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漢,就要從劉邦說起,當然今天的主角不是劉邦,而是站在劉邦身後的那些女人,呂雉也好,戚夫人也罷,薄姬也可以算在內。什麼剛毅能斷的呂雉,嫵媚動人的戚夫人,明哲保身的薄姬,最終可以用一個名詞來形容:可憐的女人。和政治結緣是她們的不幸,從嫁給劉邦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她們很難和普通女人一樣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而是要提心吊膽的過日子,還要整天為丈夫的安危和自己的日子發愁。
呂雉:高處不勝寒,女人多磨難。先說呂雉,很多人眼裡她不值得同情,他殺害了很多西漢開國功臣,又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這樣蛇蠍心腸的狠毒女人,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呢?但這些都不是呂雉的本意,從呂太公把呂雉許配給劉邦的那一刻開始,呂雉就已經走上了一天特殊的道路,註定和普通女人的幸福無緣了,這不是她的選擇,而是父親的安排。呂雉青春年少,而劉邦則人到中年,這個中年人行為還不檢點,和曹氏之間說不清楚,還生下了一個孩子劉肥。你說呂雉不計較能夠接受,我是不太相信的,這不是心胸問題而是個現實問題。
齊悼惠王劉肥者,高祖長庶男也。其母外婦也,曰曹氏。——《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這個在史書裡只有幾個字記載的女人,卻是齊王劉肥的生母,他跟隨劉邦多年,但是一直沒有名分,對於一個女人來講,未婚先孕讓她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沒辦法抬頭做人,儘管漢初的民風淳樸,還沒有那麼多禮數的束縛,但是曹氏的背後總少不了那些指指點點之人。你說劉肥成為齊王是劉邦對曹氏的愧疚,在我看來這份恩德並不會為曹氏帶來什麼實質性的補償,況且六班虧欠曹氏的是名份。
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史記·高祖本紀》
對於這些,劉邦是滿不在乎的,因為他是個男人,這些風言風語對他來講並不會帶來什麼實質性影響。劉邦被呂太公選為乘龍快婿,看上的不是劉邦的為人,而是劉邦所代表的勢力,呂太公想在沛縣安穩的待下去,達到自己避禍的目的,這是唯一的選擇。對於劉邦而言,呂氏是自己的金主,也是自己在秦末亂世中獲得的第一桶金,劉呂之盟是劉邦起兵的最大助力。而他們結盟的標誌就是劉呂聯姻,呂雉嫁給劉邦這件事,呂婆婆是不太理解的,但是呂太公態度很堅決,面對老婆的責難,他不想做過多的解釋和說明。
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史記·高祖本紀》
呂婆婆不理解,本來到沛縣來避禍,呂太公又和沛縣令是舊相識,為什麼沛縣令想娶呂雉,呂太公不答應,但是劉邦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就這樣被呂太公看重。呂婆婆知道呂太公曾經把呂雉看作最大的籌碼,這一點類似於呂不韋的奇貨可居,呂不韋把趙姬送給異人,和如今呂太公招贅劉邦為婿,原因十分類似。呂太公認為劉邦奇貨可居,是個潛力股,這不是那個沛縣令可以比擬的。
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史記·高祖本紀》
呂雉嫁給劉邦後,可以說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整天提心吊膽,因為劉邦乾的是掉腦袋的勾當。呂雉充當了劉邦的追隨者和他最好的宣傳部長,她不遺餘力的為劉邦造勢,讓劉邦的不凡深入人心。連劉邦躲在芒碭山裡躲避朝廷的追捕,都可以被說成是頭上有天子氣,因此呂雉才能很容易發現劉邦的蹤跡。不過這個天子氣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地方,只有呂雉可以看到,這說明呂雉也不是凡人,劉呂之盟再加上造神運動,劉邦被一步步推上了神壇。
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史記·呂太后本紀》
