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也是中國開始走下坡路的時代。”那麼這話到底對不對呢?明朝真的是“三無”朝代嗎?很顯然,這是一句很荒謬的言論。別人先不說,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他兒子明成祖朱棣都堪稱開明的有為之君。此外,大明國祚近三百年,若是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那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若說無明君,明朝確實沒有成天喜歡打扮成霸道總裁樣子,沒事帶人呼啦啦下江南私訪,一路拈花惹草招風流事的“明君”;也確實沒有成天一派英明神武的樣子,舉手投足都是英雄模樣,時時處處擺架子的明君。
因為明朝的行政體制,建立在嚴格的權力制衡基礎上。特別是朱棣時代,落實了“五復奏”死刑制度後,即使貴為天子,也絕不能為所欲為。比如下江南,明朝皇帝走一路,沿途官員都是各種聲討各種硬頂,拿刀架在大臣脖子上,大臣也絕不慫。想如後面某個朝代一樣,出那些威武得令大臣噤若寒蟬的“明君”,明朝根本不可能!
明朝君王治下的天下,是歐洲人眼裡富饒的農村,先進的生產技術,繁榮的城市,不但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與發達的商業,還有領先歐洲的治理水平:鄉村的糞便都能及時清理,城市的街道保持整潔,有暴雨就能及時排水。套當時傳教士的話說:“簡直美麗的像花園”,“遠比歐洲富裕的多”。
如此成就自然也離不開名臣名士的輔佐,除了一些主持國家日常運作的臣子,還有諸多學者名士,比如徐光啟,他就翻譯了《幾何原本》,今天我們學的代數幾何,都來自他的心血。此外,當時還掀起了大規模引進西方科學熱潮,好些更青出於藍,比如明朝引進西方科學制作的天文望遠鏡,效能就是公認的十七世紀世界最好!文化方面,明代小說戲曲書畫詩詞,樣樣都承襲漢唐宋,不斷湧現新成果,精美戲曲作品傳唱數百年,四大古典名著三個在明朝,脫胎傳統儒家的心學思想,影響整個世界都深遠,王陽明朱舜水等牛人,今天還被我們鄰國奉若神明。
論名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南邊北伐成功並統一天下的王朝,把驕橫的蒙古騎兵打到滿地找牙,如果說沒有“名將”恐怕沒人會相信。明朝的名將們,不但有戰功,更有軍事革新,線形火槍設計戰術,即近代歐洲的“排隊槍斃”打法,就是明朝沐英首創,步騎火炮合擊戰術,也是明軍三大營首次採用,散兵線步兵戰術,更是明朝戚繼光首先探索,近代海軍梯次攻擊戰術,明朝完虐日本的露梁海戰上,就已經用到熟練。這是明朝對世界軍事的貢獻。明朝的名將,如徐達、常遇春、沐英、于謙、曾銑、戚繼光、俞大猷、熊廷弼、李定國、陳磷,絕對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甚至開疆拓土的存在。
明朝文化在航海時代傳到西方,引發西方啟蒙運動時代的中國熱,這個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正如萊布尼茨的讚歎:東方的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換言之,明朝並不是中國走下坡路的時代,而是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雖然最終走向衰敗,究其原因,還有待斟酌。
明朝是一個有明君、有名士、有名將的朝代。不過,明代,無漢之外戚專權、唐之藩鎮割據、宋之歲幣和親!說是“三無”朝代,倒也說得過去。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明朝,其氣節讓人熱血沸騰;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評價,也足以讓我們為之自豪和驕傲!