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乾隆皇帝裕陵的地宮,地宮一共有四道石門,每道地宮石門都由自來石封堵,前三扇石門儲存完好,第四扇石門損壞嚴重。那是誰損壞的呢?這就要說到軍閥孫殿英這個人了,1928年孫殿英來盜掘裕陵時,發現拿掉第四扇石門自來石的時候,墓門仍然打不開。無奈之下指使部下用炸藥把門炸開,炸開石門後發現,堵在石門後面竟然是乾隆皇帝的棺槨。這裡給大家提前說一下,棺槨的材質是金絲楠木,不是石頭材質!
到了70年代,考古人員在重新清理地宮的時候,發現第四道石門又打不開了,最後不得已用千斤頂給頂開了。開啟之後發現又是乾隆皇帝的棺槨堵住了石門。那麼乾隆皇帝的棺槨為什麼兩次都堵住石門呢?有很多人說這是因為乾隆皇帝顯靈,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女人,故意堵住了石門,不想讓別人進來。
這當然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乾隆的棺槨並不是平放在棺床上的,而是四個角上分別有一塊石頭加以固定,這塊石頭叫龍山石,每一塊龍山石,重達幾百斤,下邊還有一個插槽,直接卡在棺床上,固定的非常好。所以想移動棺槨是非常困難的。
那乾隆的棺槨是怎麼移動到墓門位置的呢?根據考古人員的清理記錄,我們知道乾隆的地宮是有很深的積水的,而且這些水裡面有很多建築用的灰漿,本身腐蝕性就非常大。棺槨使用的金絲楠木在這種環境下也會受腐蝕,天長日久,在力的作用下棺槨是有從棺床上脫落的可能性的。
那問題又來了,棺床上一共有六具棺槨,為什麼只有乾隆皇帝的棺槨脫離了棺床呢?因為乾隆的棺槨體積最大。如果墓室有很深的積水,體積越大的浮力就越大,最後乾隆的棺槨就會像船一樣浮起來的。那墓室裡面的積水是怎麼來的呢?根據很多檔案資料我們知道,地宮裡面的水不是從地宮頂上滲入,而是從地面的石縫裡面滲出。既然水是從石縫裡滲出,那滲出的速度一定很慢,肯定達不到衝擊棺槨移動的程度。再一個,即使地宮的積水足夠深,可以把棺槨浮起來。但這裡並不是河流,沒有流動性,所以乾隆皇帝的棺槨不會移動距離這麼大,更不會朝墓門的方向移動。
其實大家知道到了旱季是土壤是非常缺水的,那個時候地宮就會往外滲水,整個地宮長是五十四米。前後滲水的速度不一樣。如果地宮前面滲水速度快,後面滲水速度慢,這樣就產生了從地宮後面往地宮前面的流動性。這樣棺槨就會朝墓門方向移動,直到碰到石門為止。等水位回落之後,棺槨就恰好堵在了石門這裡了,這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釋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