統一的貨幣政策,聯邦政府便無法對金融體系進行有效調控,美國持續不斷地爆發金融危機: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2年,每次金融危機都有大量銀行倒閉,聯邦政府對此束手無策。
據統計,在1893年的經濟危機中,美國共有500多家銀行倒閉,給美國的實體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在1907年的大恐慌中,美國共有300多家信託公司倒閉,破產的工商企業多達27400家,紐約證券交易所僅差15分鐘就將關門大吉,如果沒有J.P.摩根在最後時刻果斷出手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後果不堪設想。
J.P.摩根
此時的摩根財團早已是華爾街的金融巨頭,資產總額已佔全美所有企業資本的四分之一。金融危機爆發後,J.P.摩根強硬地召集了一個由私人銀行家組成的聯盟,為即將破產的企業提供貸款。
在危機逐漸解除後,有一部分美國人開始反思為何同一時期的歐洲經濟穩定,美國卻要承受經濟危機的肆虐。他們開始注意到美國缺少的東西——中央銀行。其中對美聯儲的成立貢獻最大的兩個人是:保羅·沃伯格(被稱為“美聯儲的總設計師”)和奧爾德里奇(起草了《聯邦儲蓄法案》)。
沃伯格
沃伯格是德國猶太人移民,他出身德國銀行業家庭,來到美國後他立刻覺察到“中央銀行”對美國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想要提高美元的國際地位,就一定要有一個以“中央銀行”作為後盾的金融體系。
在他們的努力下,1913年,美聯儲正式成立。在此後不到3年的時間內,美國與歐洲等國之間的貿易便開始用美元取代英鎊進行結算,美元的霸主地位開始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