楚漢之爭中,呂雉和劉太公一起做了楚軍的俘虜,做囚徒的日子裡,她得不到理解和關懷,有的只是對他和審食其之間關係的猜想和她在楚軍軍營中與項羽發生的各種版本的“故事”。而這個時候劉邦又找到了自己的紅顏知己戚夫人,地點在山東定陶,那個曾經讓項梁兵敗身死的地方。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史記·呂太后本紀》
戚夫人為劉邦生下了劉如意,就是劉邦一直認為最像自己的孩子,同時在劉邦眼裡的長子劉盈為人羸弱,和自己一點都不相似,沒有帝王風範,於是乎劉邦就有了廢長立幼的念頭。實際上如果一個男人變了心,什麼樣的理由都是可以找出來的。呂雉不僅失去了劉邦的愛,兒子劉盈又要失去太子之位,這是呂雉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劉邦的作為就是始亂終棄和過河拆橋,呂雉的剛強不是天生的,而是劉邦逼出來的。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史記·呂太后本紀》
戚夫人得到劉邦寵幸以後,由於經常跟隨在劉邦身邊的緣故,她整天以淚洗面的向劉邦哭訴,想讓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取代太子劉盈的位置。在她看來,劉邦是大漢天子說一不二,只要說服劉邦下定決心,那麼太子之位就是囊中之物。
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史記·呂太后本紀》
呂雉因為年老,因此經常在後方留守,很難見到劉邦,距離產生了,隔膜就產生了,感情也就生疏了。呂雉對此毫無辦法,一個已經移情別戀的男人,你能有什麼辦法把他拉回自己身邊呢?對於劉邦愛誰,呂雉並不關注,她唯一關注的是兒子劉盈的地位和呂氏家族的未來,這是她作為母親的義務,作為族長的責任。
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史記·呂太后本紀》
劉如意被立為趙王后,有好多次差點取代太子劉盈,但是最後都沒有成功。這裡面有周昌的直諫,有蕭何等人的堅持,還有留侯張良的謀劃。但這些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幫助呂雉,難道僅僅因為她可憐,如果背後沒有利益交換,你讓這些人可憐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呂雉成功了,劉邦成了唱獨角戲的孤家寡人,他最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呂氏和功臣們達成了默契,劉盈的地位已經不可撼動。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呂后兄二人,皆為將。——《史記·呂太后本紀》
呂雉是有統治基礎的,首先透過不斷的磨練她的性格剛強,在劉邦平定天下後,誅殺異姓諸侯的過程中,很多是呂雉下的手。呂雉兩個哥哥是漢軍的中流砥柱,在漢軍中有很多門生故吏,這些人都是呂氏的可靠支撐。呂雉從來沒有唱獨角戲,她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於戚夫人與其說是因愛成恨,還不如說是權力爭奪和政治博弈。對於戚夫人採取的恐怖手段,不過是為了震懾政敵的手段,能讓陳平、周勃等人噤若寒蟬的狠角色,絕不僅僅是個嫉妒心極強的女人。
當呂雉身患重病,一個人孤零零的躺在睡榻上的時候,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兒子,除了看上去十分穩固的權力,幾乎一無所有。提心吊膽生活的日子終於要結束了,呂雉也釋然了,儘管已經預見到了陳平、周勃這些人可能的發難,但是自己除了對呂產和呂祿叮囑之外,似乎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屬於自己的時代結束了,沒有了呂雉的呂氏,其命運可想而知。呂雉的一生,除了幫助劉邦穩固劉氏統治,就是維護呂氏家族的利益,而她自己儘管站在了權力的頂峰,卻要面對千夫所指,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這不僅是苦難更是災難。
薄姬:魏王的寵妃,漢王的側室。說到漢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姬,很多人說她低調不爭,有智慧有德行,但是她同樣是個苦命的女人。魏王魏豹儘管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但對薄姬卻是真情實意,但是這個男人死了,死在了劉邦的手裡。
漢使曹參等擊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史記·外戚世家》
魏豹是被劉邦的部下曹參擊敗的,魏國變成了漢的一個郡,劉邦並沒有直接殺死魏豹,而是給了他個虛職,但是和魏豹搭檔的人卻是周昌之兄,這是個眼睛裡揉不進沙子的人。於是乎魏豹被殺,但是這件事劉邦“完全在不知情”,被矇在鼓裡的劉邦很“憤怒”,但是既然魏豹死了,自己只好勉為其難的做點好事,魏豹的後宮這些可憐的女人們,凡是能夠接納的我都負責安置,其他的發放錢財自謀生路。
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內後宮,歲餘不得幸。——《史記·外戚世家》
劉邦對於人才有要求有考量,對於女人也是一樣,他選擇了薄姬,那是因為薄姬有姿色,用來充實自己的後宮。但是劉邦把薄姬安置在後宮後,對於薄姬就不再理會了,一個人獨守空房的日子,是任何一個女人都不願意面對的。但為了活下去,薄姬只有忍耐下去,經歷了魏豹的寵愛和劉邦的冷遇,薄姬更加理解很多事情要依靠自己,而自己能做的就是靜待時機。薄姬的地位是靠生下了劉恆才得到了提升,但是劉邦並不缺少子嗣,因此劉恆和母親薄姬一直被無視。對於薄姬而言,劉邦談不上感情,更不要說恩愛,電視劇裡的加工塑造切不可當真。劉恆被封為代王,並不是寵愛,而是無視的證明,因代地處於邊陲之地,時刻面臨匈奴人的侵襲和騷擾。
有人問為什麼呂雉沒有對薄姬和劉恆下手,我的答案是他們對呂雉沒有構成威脅,因此沒有被打壓的必要。這和趙王劉如意、齊王劉肥不同,一個是曾經的準太子,一個是封地最大的宗室諸侯,一個是有心,一個是有實力。相比較而言,劉恆和薄姬有什麼呢?
戚夫人:得到了愛,失去了一切。最後說一說劉邦的定陶遇到的戚夫人,戚夫人不僅年輕貌美,還是個舞蹈家,婀娜多姿的舞蹈加上青春靚麗,讓劉邦心甘情願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戚夫人得到了劉邦的寵愛,還為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劉如意,愛屋及烏下,劉邦甚至動起了廢長立幼的念頭。這一切都是戚夫人在後面推波助瀾,但這是一場賭博,如果成功劉如意會成為天子,而戚夫人會成為太后。但如果失敗了,戚夫人和劉如意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為了劉如意,戚夫人決定拼一拼,因為做為母親,哪有不希望自己兒子飛黃騰達的呢?更何況劉如意距離天子之位很近,在戚夫人看來,這是劉邦一句話的事情,但是戚夫人太天真了,這時候的皇帝還遠遠沒有達到獨裁的程度。皇帝的權力還要受到很多制約,除了異姓諸侯,還有實力雄厚的宗室,能征慣戰的功臣勇將,包括呂氏外戚在內,都制約著劉邦做出決策。
劉邦想立劉如意,呂氏外戚不支援,因為這是動搖呂氏的根基;以蕭何為代表的功臣集團也不贊同,因為他們和呂氏之間已經達成默契,做了權力的劃分;宗室諸侯們也不贊成,因為那樣就壞了規矩。他們討厭變化對於現狀很滿意,但劉邦在戚夫人的鼓動下,竟然要破壞規矩,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接受。討伐英布的時候,劉邦只能自己親自上戰場,表面上看是其他人不堪重用,但也可以理解為劉邦無人可用,因為本來劉邦是打算讓劉盈去的,但呂雉堅決反對,最後劉邦成了主帥。在這次戰鬥中,劉邦還受了很重的劍傷,這直接導致劉邦病情加重去世。這偶然和必然之間,讓人不禁心生寒意。
戚夫人的命運,從她選擇做呂雉的對立面開始,就已經註定,因為和呂雉這個老辣的政治家相比,她還太稚嫩,完全沒有還手的餘地。她只能依靠劉邦,而劉邦最後已經自身難保,劉邦讓陳平、周勃去除掉樊噲,但兩個人居然抗命,要知道這就是欺君大罪,但是他們有恃無恐,因為他們心知肚明,劉邦的大限已到,以後的最高權力屬於呂雉和劉盈。劉邦已經是行將就木之人,他的話敷衍一下就好了。隨著劉邦的去世,戚夫人也走向了自己最終的命運,看史書我總覺得戚夫人是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因為發牢騷才被呂雉找到了藉口,實際上無非是個藉口,罪名隨便找一個就行了,呂雉刻意為之,戚夫人就算低調不言,也無法擺脫被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